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淋病患者常合并有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所以我们对已确诊的淋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以了解淋病合并NGU的情况。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共49例患者,男42例,女7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淋病患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我科自1995年3月~1997年4月对确诊的138例淋病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38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男性86例...  相似文献   

3.
淋病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是某些症状持续存在,长期不能治愈的原因之一。为探明其混合感染情况,作者对58例淋病患者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我们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淋菌、衣原体和支原体,发现淋病患者同时感染衣原体和支原体阳性率比较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立明”衣原体快速免疫法(Clearviewchlamydia,简称C-C快速法)对110例我院门诊的淋病患者进行了衣原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110例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18~59岁,平均26.4岁。全部男性患者及18例女性患者有不洁性交史,33例是由其丈夫传染。男性有尿道炎症状及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女性有白带增多或尿道刺激症状。本组病例在诊断前均未做过任何治疗。2.标本采集 同时取两份标本,1份做淋球菌镜检加培养,1份做衣原体检测。取材方法见文献[1]。无论男女病人均要取到柱状上皮细胞,这样才能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细胞培养法检测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衣原体细胞培养法和淋球菌培养法,对我中心脏病门诊的45例初步诊断为淋病(涂片检查)的患者进行了泌尿生殖道标本检测。结果显示:45份标本淋球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衣原体细胞培养检测阳性的7份,阳性检出率为15.6%。对资料的分析还提示,与淋病患者合并衣原体感染发病率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性伴数和既往性病史。  相似文献   

7.
8.
司巴沙星治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从1998年1月~1999年6月,应用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司帕沙星(商品名倍特巴沙片)治疗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与美满霉素进行对比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66例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6例淋病患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66例淋病患者均来自我站性病、艾滋病防治门诊,男42例,女24例,已婚47例,未婚19例,年龄20~63岁,其中20~30岁38例,31~40岁22例,41岁以上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等尿道炎症状,均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66例患者在检测前均未接受治疗。1.2支原体培养基由广东江门市众诚公司提供,淋球菌培养基由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立明”衣原体快速免疫法(Clea…  相似文献   

10.
对1993年 ̄1996年间的2197例男性由性病引起的尿道炎患者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对混合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97例患者总的混合感染率为21.8%(478/2179),其中,淋球菌混合感染率为44.2%,沙眼衣原体为44.7%,解脲支原体为58.8%;混合感染特别是解脲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在近1 ̄2年增长迅速,而且90.3%发生在20 ̄40岁年龄组。提示对性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性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 ,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例上升较明显。现对 2 0 0 0年 1 1月~2 0 0 1年 5月在我所性病门诊确诊的 1 2 3例淋病患者合并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 (UU)情况作一分析 ,以提高门诊医生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视 ,防止漏诊漏治。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人均来自我所性病门诊 ,本人、配偶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中有性乱史 ,且尿道、宫颈有脓性分泌物者 ,发病后未用任何药物治疗 ,病程 3天~ 1月不等。1 .2 取材 男性用棉拭子深入尿道 2cm~ 4cm ,停留 2 0~3 0秒并轻轻旋转拭子 ;女性尿…  相似文献   

12.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40%~50%为沙眼衣原体(CT)感染,10%~20%为解脲支原体(UU)感染[1,2]。为探讨CT和UU在同一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我们检测了拟诊为NGU患者276例,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NGU组:为STD门诊和体检中临床拟诊为NGU的276例患者,男156例,女120例。年龄17~20岁57例,21~30岁144例,31~40岁55例,41~50岁20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3个月,一般在3个月左右。全部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婚外性接触史。②性接触后1周到…  相似文献   

13.
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主要是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所致。为了解这些病原体在本地区的流行状况,感染特点及在STD中所占的比重,作者收集了1999年1月~2003年1月本院皮肤性病门诊确诊的感染者10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检验对象:100例感染者均有性乱史。绝大部分在治疗淋  相似文献   

14.
复合PCR同时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复合PCR同时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方法:用复合PCR检测了116例尿道(宫颈)拭子,与传统方法及单对引物PCR对照。结果:与NG涂片或培养、CT直接免疫荧光检查、UU培养比较,复合PCR检测NG、CT、UU敏感性分别为100%、96.9%和33.3%,特异性分别为94.3%、92.9%和94.4%,与NG-PCR、CT-PCR、UU-PCR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7.4%和41.3%。结论:复合PCR可快速、敏感、特异地一次性检出NG、CT、UU泌尿生殖道感染,并可初步区分UU正常寄居抑或致病二种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支原体耐药情况。方法用金标法进行沙眼衣原体(Ct)检测,用支原体培养法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lO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533例患者检出Ct 81例,阳性率为15,2%;支原体222例,阳性率为41.7%,其中UU、MH和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6,8%、1.1%及3。8%;Ct与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0%。UU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强力霉素(86.2%)、美满霉素(83.2%)、克拉霉素(76.0%)、司帕沙星(45.9%)、阿奇霉素(39.3%)、交沙霉素(38.8%)、氧氟沙星(21.9%)、罗红霉素(17.9%)、壮观霉素(17.3%)、环丙沙星(3,l%)。结论UU是主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临床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同一聚合酶链反应系统检测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张玉洪蒋虹胥飚陈宏础黄天禄马志茹淋病奈瑟菌(Neiseriagonorrhoeae,NG)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是临床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二者感染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7.
18.
沙眼衣原体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的感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沙眼衣原体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的感染王风,石峻综述于茂生审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邮政编码710032)近年来。沙眼衣原体造成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病率已超出淋菌感染,成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每年用于防治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1-2017年本院11584例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特征。方法:对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584例患者中沙眼衣原体阳性1480例,阳性率12.78%。6886例男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023例,阳性率14.86%,4698例女性患者中沙眼衣原体阳性457例,阳性率9.73%,男女患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感染率最高和最低的年龄段为≤19岁和≥60岁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 28.29%(71/251)和9.16%(34/371);(3)1480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中有991例无症状的体检者(66.96 %)。结论:2011-2017年本院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较高,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泌尿生殖系标本的沙眼衣原体的免疫荧光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