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子痫前期-子痫的关系。方法:用酶免法测定52例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及6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GFβ1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GFβ1-509C/T基因片段,Eco81I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并经测序证实。结果:52例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及68例正常对照TGFβ1-509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而血浆中TGFβ1水平,子痫前期-子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子痫前期-子痫病程中有重要作用,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子痫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4个位点-800G/A、-509C/T、+869T/C、+915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广东地区汉族孕妇176例,其中PE患者88例(PE组)、正常妊娠88例(对照组)。利用SNa Pshot技术对TGF-β1基因4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PE组与对照组的TGF-β1 4个SNP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对+869T/C、-509C/T两个位点构建单体型分析。结果:(1)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中存在TGF-β1+869T/C、-509C/T多态性,暂未发现-800G/A、+915G/C多态性。(2)PE组+869T/C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32%vs 27.27%,P=0.028,OR=1.935,95%CI为1.028~3.639;68.18%vs 56.25%,P=0.014,OR=1.667,95%CI为1.079~2.575),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则明显下降(5.68%vs 14.77%,P=0.040,OR=0.348,95%CI为0.118~1.021;31.82%vs 43.75%,P=0.014,OR=0.600,95%CI为0.388~0.927);两组CT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52.27%vs 57.95%,P=0.272)。(3)PE与对照组比较,-509C/T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14.77%vs 23.86%,P=0.090;47.73%vs 50.00%,P=0.440;37.50%vs 26.14%,P=0.072),而C等位基因明显下降(38.64%vs 48.86%,P=0.034,OR=0.659,95%CI为0.431~1.006),T等位基因明显升高(61.36%vs51.14%,P=0.034,OR=1.518,95%CI为0.994~2.318)。(4)单体型分析发现,由+869T/C、-509C/T两个位点构建的C-T单体型在PE组明显增加(62.79%vs 49.43%,P=0.008,OR=1.727,95%CI为1.125~2.651),而T-C单体型明显下降(31.40%vs42.33%,P=0.021,OR=0.618,95%CI为0.398~0.961)。结论:(1)TGF-β1基因+869T/C、-509C/T SNPs可能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妇女PE发生有关,而暂未发现-800G/A、+915G/C多态性。(2)TGF-β1基因SNP+869T/CCC基因型、C等位基因,-509C/TT等位基因可能是广东汉族妇女PE的危险因素,而+869T/CTT基因型、T等位基因,-509C/TC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因素。(3)2个多态位点构成的C-T单体型可能是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妇女PE的危险因素,T-C单体型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4个基因位点:-800G/A、-509C/T、+869T/C、+915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广东地区汉族女性240例(正常对照组120例,GDM组120例)。利用SNaPshot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TGF-β1的4个基因位点(-800G/A、-509C/T、+869T/C、+915G/C)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各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GDM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GDM组与正常对照组TGF-β1的+915 G/C、-800G/A 2个基因位点暂未发现SNP多态性,而-509C/T、+869T/C 2个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②GDM组+869T/C位点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5.83%vs 32.50%、75.42%vs 54.58%),而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00%vs 23.33%、24.58%vs 4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提示,CC基因型(OR 2.626,95CI 1.553~4.439)、C等位基因(OR 2.553,95%CI 1.731~3.764)可能是GDM的危险因素,TT基因型(OR 0.173,95%CI 0.069~0.435)、T等位基因(OR 0.392,95%CI 0.266~0.578)可能是GDM的保护因素。③GDM组与正常对照组-509C/T位点的CC、TT、CT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体型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69T/C、-509C/T 2个位点构建的C-T单体型在GDM组明显增加(65.83%vs 49.58%),而T-C和T-T单体型明显下降(19.58%vs 31.25%、5.00%vs 1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提示,C-T单体型可能是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959,95%CI 1.356~2.830),T-C单体型(OR 0.536,95%CI 0.352~0.815)、T-T单体型(OR 0.319,95%CI 0.161~0.632)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GDM发病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TGF-β1+869T/C SNP位点和+869T/C、-509C/T两个SNP位点构成的C-T单体型、T-C单体型、T-T单体型可能和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GDM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CE基因A240*T和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中国河北省汉族孕龄妇女Ⅲ、Ⅳ期E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78例Ⅲ、Ⅳ期EMs患者与82例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用PCR-RFLP技术分析ACE基因A240*T和AGT基因M235*T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ACE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T、TT在EM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0%、43.6%、15.4%;56.1%、39%、4.9%。A/T等位基因在两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2.8%、37.2%;75.6%、2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T基因3种基因型MM、MT、TT在EMs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37.2%、56.4%;8.5%、35.4%、56.1%。M/T等位基因在两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75%;26.2%、7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携带ACE240*T等位基因增加患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AGT基因M235*TM/T等位基因在EM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4G/5G基因多态性与天津及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方法检测GDM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每组75例)PAI-1 4G/5G基因型,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GDM组4G/4G基因型频率及4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M组4G/4G基因型孕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5G/5G组(P<0.05)。结论:PAI-1 4G/5G基因多态性与GDM发病相关,4G/4G基因型可能是GDM的易感基因;PAI-1 4G/4G基因型与GDM患者I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PCOS糖代谢、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糖代谢、肥胖的关系。方法:PCR-RFLP法检测42例正常育龄妇女,101例PCOS患者[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A、B、C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非肥胖组]PAI-1基因启动子4G/5G位点插入或缺失多态性,比较组间多态基因型分布及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①BMI、Homa-IR指标PCOS糖代谢C组>B组>A组、肥胖PCOS组>非肥胖PCOS组,ISI则相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PCOS组不同糖代谢组PAI-1基因4G/5G多态基因型分布无差异,但PCOS组、PCOS糖代谢异常C组与对照组、PCOS非肥胖组与肥胖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39、4.018、4.151;P均<0.05);4G型(4G/4G基因型)PCOS组、PCOS糖代谢异常C组与非肥胖PCOS组分布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与肥胖PCOS组;5G型(4G/5G+5G/5G基因型)分布相反。