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春林  叶剑  尹小磊 《眼科研究》2008,26(6):405-408
目的 观察眼内注射酵母多糖对视神经夹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以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 1周后,行左眼视神经钳夹伤,右眼为假手术对照.3 d后分别于各对应组大鼠左眼玻璃体腔注射PBS或酵母多糖5μL,所有大鼠存活21 d处死,每组各取5只大鼠行视网膜冰冻切片,余做视网膜铺片,计算RGCs标识率(左眼RGCs数μ右眼RGCs数)× 100%,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酵母多糖组、PBS组和单纯钳夹组中RGCs标识率分别为:(19.22±2.51)%、(1.86 ±3.09)%和(1.78±2.61)%,酵母多糖组中存活RGCs较单纯钳夹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纯钳夹组和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结论 酵母多糖玻璃体腔注射后,能诱导眼内炎症反应,从而对视神经夹伤大鼠RGCs的存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为研究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损伤组)12只、B组(假损伤对照组)12只、C组(正常对照组)3只。A组暴露视神经,应用40g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30s,B组仅暴露视神经,C组不做任何处理。A、B组按损伤后不同时间分为3d组、7d组、14d组、28d组,采用双上丘注射50g.L-1荧光金标记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视网膜铺片荧光照相,计算RGCs计数,RGCs标识率及RGCs丧失率。结果 C组与B组RGCs计数及RGCs标识率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各时间点RGCs计数及RGCs标识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A组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RCCs计数逐渐下降(3d:152.26±25.12,7d:111.19±20.32,14d:101.23±17.19,28d:94.86±18.26),14d组与28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视神经损伤后RGCs标识率随时间延长渐进性降低(3d:79.35%±8.29%,7d:59.76%±7.79%,14d:53.26%±7.26%,28d:51.29%±3.26%),而RGCs丧失率随时间延长渐进性增加(3d:20.65%±3.15%,7d:40.24%±5.63%,14d:46.74%±4.37%,28d:48.71%±5.12%)。结论应用40g力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30s能成功建立定量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钳夹法造成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过量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钳夹视神经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损伤程度。方法取38只雄性Wistar大鼠,夹持组(n=30)按夹持时间12s、9s、6s、3s、1s分为A-E组,F为反身夹持组,每组各5只大鼠。沿大鼠眼球颞侧暴露视神经,于球后2mm处用90g微型视神经夹夹持视神经,另有40g反向镊在球后2mm处夹持视神经,每只大鼠均左眼手术,右眼正常对照,假手术组(n=8)大鼠左眼仅手术暴露视神经球后段,不予夹持。采用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视网膜铺片计数,计算RGCs数量及存活率。结果假手术组左右眼RGCs密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细胞密度分别为(2679±67)mm-2、(2689±53)mm-2(P=0.896);夹持组RGCs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分别为(220±167)mm-2、(265±232)mm-2、(298±239)mm-2、(478±682)mm-2、(769±615)mm-2、(974±476)mm-2,夹持冲量(夹持力与时间的乘积)和RGCs存活率呈负相关。结论钳夹法可造成明确、定量的视神经损伤,但损伤量过大、稳定性较差,与临床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实际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h UCBSC)移植对视神经部分受损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2组SD大鼠暴露视神经,应用40 g夹持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 mm处夹视神经30 s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模型,均损伤左眼。A组:伤后1周玻璃体腔注射脐血干细胞载体PBS,24只。B组:伤后1周玻璃体腔注射h UCBSC,24只;2组均于注射后7 d、14 d、21 d、28 d处死动物。处死前7 d双上丘注射50 g·L-1荧光金逆行标记双眼RGC。然后按时间先后处死大鼠分离视网膜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2组RGC并计算RGC标识率。结果 A、B两组视神经损伤眼RGC计数均低于未损伤眼(均为P<0.05),且随时间延长两组RGC标识率均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但B组注射后7 d、14 d、21 d、28 d RGC标识率(77.52±6.33)%、(74.12±8.23)%、(64.78±5.21)%、(59.93±9.00)%下降幅度明显较A组(75.68±8.74)%、(68.21±10.59)%、(56.24±9.34)%、(48.91±8.81)%平缓。