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停体外循环时、术毕、术后4 h、术后24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及血小板计数,并记录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和库血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库血用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PT,APTT,TT明显延长,FIB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自体血回输量有关。 [关键词] 血液回收机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常规超滤联合血液回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出血?凝血纤溶系统和血制品输入方面的影响?方法:3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不使用常规超滤及血液回收,术后机血回收后直接回输给患者;联合组:体外循环中使用常规超滤,使停机时储血罐内机血在100 ml以内,体外循环开始前?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的术野出血以及体外循环结束后储血罐?膜肺?管道内的机血回收至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回输给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24 h的出血量,24 h红细胞悬液?血浆输入量,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全血凝固时间?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较对照组6?24 h的出血量及24 h血制品输入量显著减少,联合组D-二聚体较对照组显著减低,而两组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全血凝固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联合使用常规超滤和血液回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出血及异体血液输入,减轻患者术后的纤溶系统亢进,而对凝血系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血液回收方式对血液保护的效果,探讨术中血液回收最佳方法。方法7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术野出血及体外循环结束后的“机器余血”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经离心洗涤后再回输给患者。对照组将肝素化后术野出血直接吸入体外循环中,待体外循环结束后将“机器余血”直接回输给患者。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h、24h患者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活酶时间(e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err),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24h库存血输入量和引流量,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35例患者共回收经血液回收机洗涤后的浓缩红细胞33500rnl,对照组35例患者共回收“机器余血”19150ml,研究组回收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2例(5.7%),研究组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术后两组WBC和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RBC、HGB和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液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于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56例患者,根据其术中输血方式分为对照组(278例)和观察组(27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自体血液回收,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等)及血气分析(酸碱度、钾离子、乳酸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库存血用量(263.83±19.23)mL 明显少于对照组(615.24±20.3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回收可有效补充血容量、减少自体血丢失,可明显减少患者库存血输入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军  甘耐炎  吕凯 《广西医学》2020,(19):2497-250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输血方式意愿分为预存自体血回输组(研究组)和异体血输血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停止体外循环、术毕即刻、术后24 h的凝血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和停止体外循环后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停止体外循环时、术后24 h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术毕即刻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前血清α-G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体外循环时研究组血清α-G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输血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抗氧化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36名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4~60岁,体重53~71 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8):对照组(A组)和急性Plt分离组(B组)。A组行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T2)、术后1 h、24 h和48 h(T3、T4、T5)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 h、24 h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 B组急性Plt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150±168)ml,采集富Plt血浆(177±32)ml,其中Plt计数(1 060±255)×109/L,占全身血容量Plt总数(25±4)%,Plt分离时间(38±11)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时Plt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 h、24 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lt输注量和异体Plt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的效果。方法对25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应用国产京精牌3000P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的出血,经过过滤、分离、清洗后回输给患者。结果每例平均回输自体血765.2 mL,80%患者术中、术后不用输库血;术后检测患者的血液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能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节约临床用血,避免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PB瓣膜置换术患者3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各17例,A组合并有房颤,B组未合并房颤。检测两组患者切皮前(T1)、给鱼精蛋白后10 min(T2)、关胸时(T3)、术后4 h(T4)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等凝血相关指标,记录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对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42-1544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完成初次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血液回收组)和对照组(不使用血液回收机组),各50例。检测并对比两组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数量、术后24h的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4h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结果:试验组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4h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节约了大量库存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何少一  蔡水奇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5):489-491,599
