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少见的起源于胃肠道问质Cajal细胞的肿瘤,主要发生在胃、小肠以及直肠。在国内外文献中,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发现的GISTs较少见。本院收治1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GIST的患者,经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做进一步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主要在胃肠道发生,含上皮性细胞、梭形细胞,对CD117高表达,可能从Cajal间质细胞起源。GISTs已经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与病理诊断中[1]。以往大部分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诊断为神经鞘-神经纤维瘤或平滑肌瘤,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肿瘤没有典型神经细胞及平滑肌特征。GISTs包含了绝大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纯刚  陈利生 《中国肿瘤》2006,15(6):386-389
回顾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s)在诊断治疗方面研究进展。GISTs的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手术是GISTs主要的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给GISTs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基质肿瘤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基质肿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 ,GISTs)为原发于胃肠道和腹腔的间质细胞肿瘤,其在胃肠道肿瘤中所占比例<1% [1] 。早期文献中GISTs被认为是胃肠道平滑肌或软组织肉瘤[2 ] 。1960年学者们应用电子显微镜[3 ] 及随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4] ,发现该肿瘤无平滑肌细胞特有结构和免疫标志。1990年Hirota等发现KIT蛋白活化与GISTs发生密切相关,指出了GISTs的现代内涵。格列卫(Gleevec ,又称STI5 71,它是1种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抑制KIT蛋白活化,取得靶向治疗肿瘤的成功。本文通过回顾胃肠道基质肿瘤一系列诊断和…  相似文献   

5.
3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临床分布特点方法:选用35例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诊断准确的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117、CD34、SMA、S-100、NSE)结果:35例GISTs恶性(包括潜在恶性)达85.0%以上;组织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23例(65.7%),上皮样细胞7例(20.0%),混合型5例(14.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 74.3%(26/35例)、CD34 68.6%(24/35例)、NSE65.7%(23/35例)、S-100 31.4%(11/35例)、SMA 48.6%、(17/35例);向神经分化13例,向平滑肌分化5例,双向分化12例,未分化5例.结果: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起互补作用并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组织分型。方法 35例胃肠道间质瘤行常规检查,Vimentin,Desmin,SMA,S-100、CD34 5种抗体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5例GISTs中,良性GISTs15例,潜在恶性 GITh 5例,恶性GISTs15例,Vimentin,Desmin,SMA,S-100,CD34阳性分别为35(100.00%),3(8.57%),14(40.00%),15(42.86.),33(94.29%),其中GISTs Ⅰ型13例(37.14%),GISTs Ⅱ型7例(20.00%),GISTsⅢ型10例(28.57%),GISTsⅣ型5例(14.29%)。结论 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性肿瘤,具有多向分化特性,HE形态类似,免疫组化在GISTs诊断中起主要作用,CD34和Vimentin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lph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基因突变,在免疫表型上95%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但仍有5%的GISTs缺乏KIT表达.DOG1(discovered on GIST 1)是一种新型的更加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选择性高表达于GISTs,且其表达并不依赖于KIT或PDGFR α基因突变状态,而与CD117的总体敏感性几乎相同,在GISTs的诊断中加入DOG1将使患者更加受益,本文就DOG1在GISTs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陈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4):186-190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一种少见的亚群。虽然影像学、内镜技术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术前仍很难达到完全确诊。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ISTs诊断率高达80%。对于非转移性原发的十二指肠GISTs,获得显微镜下阴性切缘的手术切除仍是潜在治愈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复杂解剖,最佳治疗策略仍具有挑战性。复发风险和无瘤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复发风险分层,而不是手术方式。伊马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对治疗复发和转移性GISTs起到重要作用。对十二指肠GISTs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式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发现更新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43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s)的组织学起源、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手术治疗的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D34、HHF35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为95·3%(41/43),CD34为74·4%(32/43)。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组之间在肿瘤直径大小(P=0·000)、核分裂相数(P=0·000)、复发/转移率(P=0·016)及CD117阳性率(P=0·021)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17及CD34对GIST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支持将肿瘤直径大小、核分裂相数、复发/转移率及CD117阳性率作为间质瘤恶性潜能的参考指标。核分裂相数多及CD117阳性提示恶性度较高。大多数胃肠道外间质瘤为高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17和 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CD34在46例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24例真性平滑肌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观察GISTs的病理学特征.结果: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束状或巢状排列,两种细胞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性或单一性组成肿瘤的实体.GISTs组织中CD117、 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4.8%,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s主要发生在胃(52.2%,24/46)和小肠(26.1%,12/46).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s比较特异性的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Ki -67和cyclinD 1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良恶性判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GISTs组织中Ki -67和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1例GISTs分为良性组(6例)、交界组(13例)和恶性组(2 2例) ,良性组、交界组与恶性组GISTs的Ki- 67标记指数分别为(8.5±3 .9) %、(16.8±8.6) %和(2 1.8%±8.3 ) % ,3组Ki 67标记指数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Ki- 67标记指数与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有关。良性组、交界组与恶性组GISTs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 (1/6)、5 3 .8% (7/13 )和68.2 % (15 /2 2 ) ,3个组cyclinD 1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且良性组与交界组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间cyclinD1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但交界组和恶性组cyclinD1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cyclinD 1阳性表达率与核分裂象数目有关,而与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无关。结论 Ki- 67和cyclinD1蛋白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判断的有价值参考指标,结合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综合分析,更能准确客观地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2.
