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神病人容易发生攻击行为,而癫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人所出现的攻击行为最具伤害性。据报导,12.6%的癫病病人伴有持久性精神障碍,住院的精神病人中,癫痛伴有明显精神异常者25.27%。病人出现的攻击行为常来之突然,表现凶狠,因而对病人攻击行为的预防应被视为重点中的难点,本文报导了我院近四年来收治的169例癫痛伴发精神障碍病人(其中有攻击行为者1对例),并重点对攻击行为的特点、原因,以及应对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C1临床资料自lops年元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癫癌性精神障碍169例,其中伴有攻击行为者共123例,占72刀%。其…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预测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预测与护理对策傅容英苏赛珠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严重紊乱之中,常常发生攻击行为,对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后果。本文对35例住院精神病人产生攻击行为的因素进行调查,旨在找出可能做为临床护理中预测其发生的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甲状腺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索甲状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其与精神症状、攻击行为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甲状腺素(T4)水平与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行为有显著性相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与焦虑抑郁症状有关。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贡献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非强制性方法处理精神病人攻击行为9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用非强制性方法处理住院精神病人攻击和暴力行为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根据发生暴力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本能理论、学习理论等,用非强制性方法处理精神病人的攻击和暴力行为。结果 有效者61例(65.59%),部分有效者20例(21.51%),无效者12例(12.90%);文化较低、病前性格稳定性差、既往有攻击行为、病期较短、有幻听、妄想、无自知力、易激惹、年轻力壮患者易产生攻击行为。结论 用非强制性方法处理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非常有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医疗法律纠纷,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人暴力肇事行为的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原因,探讨攻击行为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暴力肇祸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查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与常人易犯暴力罪群体相似,但年龄偏大于中年,诊断涉及八类分属六种情况,精神分裂症占81.6%,其它诊断18.4%,在发病期和慢性期肇祸的病人分别占57.9%和42.1%,激发患者暴力攻击的因素包括现实事件(57.9%),精神病理性症状(34.2%)和性质不明的突发冲动。患者肇祸前普遍存在持续的人际关系障碍(86%8%)和负性情绪(97.4%),36.8%的病例在本次肇祸前有他人或自身的行为,21.05%的人病前有不良品行记录,结论: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为患者攻击行为的激发因素和基本动因,在精神病的体系里建立起新的对应关系,大多数患者的攻击行为可以“挫折-攻击”机制解释,负性情绪是提示患者攻击危险的重要标志,强调评估和处理病人时的整体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男性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特点,本对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间我院具有攻击行为的6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化程度低、性格内向、入院时间在1个月以内易发生攻击行为;从疾病类型上分析:精神分裂症患发生攻击行为较其它类型多见。而攻击行为的动机多为精神症状所支配,攻击的对象多为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其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伤害。有关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在精神疾病中最高。医务人员受伤的次数逐渐增长。因此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医疗护理的安全质量。本人对50例有攻击行为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其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伤害。有关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在精神疾病中最高〔1〕。医务人员受伤的次数逐渐增长〔2〕。因此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医疗护理的安全质量。本人对50例有攻击行为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05~2004-05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100名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平均年龄28·5岁。1·2方法病人随机取样,根据病历中有无攻击行为分为两组,攻击组50例…  相似文献   

9.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修订的明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92例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病人,发现攻击行为者(MOAS总分≥4)占38.0%。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暴力行为史、住院方式、神经质水平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研究组BPRS总分以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幻觉、妄想、易激惹、敌意、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上述诸因素对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1],是很多精神障碍的共同特征,重性精神障碍攻击行为发生率为34%~70%.攻击行为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是将其分为"冲动性攻击"和"预谋性攻击".冲动性攻击指无计划的、不可控的、非目标取向的爆发式攻击行为,预谋性攻击则指有计划的、可控的、目标取向的攻击行为[2].冲动性攻击在间歇性暴发性障碍中尤为典型,关于冲动性攻击的研究也多在相关领域开展.冲动性攻击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提示其发生可能受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在精神障碍冲动性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人的攻击:医务人员的安全问题【英】/GraingerC…"AustraliaNewZealandJPsychiatry。-1993,27(2);-324~328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常常被忽视。Madden认为约有40%~50%的医生在他们的行医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临床症状、记忆及智力的相关性,分析临床症状、记忆及智力能否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子。