目的比较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分为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组(A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Cell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并经白细胞滤器回输,同时输入术前分离保存的血浆,B组采用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并经白细胞滤器回输。结果两组间在T0、T1、T2、T3、T4及T5时点的Hb、Hct及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自体血回输的同时输入术前保存的自体血浆后,PT和APTT均有所降低,在围手术期A组T3、T4、T5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和术中回输自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术后2例患者输注异体血,B组术后7例输注异体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评价输血量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不增加失血量,不影响血小板功能,能很好的补充丢失的凝血因子,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自体回收血与库贮血血小板含量的对比.方法: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100例患者体腔内或创面的血液进行吸引、过滤、离心、清洗、净化处理,形成红细胞悬液,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记录回收血液总量和经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总量.观察自体回收血与库贮血中的血小板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结果:本组100例,共计回收血液210750 ml,处理后血液12350 ml,全部回输,无一例输血反应和感染.同时对比观察处理后血液中血小板含量,自体回收血比库贮血明显降低.结论:经洗涤处理的血液血小板含量低,大量输血应补充血小板并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银世杰  黄海清 《广西医学》2010,32(12):1481-1485
目的探讨机血直接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机血全部直接回输;B组30例,机血全部丢弃。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游离Ca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24 h库血的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临床情况。结果 PLT计数、血浆游离Ca2+、PT、APTT、TT、FIB、D-D、ACT、Hb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库血用量少于B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直接回输机血不加重凝血功能紊乱,体外循环后采用机血直接回输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决血源紧张以夏减少输血并发症,应用Medtwnicaul酵血液回收机共对48例脊柱痰忠手术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ml,无自体血液回收禁忌证患者48例,术时接好血液回收机,在术中或手术结束时将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与38例同期手术相对比。结果 ①自体血回收率达到65.3%,76.1%的患者术中不用再输库血;②98.4%的患者术后Hb及Hct测定趋于正常,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③自体血回输对术后凝血功能影响不大。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输血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术中均采用北京京精自体3000P 型血液回收机自体血回收技术回输自体血,对照组15例不用自体血回收技术,根据术中出血量决定是否输入库血。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测量激活凝血时间(ACT)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G)、D-二聚体等。比较两组患者 ACT、PT、APTT、TT、FBG、D-二聚体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CT、PT、APTT、TT、FBG、FDP-G、D-二聚体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3000P 血液回收机回输血液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与不回输自体血液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It)、凝血活酶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m)、术后24小时引流量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所有的回收血经过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共获得洗涤后浓缩红细胞为36400ml。手术前后患者RBC、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低于术前(P〈0.05),但也都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It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WBC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引流量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心脏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对患者术后用血量和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66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分配到自体血回输组(试验1,2组)及非自体血回输组(对照组)中.试验1,2组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滤、离心、洗涤后直接回输给患者.分别统计术后输注异体血液量及术后心包、纵膈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ECC)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行ECC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异体血和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血液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异体输血总量、术后24 h纵膈引流量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C心脏手术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节约库血,同时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引起的血液性传染病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体输血在心脏择期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成人心脏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A组为麻醉后储存自体血组,B组为对照组.A组在麻醉后用自体采血机从患者颈内静脉采血600 mL,血压有波动者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或适当的补充胶体,B组不进行采血储存.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放血后、术后24 h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及例数、血浆用量,术后24 h的引流量.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 (P<0.05).术后24 h的引流量B组明显多于A组,术后24 h 两组患者Hb、Hc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红细胞、血浆用量、需输血患者A组少于B组(P<0.05).结论 自体输血能减少心脏手术的临床用血,能减少术后的失血量,在整个围术期均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机的应用效果。方法: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180例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并对患者术前、术后24h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化验及血液生化检验。对患者术后恢复进行观察。结果:术中血液回收180例,平均每例回收原血1.430ml,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获得浓缩血558ml,除2例肠穿孔修补术外,其余均给患者。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自体回收机能有效收集术中丢失的血液,减少血液浪费,减少输血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体输血对心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液学、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状况的影响。方法 :2 0例心瓣膜置换术病人 ,心功能Ⅱ~Ⅲ级 ,年龄 2 5~ 5 7岁 ,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 ,并以芬太尼、维库溴铵、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体外循环用乳酸林格氏液及血定安或血浆作预充液 ,使血液达中等稀释程度 ,并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及体外循环机器管道内剩余血 ,术毕经处理后回输给病人。观测自体输血前后血液学、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的变化。结果 :心脏复跳后RBC ,HB ,HCT ,PLT明显降低 ,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明显延长 ,PvO2 、SvO2 值明显升高 ,氧摄取率 (O2 ER)增高。术毕回输自体血后HB ,HCT明显回升 ,虽仍低于术前水平 ,但MAP ,CVP ,PCWP和CI维持稳定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PvO2 )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明显回升并在正常范围 ,O2 ER明显回降。结论 :中度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应用于非重度瓣膜置换术病人 ,对组织氧合状况及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