同时间段B组RGC标识率均高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h UCBSC可减缓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中RGC的凋亡,对RG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7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均用微型视神经夹制作成单眼视神经夹伤模型,A、B、C 3组分别以蒸馏水、灯盏细辛、血府逐瘀汤灌胃.用30g·L-1荧光金(fluro gold,rG)双上丘注射逆行标记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计算RGCs存活率.结果 给药4周后进行RGCs计数,A、B、C 3组RGCs的存活率分别为(63.72±12.97)%、(75.75±8.86)%、(88.34±10.3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0.048<0.05,PAC=0.0010.01,尸BC=0.026<0.05);对各组左、右眼RGCs数量进行配对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A=0.000,PR=0.000,Pc=0.005).结论 该造模方法可造成钳夹伤大鼠RGCs一定量的丢失;灯盏细辛和血府逐瘀汤均可提高钳夹伤大鼠视神经RGCs的存活毕,促进轴浆运输,且血府逐瘀汤的作用优于灯盏细辛,这可能是其促进视神经修复、再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草药灯盏细辛对大鼠标定性视神经压榨伤所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的防护和修复作用。方法  4 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用特制微型视神经夹直接夹持视神经 ,制作成单眼视神经部分压榨伤模型后 ,A组不予任何治疗 ,B组予以灯盏细辛治疗 ,直至处死动物。以上两组按致伤日至处死日动物的存活时间又分为 :A1组和B1组 (损伤后 4d) ,A2 组和B2 组 (损伤后 14d) ,A3 组和B3 组 (损伤后 2 1d) ,每组各 7只大鼠。于处死前 3d双上丘直接注射 3%快蓝标记双眼RGC。处死日行眼球摘除术后 ,将双眼全视网膜组织铺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 ,在距视乳头 1mm处的颞上、颞下、鼻下及鼻上 4处作荧光摄影 ,并输入计算机经图像分析仪计数RGC。计算RGC标识率 ,即 (损伤眼RGC数 /未损伤眼RGC数 )× 10 0 %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大鼠中 ,A1、A2 及A3 组的RGC标识率分别为 (77 79± 7 11) %、(6 3 76± 3 79) %、(5 4 6 6±4 75 ) % ;B组大鼠中 ,B1、B2 及B3 组的RGC标识率分别为 (80 13± 12 0 3) %、(78 17± 9 19) %及(83 5 9± 12 6 1) %。A2 和A3 组分别与B2 和B3 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t=14 10 8,36 2 0 3;P<0 0 1)。结论 大鼠标定性视神经压榨伤后用灯盏细辛治疗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正常及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的数目。 方法 正常成年LongEvans大鼠 2 0只 ,体重(2 70± 2 0 ) g ,雌雄不限。按对照组、损伤后 7d、14d、2 1d分组 ,每组 5只大鼠。在球后视神经钳夹伤前 7d行荧光金逆行标记。 7d后损伤组大鼠用反向血管夹于左眼球后 2mm处夹视神经 10s。对照组大鼠只暴露视神经不行钳夹 ,分别于各时间点将大鼠用 4 %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 ,行全视网膜铺片 ,3h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每张视网膜的上、下、鼻、颞侧距视盘 1/ 6、1/ 2、5 / 6半径处共拍摄 12张荧光照片。对照片上标记的RGCs进行计数 ,求平均值 ,计算损伤后各时间点剩余的RGCs与正常视网膜中RGCs的百分比。结果 视网膜铺片的RGCs边界清晰 ,并可见明显的细胞突起 ,血管走行区未见节细胞分布。正常组每张铺片的平均节细胞数为 (2 0 31± 2 87)个·mm-2 ,损伤后 7d的RGCs存活率为 71% ,14d存活率为 5 1% ,2 1d存活率为 35 %。结论 荧光金逆行标记是评价视神经损伤后RGCs存活率可靠并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谱  江冰  唐罗生  周丹 《眼科研究》2011,29(9):804-808
背景视神经损伤后将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而凋亡的重要机制是内质网应激(ERS),减弱ERS可能对RGCs起到保护作用。目的探讨ERS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的机制及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0g自制夹钳夹持102只SD大鼠的左眼视神经制作部分性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每组51只,均取左眼为视神经损伤眼,右眼为正常对照眼。人脐血于细胞组大鼠左眼造模后立即将10川人脐血干细胞注入玻璃体腔。分别在造模后3、7、14、21、28d各处死3只大鼠,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RGCs形态学的改变,并对存活的RGCs进行计数。在造模后3、12、24、48、72h及1周各处死6只大鼠,分别进行TUNEL法检测2组大鼠RGCs的凋亡率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上述时间点GRP78 mRNA和CHOP mRNA在2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随造模时间的延长,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0.100,P=0.007),与模型损伤组相比,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下降缓慢。