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相关性.②方法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8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w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Pmax≥110ms,Pw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④结论 测量P波离散度(Pwd),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Pw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结合观察,对房性心律失常(AR)的预测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治 《河北医学》2007,13(10):1203-1204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定9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当Pmax≥110ms,P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Pmax和Pd值是一个可靠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4组即房早组,房速组。阵发性房颤组.正常组,比较各组病人之间的Pmax、Pd。结果房颤组及房速组与正常组Pmax、P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房早组与正常组之间Pmax及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ax、Pd不仅可预测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房速的发生,亦可以预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房速的发生,其价值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覃绍明 《广西医学》2001,23(5):1044-1045
目的:为探讨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规律;方法:观察32例阵发性房颤(AF)及40房性心律失常(AR,含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F组和AR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波离散度可用于预测AF和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4组即房早组,房速组,阵发性房颤组,正常组,比较各组病人之间的Pmax、Pd.结果房颤组及房速组与正常组Pmax、P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房早组与正常组之间Pmax及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ax、Pd不仅可预测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房速的发生,亦可以预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房速的发生,其价值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方法通过12导同步心电图对29例AF(AF组)和49例AR(AR组)患者P波离散度进行观察测量,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AF组与AR组的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搬显著意义(P〈0.01)。且AF组与AR组中多数患者P波离散度≥40ms。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AF和AR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重构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到56例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在12导联心电图上测量计算最大P波间期(Pmax)、最小P波间期(Pmin)和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对所检出的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ar分级标准进行分组,0—2级为轻度房性心律失常组,3—6级为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组。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内径增大发生率60.7%;左心房内径增大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76.74%,左心房内径正常者为22.72%,差异有显著性;左心房增大出现Pmax和Pd增大,Pd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max增大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6%,Pmax正常者为25.9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差异房增大与Pd增大有关,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RB组35例、对照组34例。ARB组给予厄贝沙坦(安博维)干预,观察安博维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RB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P<0.05),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安博维可减少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Pd、Pmax,同时可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李震  李红  寇丽娜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01-160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能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发生的概率及胺碘酮干预的评价。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观察组55例为CHD并AF患者;对照组55例无AF的CHD患者。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干预后观察Pd变化。结果:Pmax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P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胺碘酮干预后43例转为窦性心律(占78.1%),25例Pd≤40ms(占45.5%)。结论:Pd是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指标,胺碘酮对房颤患者Pd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并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免法测ANP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及频发房性早搏组的LAD?Pmax?Pd?A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 < 0.01);阵发性房颤组与频发房性早搏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LAD与Pmax?Pd?ANP均呈正相关(r=0.366,r=0.299,r=0.388,P < 0.01),ANP与Pmax?Pd也呈正相关(r=0.330,r=0.215,P < 0.01);而 Pmax与Pd相关性最好(r=0.706,P < 0.01)?结论: LAD?Pmax?Pd?ANP均与房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 (Pd)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测量 150例健康体检者Pd、P波最大时限 (Pmax)。结果 Pd平均值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从性别上看 ,Pd平均值男性 >女性。结论 Pd是预测心房纤颤、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无创而又可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虎行  白云 《中外医疗》2009,28(23):66-6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成2组,ARB组30例、对照组30例。ARB组给予缬沙坦(代文)干预,观察代文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RB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P〈0.01),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代文可减少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Pd,Pmax,同时可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P波离散度 (Pdisp或Pd)是指同步纪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 (Pmax)与P波最短时限的差值。当Pd >4 0ms时 ,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现普遍认为Pd是预测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律失常可靠的心电图指标[1- 3 ] 。本文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P波离散度差异及其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全部病例分为 4组 ,Ⅰ组 10例 ,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持续时间 <1mon ,并自行终止者 )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3岁~ 5 8岁。本组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 ,并均经心…  相似文献   

15.
P波离散度(P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2].即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Pd=Pmax-Pmin).最大P波时限常与房内和房间传导阻滞有关.近年来,研究较多是预测房颤价值比较肯定的指标,房内传导时间正向或逆向传导时间均在50 ms左右,当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体表心电图出现最大P波时限增加(≥110 ms)或P波双峰,峰间距离>40 ms.有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激动容易发生折返,并引发房性心律失常,该指标对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发生的敏感性高达85%.本文通过分析测量10例房颤组10例房性频发性早搏(含多源性房早伴或不伴房性心动过速)及15例正常人群P波离散度P波最大值,探讨P波离散度与房颤、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58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倒.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干预,观察培哚普利对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 ACEI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探讨Pd及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50例PAF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房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Pmax和Pd,以Pd≥40 ms、Pmax≥110 ms为标准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Pmax、P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预测PAF,以Pmax≥110 ms为标准,其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83%;以Pd≥40 ms为标准,其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87%;两者联合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91%. 结论 Pd和Pmax是预测PAF的两个无创而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如松 《中外医疗》2009,28(25):83-83
目的为探讨胺碘嗣和替米沙坦联合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5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威2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给予胺碘嗣和替米沙坦联合干预,观察其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胺碘酮和替米沙坦联合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5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30人;对照组为29人。实验组给予卡托普利干预,观察卡托普利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ACEI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34-437
目的:探讨右室Tei指数和P波离散度(Pd)对预测高原性心脏病(HAHD)患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130例HAHD患者,于入院后检查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动图。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右室Tei指数;测量最大P波时限(P max)与最小P波时限(P min)并计算Pd。比较2组右室Tei指数、Pd等指标,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结果:心律失常组PASP、RAD、Pd及右室Tei指数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P、RAD、Pd及右室Tei指数增大是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右室Tei指数与PASP(r=0.358)、RAD(r=0.412)和Pd(r=0.374)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右室Tei指数与Pd两者具有较弱的正相关;右室Tei指数可作为预测HAHD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