结论:①PCOS患者高PAI-1 4G/4G多态基因型,可能是其高PAI-1活性现象的重要遗传基础。②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可能与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非肥胖PCOS发病、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及5G的多态基因型分布,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1例PCOS患者(PCOS组)与42例因男性或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基因型及5G多态基因型分布,测定并计算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自然流产数等临床指标。根据体重指数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者(48例)与非肥胖者(53例)。结果PCOS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基因型频率为57%(58/101),对照组为38%(16/42);PCOS组5G基因型频率为43%(43/101),对照组为62%(26/42)。两组4G及5G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非肥胖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肥胖者4G基因型频率为48%(23/48),非肥胖者为68%(36/53);肥胖者5G基因型频率为52%(25/48),非肥胖者为32%(17/53)。两者4G及5C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有妊娠史的PCOS患者中,自然流产14例,4G基因型频率为79%(11/14),5G基因型频率为21%(3/14);无自然流产13例,4G基因型频率为38%(5/13),5G基因型频率为62%(8/13),两者4G与5G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基因型频率高,可能与PCOS的发病,尤其是与非肥胖者发生PCOS有关,并与PCOS患者的自然流产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群中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基因MspI多态性、CYP1A1/MspI合并GSTM1基因缺失基因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维吾尔族107例正常妇女与41例内异症患者、汉族105例正常妇女与80例内异症患者CYP1A1基因限制性内切酶MspI位点的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CYP1A1基因MspI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TT(48.6%)、TC(42.9%)、CC(8.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T(70.1%)、C(29.9%),内异症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为TT(39.1%)、TC(46.3%)、CC(14.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T(62.2%)、C(37.8%),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汉族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为TT(41.9%)、TC(46.7%)、CC(11.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T(65.2%)、C(34.8%),内异症组基因型分布频率为TT(42.5%)、TC(51.2%)、CC(6.3%),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T(68.1%)、C(31.9%),差异无显著性。两个民族对照组之间与内异症组之间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CYP1A1/MspI合并GSTM1(/)基因型的人群中,维吾尔族对照组与内异症组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TC+CC与TT比较,OR值为3.556(P<0.05)。汉族对照组与内异症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解毒酶CYP1A1基因MspI多态性本身可能与维吾尔族及汉族内异症发病无关,而CYP1A1/MspI合并GSTM1(/)基因型可能与维吾尔族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Jin X  Kang S  Wang N  Xing YP  Li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3):209-21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和p2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34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和284例健康妇女(对照组)p21基因C/T和p27基因V/G 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 (1)对照组妇女p21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2%、49.6%和16.2%,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0%和41.0%;卵巢癌组患者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2%、53.0%和18.8%,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7%和45.3%.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频率在4种病理类型的卵巢癌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2),C/C基因型降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风险(OR为0.56,95%CI为0.32~0.98).(2)对照组妇女p27基因V/V、V/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4%、10.9%租0.7%,V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8%和6.2%;卵巢癌组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6%、5.1%和1.3%,V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2%和3.8%.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9).与V/G和G/G基因型比较,V/V基因型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OR为1.92,95%CI为1.02~3.63).结论 p21基因C/T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降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风险,p27基因的V/V基因型可能是卵巢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 C/A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无血缘关系的298例浙江地区汉族人IL-10启动子区592 C/A基因多态性,其中142例RSA患者(RSA组)和15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结果:在RSA组和正常对照组中IL-10592 C/A基因中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1%、51.0%;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9%、49.0%;CC基因型频率为17.6%、23.7%;CA基因型为45.1%、54.5%;AA型为37.3%、21.2%.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中AA基因型血清IL-10水平4.25±1.32 pg/ml低于CC基因型血清IL-10水平8.15±2.01 p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C/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RSA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的出现可能会减少血清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代谢酶CYP1A1和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00例对照组人群CYP1A1基因Msp I位点多态和COMT基因外显子4密码子158(G-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均存在CYP1A1基因Msp I位点多态,但两组基因型TT、TC、CC频率和等位基因T、C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均存在COMT基因G-A多态,但两组基因型GG、GA、AA频率和等位基因G、A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1A1基因Msp I位点多态性和COMT基因外显子4密码子158(G-A)多态性与子宫肌瘤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EMs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病因未明,处理棘手,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异位内膜的种植和增殖必需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关键作用,因此VEGF与EMs的关系受到重视.目前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EMs发病关系及采用抗VEGF治疗EMs是研究的热点.5'未翻译区和3'未翻译区均有多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以-2578A/C,+405G/C,-460T/C和+936C/T最具代表性,其对VE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并可能改变VEGF的量.很多实验证明,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药物,如抗VEGF抗体等能有效抑制EMs发展.