各时间点间模型损伤组及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检测表明,人脐血干细胞组在造模后24h内未见RGCs凋亡,而模型损伤组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出现,造模后48h~1周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脐血干细胞组视网膜GRP78 mRNA表达较强,CHOP mRNA表达微弱,与模型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S参与了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凋亡机制,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腺病毒介导,转染有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的SD大鼠雪旺细胞(Schwanncells,SCs)对成年SD大鼠视神经夹伤后修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BDNF基因转染到体外培养的SCs内,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nzyma-linkedimmum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BDNF的表达量。8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转染有BDNF基因的SCs治疗组(A组)、正常SCs治疗组(B组)、DMEM治疗组(C组)和手术对照组(D组),每组20只,每只右眼建立视神经夹伤模型,D组大鼠左眼作为空白对照组(E组)。夹伤前7d进行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alcells,RGCs)。夹伤后即刻向A、B、C组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相应液体各10μL。分别在伤后第7d、14d、21d、28d时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potentials,FVEP)检测和全视网膜铺片、记数RGCs。结果转染有BDNF基因的SCs的BDNF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SCs。A组的P1波幅比随观察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在夹伤后第14d、21d、28d时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夹伤后第21d和第28d时,A组RGCs数分别为(1591±82)·mm-2、(1516±91)·mm-2,明显高于除E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结论视神经夹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转染有BDNF基因的SCs能够促进RGCs轴突的修复,提高RGCs存活率,保护视神经功能,对视神经损伤修复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上丘逆行标记法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定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定性及定量的研究方法 ,并了解大鼠RGCs密度分布情况。方法 暴露大鼠双上丘后将饱含 3 0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溶液的明胶海绵片贴附于双上丘表面 ,大鼠存活 2 4h后 ,取出视网膜行HRP组织化学反应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RGCs进行分类及计数。结果 左右眼RGCs密度分别为 14 66±3 76/mm2 及 14 5 7± 40 4/mm2 ,左眼鼻、颞侧RGCs密度分别为 14 90± 3 71/mm2 及 14 4 2± 3 82 /mm2 ,右眼鼻、颞侧RGCs密度分别为 14 67± 410 /mm2 及 14 4 6± 40 0 /mm2 。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直接上丘HRP逆行标记RGCs定量计数法 ,正常大鼠双眼RGCs密度基本相同 ,颞侧及鼻侧RGCs密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马科  徐亮  马英楠  陈英杰  陈长喜  孙秀英 《眼科》2003,12(5):307-310,i001
目的 :研究莫尼定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SD大鼠 2 0只随机分为用药组 8只和对照组 12只。所有大鼠右眼用 40 g微型视神经夹紧贴球后夹持视神经 60秒 ,左眼未做夹持。用药组于夹伤前1小时及夹伤后每日腹腔注射莫尼定 1mg/kg ,阴性对照组于夹伤前 1小时及夹伤后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5ml/kg ,实验观察2 8天。实验结束前 4天双上丘注射 3 %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做视网膜铺片 ,距离视乳头中心上下左右各2mm拍摄照片 ,使用CPAS图像分析软件做节细胞定量分析 ,节细胞存活率 =右眼节细胞密度 /左眼节细胞密度× 10 0。结果 :用药组、对照组节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61 0 1%和 53 48%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3 5)。结论 :在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中 ,莫尼定具有明显的视网膜节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游玉霞  李建军  李玉洁  马科 《眼科》2014,23(2):107-110
