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36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相关急救与止血的护理措施,及时抢救产妇的生命.结果 经急救后抢救成功率达到100%,无死亡病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8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例.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8月128例产后出血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90例,占70.31%;阴道分娩38例,占29.69%。原因:子宫收缩异常占89.06%;胎盘因素9.38%;软产道裂伤0.78%;凝血机制异常1.56%。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94%,90/2 287)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2.16%,38/1 759);积极干预并及时诊治抢救是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78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9月奉化市住院分娩的产妇2 268例,其中产后出血78例。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4%,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6.67%,胎盘因素占19.23%,软产道损伤占14.10%。产后出血发生与年龄、孕产次及孕妇户籍地呈相关性。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初产妇,流动人口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产妇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29岁,低年龄及高年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 425例分娩数中,产后出血45例,占1.86%。41例(91.11%)产后出血发生于胎儿娩出后2 h内,4例(8.89%)发生于产后24 h后。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分娩方式、产次、合并贫血、孕妇心理因素与产后出血有正相关性。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所致,产后2 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充分认识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加强围产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48%.产后出血与胎次、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2次人流术及剖宫产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二产程延长、急产. 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保健,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避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率和改善产妇预后,而合理的组织分工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82例,分为干预组(产后出血, 22例)和常规组(未发生产后出血, 260例),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在干预组和常规组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341, 95%CI为1.214~12.214)、妊娠合并高血压(OR=3.221, 95%CI为1.315~15.214)、妊娠合并糖尿病(OR=3.654, 95%CI为1.614~15.999)、剖宫产(OR=1.947, 95%CI为1.051~11.301)、前置胎盘(OR=2.554, 95%CI为1.310~12.514)及多胎妊娠(OR=3.064, 95%CI为1.225~15.451)为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对策对减少产后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产后出血168例资料进行分析,并经统计学检验。结果:子宫收缩乏力仍为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占66.1%。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有流产史、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无流产史者和初产妇,P<0.005;分娩方式中,阴道手术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者,P<0.005;多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P<0.005;新生儿体重≥4 000 g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新生儿体重<4 000 g者,P<0.005;无早接触、早吸吮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有早接触、早吸吮者,P<0.005。结论: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余姚市产妇产后出血状况,分析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促进围产质量。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179例产后出血产妇,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2χ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1%,其中流动产妇占51.96%;产次2次及以上或产前检查少于5次的流动产妇与本地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病例中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别占所有自然分娩数和所有剖宫产数的1.24%、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病例中有高危因素的病例中剖宫产42例,自然分娩3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巨大胎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134例,显著高于胎盘因素17例(P<0.01);产后出血1 000 m l及以上病例中胎盘因素所致出血占所有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病例的70.6%。结论:减少产次,系统的产前检查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剖宫产较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第1位原因;产后出血病例中高危因素前5位分别为巨大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瘢痕子宫;减少高危孕产妇的发生,可避免剖宫产术,并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经过精心的护理7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治愈率100%。结论及时实施临床妇幼保健干预,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49例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产后出血49例,发生率2.58%,观察组分娩前诊断为病理妊娠33例,占所有产后出血病例的67.35%;对照组诊断病理妊娠10例,占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9,P<0.01);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34例,占69.39%。结论:病理妊娠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正确、及时处理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资料显示产科出血已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54.2%[1].本文对全市18年产后出血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经过精心的护理78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治愈率100%。结论及时实施临床妇幼保健干预,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便预防产后出血。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1日-2009年3月1日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2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6年间共分娩10204例,其中剖宫产2448例,剖宫产组发生产后出血96例,发生率为3.92%,阴道分娩7756例,发生产后出血120例,发生率为1.55%。结论搞好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要措施;密切观察产程,注意产后出血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和适宜技术,严格控制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加强防治.方法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93例,使用容积法、称量法及面积法估计产后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45例,占5.68%.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使用产钳助产、新生儿体重偏大、使用人工剥离方式娩出胎盘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加强防治。方法: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93例,使用容积法、称量法及面积法估计产后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45例,占5.68%。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使用产钳助产、新生儿体重偏大、使用人工剥离方式娩出胎盘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丽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0)
目的:统计计算产后出血的几率和其发生原因,分析临床相关因素.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过去一年中收治的产妇2500例,统计出现产后出血的人数,计算产后出血率并分析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将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划分观察组,将剩余产妇划分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50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有101例,约占4.04%;其中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粘连、产后宫缩无力及软产道损伤,发病率分别为50.49%、35.64%、5.9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得知产妇的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生产方式、婴儿重量及妊娠期间有无并发症的发生都是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论:产后出血在生产中过程中较为常见,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为胎盘粘连,而导致产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在日后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及其高危因素,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分别对其病史高危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及后果进行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特点以阴道突发多量流血居多,占71.43%,导致贫血占80.95%,致休克占14.29%。其病因主要为胎盆蜕膜残留,子宫缩复不全,切口感染裂开及切口积压肝凝血功能异常等。产后出血并晚期产后出血占28.57%,应引起重视。结论:重要的是对高危因素监护,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接收的分娩并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年龄、流产次数、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龄、流产次数、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属于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产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后产妇疼痛的原因,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方法:根据国际上常用McGill疼痛问卷法,总结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在我院分娩的352例产妇疼痛情况,分析致产后疼痛的原因,并找出护理对策。结果:造成产妇产后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伤口痛(55.68%)、产后痔(29.83%)和乳房胀痛(19.03%)。其疼痛程度主要为Ⅰ~Ⅱ级。Ⅰ级为59.09%、Ⅱ级42.90%、Ⅲ级2.50%。结论:针对产后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减轻产后疼痛、产妇痛苦,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社区医学杂志》2016,(2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产妇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抑郁状态,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两组产前睡眠质量,统计产后出血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后流血与流产史、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睡眠质量、前置胎盘、宫缩乏力、巨大儿有关(均P0.05),多因素显示高血压、抑郁、睡眠质、前置胎盘、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产后出血量[(47.6±3.3)、(8.4±1.7)分、(209.5±17.6)m L]均低于对照组[(54.2±4.2)、(12.67±1.7)分、(331.7±46.3)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抑郁、睡眠质、前置胎盘、宫缩乏力式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