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增加为主的慢性复杂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引起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多于骨形成,造成骨质疏松,出现全身骨痛及脊椎、股骨胫等处骨折,发病率为30%~50%。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90%。它又可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骨吸收抑制药、骨形成促进药和骨矿化药物以及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后者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骨质疏松。而前者主要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及骨本身生理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我国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起步较晚,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的研究起步更晚。为了更好地进行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本文对国内外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综述如下:(为了叙述方便,将骨质疏松防治药物分为两大类,即抑制骨吸收药物及促进骨形成药物)。l抑制骨吸收的药物这类药…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退化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和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我国估计有6944万左右,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又称绝经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型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中,大部分是骨吸收抑制剂,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如雌激素)或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如双膦酸盐)来抑制骨的吸收,防止骨量过多丢失。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日益增加,骨质疏松症即将成为未来医疗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和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由于骨代谢失衡,骨的丢失大于骨的重建,导致骨量丢失,骨小梁的微细结构被破坏,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而导致骨折风险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退行性骨骼疾病[1]。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导致药源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药物包括抗凝药、质子泵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强效利尿药、芳香化酶抑制剂、抗癫痫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上述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阻碍骨矿化而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治疗药源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包括停药和减少致病药物剂量,同时给予患者钙剂、维生素D制剂、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进行性改变及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是由衰老和绝经等生理因素引起。现将近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甚至骨折。临床表现为骨密度(BMD)降低,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骨小梁变少,易于折断。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老年性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内分泌紊乱、营养缺乏、药物应用、肝肾疾病、酒精中毒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1.
曹玉民  强力 《首都医药》2002,9(2):34-34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并易患骨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脆性增加 ,在无明显外力作用下亦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Ⅰ型 ,多在绝经后 5~ 10年内发病 )和 70岁以上老年人 (Ⅱ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据认为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和衰老退行性变有关。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 ,全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 84 0 0万 ,老年人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比率女性约为 90 % ,男性约为60 %。1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作用机…  相似文献   

13.
楼永海  赵云 《海峡药学》2006,18(6):88-9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大致有以下几类骨矿化类药物;骨吸收抑制剂;刺激骨形成的药物;既能降低骨的吸收,又能刺激骨的形成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预防骨质疏松比治疗骨质疏松更为现实和重要,对于那些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的药物也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症是一种以骨质量减低、网骨质微构型瓦解和骨的机械强度减小为特点 ,引起骨骼矿化减少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系统紊乱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因素有雌激素水平的改变 (如绝经期或绝经期后妇女 )、慢性肾炎等疾病状态和某些抗惊厥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骨骨折在老年妇女中尤其多发 ,所以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该以绝经后的老年女性为主要对象。近年来随着在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15.
7.8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临床表现为腰酸背痛、下肢肌肉痉挛、驼背、变矮,严重的容易骨折且不易愈合。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在世界常见病、多发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它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等病证范畴。我们根据“补肾”的原则.应用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并与骨疏康颗粒对照,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在无明显外力作用下亦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Ⅰ型,多在绝经后5~10年内发病)和70岁以上老年人(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据认为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和衰老退行性变有关.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全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8400万,老年人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比率女性约为90%,男性约为60%.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组织量减少 ,骨基质和矿物盐比值不变 ,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 ,正常荷载功能受损 ,骨脆性增加的一种疾病。可伴有骨痛、驼背且易发生骨折。现已证明 ,普通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 :1钙的缺乏 ;2激素分泌水平降低 ;3日照、运动减少。还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进行性改变及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是由衰老和绝经等生理因素引起.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与防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