 目的 探索饱和氢气水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F级SD大鼠18只。方法 对1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均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使用40 g微型视神经夹在大鼠视神经球后2 mm处夹持60 s建立视神经夹伤模型。A组给予饱和氢气水腹腔注射,5 ml/kg,每日1次;B组和C组分别给予饱和氢气水和生理盐水滴眼,每次1滴,每日3次。用药第9天,麻醉下采用3%荧光金双上丘两点注射法逆行标记大鼠RGC,第14天深麻醉下取眼球并处死动物,行视网膜定向铺片,距离视乳头中心上下左右各2 mm 拍摄照片,盲法计数RGC。主要指标 RGC存活率。结果 A组、B组和C组RGC存活率分别为40.35%±13.04%、58.34%±14.00%和43.07%±7.80%(F=3.965, P=0.041)。其中B组与A组和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0;P=0.042);A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698)。结论 饱和氢气水滴眼2周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眼科,2014, 23: 107-1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夹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金丝桃素治疗组4组,每组6只(12眼)。对所有大鼠行双上丘注射2%荧光金逆行标记节细胞,7d后,对单纯夹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金丝桃素治疗组进行球后视神经钳夹.同时在生理盐水对照组、金丝桃素治疗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金丝桃素5ul,14d后进行视网膜节细胞的计数。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视神经夹伤后14d,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显著减少。单纯夹伤组节细胞存活率为50%,生理盐水对照组节细胞存活率为52%,金丝桃素治疗组节细胞存活率为68%。金丝桃素治疗组相比单纯夹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的节细胞明显要多(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金丝桃素能减少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率.对视网膜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思玥  马科  赵秀丽 《眼科》2015,24(3):192-195
 目的 通过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研究小干扰RNA(siRNA)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SPF级SD大鼠54只。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8只。均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在球后2 mm处用40 g压力微型视神经夹夹持视神经60 s,做视神经夹伤模型。建立模型后当天,A、B、C三组分别给予玻璃体注射10 μg、20 μg siRNA和生理盐水。视神经夹伤后10天,每组取6只大鼠用荧光金做逆行标记,14天时取标记后的大鼠双眼眼球标本做视网膜铺片并拍摄照片,RGC计数。计算RGC存活率(右眼RGC数/左眼RGC数×100%)。每组其余12只大鼠进一步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主要指标 RGC存活率,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B、C组RGC存活率分别为53.63%±7.35%、57.86%±6.00%、45.00%±4.37%(F=7.11,P=0.029),其中A组与C组(P=0.025),B组和C组(P=0.002)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A 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4)。A、B、C三组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与内参灰度比值分别为0.20±0.02、0.19±0.02、0.24±0.03(F=9.73,P=0.02)。其中A组与C组(P=0.005),B组和C组(P=0.001)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A 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18)。结论 小干扰RNA能有效保护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的RGC,提高RGC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rn3b过表达对视神经损伤条件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成年BALB/c小鼠60只,用微型视神经夹将小鼠右眼球后视神经夹持损伤,按视神经损伤后的天数依次分为第1、3、5、7、14天组,小鼠左侧正常眼作为空白组,明确视神经损伤天数条件。选取雄性健康成年BALB/c小鼠40只,用微量进样器以小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的方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小鼠视网膜,建立Brn3b过表达模型并分组:Brn3b过表达组[转染Brn3b过表达腺相关病毒载体(Brn3b overexpressed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CMV-Brn3b)]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白腺相关病毒载体(blank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CMV-GFP)阴性对照物],每组20只;之后,取Brn3b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各10只,用微型视神经夹将小鼠右眼球后视神经夹持损伤,构建模拟小鼠视神经损伤(controlled optic nerve crush,CONC)模型并分组:CONC-Brn3b过表达组和CONC-阴性对照组。利用视网膜铺片和切片免疫荧光标记相关蛋白表达量,检测Brn3b过表达对视神经损伤条件下RGCs、Brn3b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共定位情况做出统计分析。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rn3b过表达组小鼠视网膜Brn3b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在小鼠CONC模型制作后的第7天RGCs的总凋亡数量达到65%,第14天RGCs的凋亡数量未见进一步改变。