Grb7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Grb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4例GISTs构建组织微阵列(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Grb7蛋白表达。结果在TMA中,184例可评估(94.8%)。Grb7蛋白阳性率为67.4%。Grb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IH分级、细胞异型性、细胞类型、细胞密集程度、出血、黏膜受侵、周围组织侵犯、转移复发有关。Grb7蛋白阳性表达者及蛋白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9%,8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rb7表达与GISTs预后有关,Grb7可作为判断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张华杰  李刚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0):872-87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消化道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等,免疫组织化学以表达CD117为特征。临床上可引起腹痛、消化道溃疡、出血、梗阻等症状。GISTs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上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多数会复发:格列卫是一种分子靶向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对GISTs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总体生存期均有较大改善。最新研究表明新的靶向治疗药物SU11248对格列卫耐药的患者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s和CD44v6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肠道间质肿瘤中CD44s和CD44v6的表达。结果:65例GISTs中,CD44s63例阳性,阳性率达96.9%,其中阳性强度>4分者57例(87.7%),>6分者43例(66.2%)。低度、中度、高度恶性潜能组阳性强度>4分者分别为93.8%,100%,81.1%,3组之间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6分者分别为87.5%,75.0%,54.1%,3组之间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CD44v640例阳性,阳性率为61.5%,其中阳性强度>4分者19例(29.2%),阳性强度>6分者6例(9.2%)。低度、中度、高度恶性潜能组阳性强度>4分者分别为18.8%,33.3%,32.4%,3组之间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6分者分别为0%,8.3%,13.5%,3组之间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44s表达与GISTs的恶性潜能呈负相关。CD44v6在GISTs中很少有表达,与GISTs的恶性潜能无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s可以作为预测GISTs恶性潜能的相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 46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6例GIST中良性 8例 ,交界性 14例 ,恶性 2 4例 ;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 ,或两者混合存在 ;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 4,阳性率分别为 95 6%及 67 4%,Desmin及S -10 0少数病例灶性阳性。结论 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 ;CD3 4表达率较高 ,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组织分型。方法:44例胃肠非上皮梭形细胞肿瘤常规检查,Vimentin、Desmin、SMA、S-100、CD34 5种抗体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检测。44例非上皮梭形细胞肿瘤中,GISTs 37例,占84.1%,良性GISTs 8例,潜在恶性GISTs 7例,恶性GISTs 22例。临床以消化道出血,疼痛多见。光镜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基本成分。结果:37例GISTs中,Vimentin、Desmin、SMA、S-100、CD34阳性分别为94.6%、5.4%、43.2%、48.7%、89.2%,其中GISTs I型8例(21.6%),GISTs Ⅱ型10例(27.1%),GISTs Ⅲ型8例(21.6%),GISTs Ⅳ型11例(29.7%)。结论: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性肿瘤,具有多向分化特性,HE形态类似,免疫组化在GISTs诊断中起主要作用,CD34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46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6例GIST中良性8例,交界性14例,恶性24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6%及67.4%,Desmin及S-100少数病例灶性阳。结论 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4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不同于其他常见的肿瘤,其中胃是间质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本文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主要症状及症状出现的时间,肿瘤的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并简要介绍近年来应用靶分子药物格列卫治疗胃间质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5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分型。方法 对58例GIST进行光镜观察,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波形蛋白、CD117(c-Kit)、CD34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8例GIST占同期消化系统间叶性肿瘤的86.6 %(58/67);其中梭形细胞为主者41例,伴有上皮样细胞者12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者5例,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弱嗜酸,常见核端空泡,有时呈印戒样或透明细胞样;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性巢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波形蛋白为100 %(58/58),CD117 94.8 %(55/58),CD34 79.3 %(46/58)。结论 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不明原发灶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明原发灶肿瘤(CUP)患者在临床上增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一些新近发现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新的影像学及有创检查缩小了鉴别诊断的范围.目前最有前途的可提高CUP诊断率的方法是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肿瘤的基因表达谱.现综述近年来有关CUP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