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苦参方有效部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方剂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GC-MS联用技术确定苦参方的有效成分;采用HPLC色谱法对苦参方生物碱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方剂配伍后的成分变化。结果苦参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胡薄荷酮、薄荷酮等,苦参方所含苦参生物碱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苦参方的方剂配伍后有效成分发生了转化,氧化苦参碱部分转化成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部位转化为槐果碱,挥发油在配伍后成分及量也有所变化。结论确定了苦参方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的量,明确了该方剂配伍后的成分改变。  相似文献   

2.
苦参碱类药物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苦参碱首先在1958年被分离确认,此后几十年里,陆续从苦参中发现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这些生物碱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临床上仅有肌注型苦参碱注射液及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肝炎,同时也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不高、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因此,如何减少苦参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实现其缓控释及靶向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苦参碱类药物近几年来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是传统中草药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 是生物碱,一般为苦参总碱,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具有抗病毒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临床上通常采用注射形式,根据国内外医学界多年研究表明,苦参碱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消化道肿瘤及以牛皮癣等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苦参与蛇床子配伍后苦参碱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参中主要含有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ine)。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碱的N-氧化物,易还原而转变为苦参碱。在植物体内,苦参碱一般有70%以上以氧化苦参碱形式存在。苦参与蛇床子在临床上经常配伍应用,但经过水煎提取后,经薄层层析检识表明,配伍后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含量降低直到消失。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配伍后苦参碱含量与单味药材含量增加近8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CD91、CD13和分泌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1)用6孔板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制作细胞爬片,然后与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mg/L)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共培养,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91和CD13的表达情况,并采用MediaCybernetics公司的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测量积分光密度(IOD)值。(2)6孔培养板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与巨噬细胞共培养1d后,收集培养孔中的培养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均能抑制巨噬细胞表达CD91和CD13,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变化也有不同,苦参碱更明显。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有抑制作用,苦参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TNF-α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表达CD91、CD13和分泌TNF-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苦参碱类药物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苦参碱首先在1958年被分离确认,此后几十年里,陆续从苦参中发现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这些生物碱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临床上仅有肌注型苦参碱注射液及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肝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参碱(Mat)是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苦豆子SalopecuroidesL,广豆根SsubprostrataChunetT.Chen等中草药的活性成分,是苦参碱类生物碱的代表,这一类生物碱还包括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槐醇碱(sophora-n01)、槐胺碱(sophommine)、氧化槐果碱(oxysopine)等。Mat的化学式为C18H24N20,属于四环的噻嗪啶类,分子骨架可看作2个喹嗪啶的杂体^[1]。苦参碱具有抗病原体、抑制变态反应、正性肌力的作用,近年来有关苦参碱类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已成为抗癌中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苦参碱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苦参生物碱部位中4种成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苦参生物碱部位中4种成分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C18柱(4.6 mm×150 mm,5μm),系统A为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0.1%氨水,pH=9.2),系统B为20 mmol/L醋酸铵的甲醇-乙腈(1∶1)混合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3%、99.08%、102.59%和102.06%,RSD分别为1.30%、0.94%、1.69%和1.10%。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苦参生物碱部位中4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10.
氧化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小鼠中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氧化槐定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并测定氧化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对阈剂量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对小鼠外观活动和自发活动的影响及对戊四氮致惊厥作用的影响。结果 ip 1/ 16、1/ 8、1/ 4LD50 剂量的氧化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都能引起小鼠自发活动的减少(P <0 .0 5 ) ,戊巴比妥钠入睡时间缩短 (P <0 .0 5 ) ,睡眠时间延长 (P <0 .0 5 ) ,并能明显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P <0 .0 5 )。 1/ 4LD50 的氧化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均不能对抗戊四氮致惊厥作用。结论 氧化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均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表现为镇静催眠。同比剂量氧化槐定碱在对小鼠自主活动抑制 ,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略强于氧化苦参碱 ,但氧化苦参碱对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略强于氧化槐定碱。  相似文献   

11.