免疫荧光标记的蛋白表达量及其共定位分析显示,在视神经损伤条件下,与CONC-阴性对照组相比,CONC-Brn3b过表达组小鼠RGCs的凋亡量以及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Brn3b基因对视神经损伤条件下RGC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Brn3b基因对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he signaling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 death after axotomy is partly dependent on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hifting the RGC redox state toward reduction is protective in a dissociated mixed retinal culture model of axotomy. The hypothesis for the current study was that 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TCEP), a sulfhydryl reductant, would protect RGCs in a rat optic nerve crush model of axotomy. METHODS: RGCs of postnatal day 4 to 5 Long-Evans rats were retrogradely labeled with the fluorescent tracer DiI. At approximately 8 weeks of age, the left optic nerve of each rat was crushed with forceps and, immediately after, 4 muL of TCEP (or vehicle alone) was injected into the vitreous at the pars plana to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6 or 60 microM. The right eye served as the control. Eight or 14 days after the crush,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retinal wholemounts prepared, and DiI-labeled RGCs counted. Bandeiraea simplicifolia lectin (BSL-1) was used to identify microglia. RESULTS: The mean number of surviving RGCs at 8 days in eyes treated with 60 microM TCE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vehicle group (1250 +/- 156 vs. 669 +/- 109 cells/mm(2); P = 0.0082). Similar results were recorded at 14 days. Labeling was not a result of microglia phagocytosing dying RGCs. No toxic effect on RGC survival was observed with TCEP injection alone. CONCLUSIONS: The sulfhydryl-reducing agent TCEP is neuroprotective of RGCs in an optic nerve crush model. Sulfhydryl oxidative modification may be a final common pathway for the signaling of RGC death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fter axotomy.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并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牵拉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存活率.方法:将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和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模型组用横向张力计牵拉左眼视神经,假手术组仅暴露左眼视神经但不予牵拉,各组以右眼为正常对照.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并观察假手术组及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细胞外无明显荧光染料渗漏,部分可见明显细胞突起;而视神经牵拉伤后RGCs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可见大量荧光渗漏及小胶质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RGCs形态和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数量进行性减少,且其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存活率分另别为78.94%±0.92%、60.07%±0.90%、38.92%±1.42%和17.31%±0.97%.结论:横向定量牵拉法可以建立易于量化的视神经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Progressivelossofganglioncellsandtheiraxonsisafeatureofoculardiseasessuchasopticnervedamage,glaucoma,ischemia,andinfla鄄mmation.Thelossofganglioncellsaffectsbothopticnervefibersandtheirsheaths.Thisresultsinalossofneuralnutritionandalossofbloodandoxygensupplythatcanleadtotheaccum鄄ulationofextracellularglutamateresultinginexcitoxitywhichinfluencestheconductionofvisualelectricsignals.Thesetwofactorsresultinapoptosisofretinalganglioncells[1].Furthermore,degenerationcontinuestoprog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