为EMs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基因MspⅠ位点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174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和114例对照者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结果:合并杂合型T/C和突变型C/C后与野生型T/T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OR=1.635)。在绝经年龄<50岁的病例组,T和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初潮年龄≤14岁,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经BMI分层分析,未发现MspI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有关。结论:CYP1A1基因MspI多态中突变等位基因C可显著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绝经年龄越早、初潮年龄越早携带等位基因C的个体越易感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的关系。 方法对2001—2003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126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 PCR)检测126例患儿和120名健康儿童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各组PAI 1血浆活性。 结果(1)KDⅠ组(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KDⅡ组(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I 1血浆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KDⅠ组PAI 1血浆活性高于KDⅡ组,差异有显著性(t=978,P<005)。(2)KDⅠ组和KDⅡ组中4G/4G基因型PAI 1血浆活性明显高于4G/5G基因型和5G/5G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KDⅠ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KDⅡ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4G/4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4G/4G纯合子基因型对KD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比值比(OR)为280(95%置信区间:125~629,P<005)。 结论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KD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PAI 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可作为KD冠状动脉损伤高危人群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病因迄今不明,具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生理抑制剂,大量研究表明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升高血浆PAI-1水平及活性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参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形成。IR是PCOS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PCOS患者肥胖、自然流产等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研究也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主要涉及PCOS的发病、肥胖、IR、自然流产及远期并发心血管疾病等,但相关结论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11例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及TNFβ基因第一内含子252位点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子宫颈癌患者TNFα-308 G/A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8.6%vs 18%,P0.01);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61.3%vs 19%,P0.01)。同时发现TNFα-308在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组织中,分化程度越低,G/A基因型所占的比例越高(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与TNFα-308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TNFβ-252位点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β-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遗传易感基因,G/A杂合子基因型个体较易患子宫颈癌;TNFβ-252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病因未明,处理棘手,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异位内膜的种植和增殖必需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关键作用,因此VEGF与EMs的关系受到重视。目前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EMs发病关系及采用抗VEGF治疗EMs是研究的热点。5′未翻译区和3′未翻译区均有多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以-2578~C,+405G/C,-460T/C和+936C/T最具代表性,其对VE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并可能改变VEGF的量。很多实验证明,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药物,如抗VEGF抗体等能有效抑制EMs发展。为EMs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12B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山东潍坊地区汉族育龄期妇女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83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孕妇和90例正常孕妇IL-12B基因的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并分析IL-12B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结果:IL-12B的启动子区检测到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671G/T和-405G/T)。2个SNPs紧密连锁,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URSA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671T/-405G频率在URSA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5和0.41,URS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IL-1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多态性变异,其中-671G/T和-405G/T构成的单体型-671T/-405G可能与URSA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4G/5G多态性和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正常早孕(对照组)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实验组)稽留流产的绒毛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绒毛组织中PAI-1和uPA蛋白表达情况,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PAI-1 4G/5G多态性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uPA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PAI-1蛋白主要在绒毛组织的滋养细胞质中表达,其表达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uPA与PAI-1蛋白在细胞中分布一致,其表达水平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②PAI-1 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表达水平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uPA 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③PAI-1和uPA蛋白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9)。结论:PAI-1 4G/5G多态性和uPA异常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YP1B1基因外显子2密码子119(G-T)、外显子3密码子432(C-G)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对53例卵巢癌患者和30例对照者进行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密码子432(C-G)突变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分析其是否受CYP1B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结果:CYP1B1基因密码子432中等位基因C、G在卵巢癌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等位基因G使卵巢癌发病风险增加2.71倍。CYP1B1基因密码子432C/G各基因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合突变(G/G)基因型、杂合突变(C/G)基因型与野生(C/C)基因型相比,患卵巢癌的危险度分别提高了4.53倍和4.43倍。此外,432G/G、C/G基因型者ER阳性表达率高于432(C/C)基因型,三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YP1B1基因密码子432突变等位基因与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且与ER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