苦参总碱是由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中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调血脂、抗肝炎、抗肿瘤、防止白细胞减少、抗辐射、抗过敏、镇痛平喘、祛痰等作用。目前上市的制剂有心律宁片(苦参总碱片),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苦参中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①目的 比较测定不同产地苦参中生物碱的含量。②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中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条件:氨基键合相柱,乙睛-磷酸水溶液(pH=2)-无水乙醇(8: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③结果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回收率分别为98.90%、98.94%、100.6%。RSD分别为1.83%、1.85%、1.24%。④结论 采用氨基键合相柱测定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苦参中3个生物碱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通过Caco-2细胞的吸收特性及在大鼠肝微粒中的代谢速率。方法:采用Caco-2细胞吸收模型分析3个生物碱的吸收特性,采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模型研究3个生物碱的代谢速率,运用HPLC-MS法测定3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计算其渗透速率和代谢速率;液相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3.0 mm×100mm,3.5μm),乙腈:水(60:40)等度洗脱,进样量5μL,流速0.8 mL/min,柱温:30℃,运行时间30 min。质谱条件,选择正离子模式监测,干燥器温度350℃,毛细管电压4000V,干燥器流速 9.0 L/min,碎片电压 90eV。结果:Caco-2细胞吸收模型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分别在0.0505~10.01μM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通过Caco-2细胞吸收模型的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苦参碱1.251、氧化苦参碱0.9375、槐果碱1.424;大鼠肝微粒体模型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分别在0.0501~1.001μM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3个生物碱类成分代谢的半衰期分别为:苦参碱4.331 h、氧化苦参碱1.084 h、槐果碱2.478 h,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RSD%< 4 %,基质效应> 80 %,提取回收率> 88 %,结论:苦参中三个生物碱类成分易通过Caco-2细胞吸收模型,主动转运为其主要的吸收方式,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不易发生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不同物候期苦豆籽中8种生物碱的含量变化,以确定苦豆子系列生物碱产业化生产中原药材的合理采收和有效利用苦豆子资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ge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 mL·L-1三乙胺),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和311 nm,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1.结果 苦豆籽中不同生物碱的量随物候期呈现不同规律的变化,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野靛碱的含量从8~10月份递增,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随物候期的变化不大,且苦豆籽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为主要的生物碱.结论 可根据苦豆籽中各生物碱量随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各生物碱的含量为工业化生产不同生物碱而确定苦豆籽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2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为电泳电解质,电压为30kV(运动电充为100-110μA),检测波长为214nm,内标氨茶碱。苦参碱0.126-1.26mg/mL,氧化苦参碱0.10-1.0mg/mL其浓度与峰面积之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8,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7%,常用22种药物除地塞米松外其余的对其无干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癫痫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制作癫痫模型,以苯巴比妥钠作阳性对照,观察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的不同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中、高剂量组和槐定碱低剂量组可延长癫痫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减轻大鼠痫样发作程度;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和槐定碱低剂量组对大鼠皮层脑电图有明显改变;在青霉素致痫后,光、电镜观察可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器损伤等改变,使用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后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减轻,细胞器等损伤能够得到改善。结论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癫痫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苦参中生物碱的FTI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苦参是豆科槐属植物普参(Sophora Flayes-cens Ait)的干燥根。有清热燥湿之功效。近代药理实验证明,苦参具有抗癌、平喘和抗心律不齐等作用。本实验用生物碱系从苦参根中提取分离得到,经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确定为以下6种化合物: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和槐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方法取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阳性药物苯巴比妥钠组、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槐定碱高剂量组和槐定碱低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大剂量青霉素致痫模型,并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观察其行为学和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致痫组相比氧化苦参碱低、高剂量组和槐定碱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痫性发作潜伏期,并且降低痫性发作程度;光镜、电镜观察使用氧化苦参碱和小剂量槐定碱后致痫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器损伤等改变得到改善。结论氧化苦参碱和小剂量槐定碱对脑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LC-MS/MS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LC-MS/MS(Agilent 1260液相色谱仪,AB SCIEX 4000QTRAP三重四级杆质谱仪),Agilent 5 TC-C18(2)(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400μL/min,进样量5μL,柱温30℃;离子源为ESI源,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检测离子对质荷比为:苦参碱(249.2/148.3)、氧化槐果碱(262.9/136.1)、氧化苦参碱(265.3/136.1)。结果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RSD=3.4%)、102.1%(RSD=3.1%)、100.8%(RSD=2.9%),10批样品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含量分别在0.4475~0.5229 mg/mL、0.0564~0.0812mg/mL、0.1512~0.2142mg/mL范围内。结论该法简便、快捷、可行性强,可用于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ICR小鼠皮肤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50 ̄250μg/ml的苦参碱能剂量依赖地降低血清刺激的细胞增殖,撤除苦参碱后抑制作用能完全逆转。苦参碱(100 ̄500μg/ml)亦能剂量依赖地抑制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苦参碱显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