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银杏内酯B(BN52021)对SNI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鞘内置管后的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SNI组,SNI+DMSO对照组和SNI+BN52021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d取大鼠腰段脊髓,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s免疫阳性细胞.结果: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P<0.05);鞘内应用银杏内酯B明显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机械异常痛敏的减轻,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鞘内注射银杏内酯B可减轻SNI大鼠机械异常痛敏,抑制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与吗啡对福尔马林诱导的炎性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布托啡诺组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10μg,吗啡组鞘内预先注射吗啡10μg,对照组鞘内预先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在三组大鼠的左后足掌面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致痛,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腰4~6节段脊髓背角c-fos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吗啡组和布托啡诺组没有明显的福尔马林致痛双相反应,且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腰4-6脊髓背角浅层及深层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LIN)数量明显减少(q分别=5.65、4.78;5.85、6.27,P均<0.05),而与吗啡组比较,布托啡诺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更安静,疼痛加权评分减低,脊髓背角浅层及深层FLIN数量也明显减少(q分别=9.53、6.37,P均<0.05)。结论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与吗啡能够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和镇痛作用,且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对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大鼠脊髓后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雌性SD大鼠24只,将其随机平均分为4组。半数动物实施假手术,术前15 min向鞘内分别注射10μl生理盐水(A组)或L-NAME 250μg(B组);另一半动物实施坐骨神经电刺激1 h,术前15 min向鞘内分别注射10μl生理盐水(C组)或L-NAME 250μg(D组)。分别在鞘内给药前(T0)和术后4 h(T1)、12 h(T2)和24h(T3)测量各组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时间(TFL);术后24 h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脊髓后角内FLI神经元的数目。另取4只大鼠处死作为脊髓免疫组化检查的对照。结果:在坐骨神经电刺激后12 h和24 h,C组大鼠的TFL分别较术前缩短45%和39%;而在D组,这种降低已不再显著。与A、B两组的绝大多数FLI神经元是集中在脊髓后角浅层的情况不同,C组大鼠在脊髓后角深层亦出现了大量FLI神经元,大约占脊髓后角FLI神经元总数的33%;与C组相比,虽然D组脊髓后角浅层和固有层的FLI神经元数目降低不显著,但是其脊髓后角深层的FLI神经元数目却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结论: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选择性抑制坐骨神经电刺激诱发的大鼠脊髓后角深层c-fos的表达,减弱或阻断机体热痛阈的下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NP)大鼠疼痛行为及大鼠脊髓背角NMDA2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后制作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取75只随机分为5组(n=15)实验对照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姜黄素100组及姜黄素500组。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痛阚值和热痛阈值。在术后d3、d7、d14分批处死大鼠(n=5),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MDA2B受体在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术侧脊髓背角浅层内NMDA2B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姜黄素可减轻NP大鼠的疼痛行为,也能够明显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中NMDA2B表达。【结论】鞘内注射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缓解CCI大鼠NP,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MDA2B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MDAR及谷氨酸转运体(GT)在阿片耐受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脊髓神经元凋亡在慢性阿片耐受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10),空白对照组(A)于左后足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50μl,其他5组注射CFA 50μl.3d后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10μl(A和B)、吗啡10μg(C组)、吗啡20μg(D组)、吗啡10μg+NMDA受体抑制剂MK-801 10nM(E组)、吗啡10μg+GT抑制剂PDC10μg(F组),1日2次,连续给药7 d.检测大鼠左后肢机械缩爪阈值评价其痛行为学,于给药后第7天取出左侧腰膨大处脊髓进行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C、D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MK-801和PDC分别对吗啡耐受的机械痛敏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B组大鼠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C、D组大鼠脊髓背角的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与C组比较,E组大鼠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1),Bcl-2表达上调(P<0.05);F组凋亡细胞增多(P<0.01),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结论:脊髓神经元凋亡可能是慢性阿片耐受的神经基础,NMDAR及GT在阿片耐受的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20~310g、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的SD大鼠60只,在其左足底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40μ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前15min,通过预先置入的导管向大鼠鞘内注射容量均为10μl的L-NAME250μg(FL组)或生理盐水(FN组)。分别在注射后1h、4h、8h、12h和24h处死动物,在每一时间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均6只。另有4只大鼠在左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h后处死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同侧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脊髓后角内出现了迅疾和持久的c-fos表达增强反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后角深层fos阳性(fos-like immunoreactivity,FLI)神经元数目的增加更加显著。与FN组相比,FL组大鼠脊髓后角内FLI神经元数目在浅层减少23.1%~51.8%,而在深层则减少46.3%~58.3%。结论: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的脊髓后角c-fos表达增加,尤其是对脊髓后角深层c-fos表达的选择性抑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fos基因研究腰段和颈段脊髓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钳夹左侧坐骨经神,灌注取材后行c-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腰段L4-6脊髓中,钳夹诱发的c-fos基因表达均在钳夹同侧脊髓灰质内,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和后角神经元中的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多,对照侧右侧脊髓中的神经元c-fos基因未见明显表达。在颈段C5-8脊髓中.双侧脊髓灰质前角中可见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多.双侧脊髓灰质后角中未见明显c-fos基因表达。结论:颈段脊髓和腰段脊髓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神经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8.
既往的研究显示,大鼠外周神经受损后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糖皮质受体(GR)和大麻素1受体(CB1R)的表达同时上调。然而,关于神经损伤后脊髓中GR和CB1R二者表达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近日美国的科研人员运用大鼠CCI模型检验了神经损伤导致的脊髓CB1R表达上调是否会受脊髓GR的调节。该模型是根据Bennett和Xie的方法松散地结扎坐骨神经制成的,给每只CCI大鼠鞘内植入注射导管,GR拮抗剂RU38486、GR同义和反义寡核苷酸经溶解稀释注射入导管。另外还要在CCI和假手术大鼠身上实施肾上腺切除术。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I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激活脊髓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sensory neuron-speci?c receptor,SNSR)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3组:第1组连续6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第7天足底注射2.5%福尔马林(Formalin);第2组连续6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第7天给吗啡(15μg)处理,再足底注射Formalin;第3组连续6 d鞘内注射SNSR特异性激动剂牛肾上腺髓8-22(Bovine 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10 nmol,第7天先吗啡处理,再足底注射Formalin。第7天检测痛行为和脊髓背角c-Fos、NADPH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吗啡能够抑制Formalin引起的痛行为和脊髓背角c-Fos、NADPH的表达,鞘内连续6 d给予BAM8-22后,吗啡对Formalin诱发痛行为和脊髓背角c-Fos、NADPH增加的抑制作用大大减弱。结论:持续刺激SNSR,能削弱μ-阿片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在芍药苷拮抗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中的作用。方法成功鞘内置管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生理盐水组(NS组),吗啡组(MOR组),芍药苷组(PF组)和吗啡+芍药苷组(MOR+PF组)。连续7d鞘内注射15μg吗啡建立慢性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应用甩尾潜伏期法(tail flick latency,TFL)及机械反射阈值法(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观察鞘内注射芍药苷对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芍药苷对腰段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芍药苷对腰段脊髓CCL2表达的影响。结果连续7d鞘内注射吗啡后,与NS组比较,MOR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腰段脊髓C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与MOR组比较,MOR+PF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显著减少,腰段脊髓CCL2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MOR组大鼠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percent of maximal possible potential effect,MPE)比较,MOR+PF组大鼠%MPE显著增加(TFL:19%±4%vs 41%±3%;MWT:18%±6%vs 42%±4%,P0.05)。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内CCL2表达增加拮抗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