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早期干预科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依据既往暴力史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加权总分为5分区分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其中攻击组69例,非攻击组39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采用韦氏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RC)评估记忆和智力,并对MOAS与PANSS、WMS-R和WAIS-RC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和体力攻击的评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攻击组PANSS总评分和阳性症状评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WMS-R和WAIS-R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OAS加权总分、体力攻击评分与PANSS总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203~0.535,P0.05或0.01),体力攻击评分与心智评分呈负相关(r=-0.343,P0.05)。结论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组的攻击行为体现在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与体力攻击方面。PANSS总评分与阳性症状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相关。记忆和智力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不相关,不能作为攻击行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有报道,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其中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又高于其他精神障碍。为此,我们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2007年8月~2009年3月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共302例,年龄18~56岁。1.2方法采用外显攻击行为修订版(MOAS)。  相似文献   

14.
攻击(aggression)指有意伤害别人并对其躯体与心理造成伤害的行为。非躯体接触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归为敌意。攻击包括生理唤醒、攻击情绪、攻击认知与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显性攻击和内隐性攻击;敌意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躯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指意图通过操纵、威胁或者损害关系来伤害他人的行为),其中关系攻击又称间接或心理攻击。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常常执行认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从既往史中有无攻击行为和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以区分有攻击行为者(研究组)和无攻击行为者(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上述血脂的水平;同时采用BPR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以比较与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的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BPRS量表的总分及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胆固醇水平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相关因素的探讨对于该人群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精神科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
  方法:采用连续取样法,收集了75例自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男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HCR-20)、精神病态清单(PCL-R)、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入院后3天内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MOAS各项的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攻击组(39例)和非攻击组(36例),比较两组间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各个评估工具上得分的差异。
  结果:HCR-20中的H1(既往暴力事件)、H2(年轻时的暴力事件)、H10(既往不服从管教)、C4(冲动性), PCL-R的反社会因子,PANSS的激活性症状群、偏执症状群、抑郁症状群在攻击组得分高于非攻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结论:有暴力行为史,既往不服管教,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表现冲动,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是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加强防范。方法 对73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一般资料、量表资料调查,并与227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攻击行为发生的易感因素。结果 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4.3%;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病前性格不良、男性患者、首发年龄低、阳性症状突出是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攻击行为的易感因素。结论 需加强治疗和监护,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而另一生物体所不能愿意接受的行为。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 ,其攻击行为更为突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对医护人员、病人、家属都产生了严重威胁 ,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因此 ,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及如何防范攻击行为的发生 ,在临床上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欲通过对 2 8例发生过攻击行为的资料进行分析 ,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1一般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本院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间 2 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有严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冲动性暴力攻击组(研究组)与无暴力攻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SEP各主要成分,并对SEP与精神症状,攻击行为亚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组在各脑区的SEP-P2潜伏期均较对照线明显缩短,而波幅仅在CZ脑区有明显增高,潜伏期缩短与情感淡漠或无关,以及外向性攻击行为有显著性相关,波幅增高则有与言语攻击等程度较轻的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社区预防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对象为成都市金牛区各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18~60岁。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分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PANSS、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MMPI及自编调查表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进行评定、调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攻击的对象、方式、原因以及攻击行为造成的危害等;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既往攻击行为史、精神病理分、生活事件量表分、社会支持量表分、MMPI的偏执等因子分相关,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指标无关。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是偏执冲动人格、心理社会因素、精神症状交互作用的结果。预防或减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需患者家庭、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