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组 ,检测 3组患者血清中TNF α和IL 6的含量。结果  3组的TNF α(pg/ml)和IL 6 (pg/ml)测定结果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 2 .6 18± 0 .92 1,2 7.6 5 3± 19.939;哮喘组2 1.2 86± 12 .4 16 ,937.4 97± 170 .732 ;COPD组 2 0 .5 2 4± 10 .35 4 ,975 .0 35± 2 5 3.913。哮喘组和COPD组血清中TNF α和IL 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组内TNF α和IL 6的含量呈正相关 ;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TNF α和IL 6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 α和IL 6参与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症 ,在哮喘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燕  刘南植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074-1076
目的 :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胃黏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介素 1β(IL 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的凋亡情况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 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 3 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 ,通过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细胞因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及胃黏膜细胞凋亡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但与胃黏膜的病理分型似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Hp阳性组中TNF α ,IL 1β阳性表达切片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切片 (P <0 0 5) ;Hp阳性组中TNF α和IL 1β产生与胃黏膜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论 :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产生增加 ,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 ,从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 (UTI)对多脏器功能不全 (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 45例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 ,分成治疗组 (2 3例 )与对照组 (2 2例 ) ,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治疗。在入院时 ,住院第 3~ 7天分别测定TNF α、IL Iβ、IL 6作为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 :TNF α、IL Iβ、IL 6在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死亡14例 ,对照组死亡 16例 ,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乌司他丁对MODS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TNF-α和IL-6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病人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血清和腹水的TNF α和IL 6的变化。结果 :在 2 8例SBP病人血清和腹水中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高于 2 0例漏出性腹水病人 (P <0 0 1) ,SBP病人腹水中TNF α和IL 6水平又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随着感染的控制 ,腹水中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腹水TNF α和IL 6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IL 2R(CD2 5 )、TNF α和IFN γ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11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表达IL 2R、TNF α和IFN γ有核细胞的检出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IL 2R、TNF α和IFN γ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其中未化疗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化疗者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 (P <0 .0 1) ;在未化疗的患者中 ,伴转移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IL 2R、TNF α和IFN γ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未转移者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IL 2R、TNF α和IFN γ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化疗机制的解释和病人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危重病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在救治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 12例早期行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设为治疗组 ,14例未行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设为对照组 ,动态检测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1β(IL 1β)、白介素 2 (IL 2 )、白介素 6 (IL 6 )水平 ,观察患者的临床变化和预后。结果  12h内两组血浆皮质醇、TNF α、IL 1β、IL 2、IL 6水平均升高 ,但对照组皮质醇、TNF α、IL 1β、IL 2、IL 6呈进行性升高 ,皮质醇于 4 8h前后达到高峰 ,72h仍明显高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皮质醇达高峰时间提前 ,峰值降低 ,于第 2 4、4 8、72小时血浆水平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 ,72h恢复正常 ;TNF α、IL 1β升高幅度亦偏低 (P均 >0 .0 5 ) ;而IL 2、IL 6于 12h后随即大幅降低(P均 <0 .0 5 ) ,并维持一个较低水平 ;治疗组症状迅速改善 ,并发功能障碍的器官数和病死率降低(P均 <0 .0 5 )。结论 危重病早期CBP治疗可降低应激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 ,防治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血清IL-6、IL-8和TNF-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血清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的水平 ,并与 6 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 2 4h内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MAP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入院治疗 7d后则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MAP患者入院时血清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L 6、IL 8则无差异。结论 检测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指标之一 ,TNF α在急性胰腺炎从轻型向重症的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时超滤量与细胞因子清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时不同剂量超滤量与细胞因子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 2 2例 ,行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VVH )治疗 ,于每次CVVH前和CVVH后 4h、8h后分别取静脉血 4mL ,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 1、IL 6、IL 8水平 ,对不同剂量超滤量与细胞因子清除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检验。结果 :血浆TNF α、IL 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6、IL 8水平CVVH后有下降趋势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CVVH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下降 (P <0 0 5 ) ;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与置换液速度成正相关。死亡患者置换液速度与存活患者置换液速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能够被CVVH有效清除的细胞因子的数据与置换液速度成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CVVH可清除MODS患者血浆中部分细胞因子 ,适当加大置换液速度可能会更好地清除外周血细胞因子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对脂蛋白(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尿毒症非透析患者慢性炎症指标并分析其与脂蛋白 (a) [Lp(a) ]的关系 ,探讨非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其影响心血管系统的途径。方法 测定 5 5例尿毒症患者慢性炎症指标血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Lp(a)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与 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尿毒症组血CRP、IL 6、TNF α及Lp(a)分别为 (4 .0 6± 4 .0 2 )mg/L、(10 8.3± 88.3)ng/L、(1.4 1± 0 .5 3) μg/L和 (5 5 0± 4 31)mg/L ,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CRP、TNF α及Lp(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尿毒症患者血Lp(a)与CRP、TNF α、IL 6呈明显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 32、0 .4 2 5、0 .4 0 5 ,均P <0 .0 1)。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 ;炎症可能通过引起Lp(a)代谢紊乱 ,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种细胞因子监测对严重感染患者的意义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目的 :观察严重感染患者早期血液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 ,对入院 2 4小时内的严重感染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评分 ,收集入院后 2日的血液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白介素 6 (IL 6 )和 IL 8,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所得结果按治疗结果存活与否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5 9例患者死亡 15例。 15例死亡者的 APACHE 评分为 (2 1.3± 6 .2 )分 ,存活组为 (9.3± 5 .4 )分 ,P<0 .0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在 2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当日存活组血液 TNFα水平明显较死亡组为高 ,血液 S TNF R浓度在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死亡组血清 IL 6和 IL 8平均值也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第 2日 ,死亡组 TNFα水平较前一日明显升高 ,存活组变化不大 ;2组 S TNF R则较前一日变化不大 ;死亡组 IL 6水平较前一日明显降低 ,存活组变化不大 ;2组 IL 8水平则均较前一日大为降低。 15例死亡组中入院当日血清 IL 8高于 10 0μg/ L者有 11例 ,而存活组中仅 3例高于 10 0μg/ L。结论 :血清 IL 6、IL 8水平与感染程度相关 ,其中 ,IL 8血清水平可作为早期衡量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