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部分粘附分子表达增高及其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的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表达情况进行测定。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初发型24例,慢性复发型42例,慢性持续型11例,急性暴发型3例。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2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大肠湿热证37例,肝郁脾虚证14例,脾肾阳虚证9例,血瘀肠络证15例,脾胃气虚证5例。结果CD44、CD62p、CD54阳性表达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血瘀肠络证组最高,在轻度组、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粘附分子CD44、CD62p及CD54作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几项指标的测定可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其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辩证分型,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分型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的60例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轻重程度分成三组:中西医结合组20例(观察组)口服颇得斯安与中药灌肠治疗相结合;西药组20例(对照组)口服颇得斯安;中药组20例(对照组)中药灌肠治疗,以上3组疗程均为两个月,对3组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或单纯采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患者多为慢性起病,病情轻重不一,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大便黏液脓血或血便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中医属"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现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UC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两组(43例)。两组均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思密达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近期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4.17%与32.56%,两组比较,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83%与53.49%,两组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患者多为慢性起病,病情轻重不一,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大便黏液脓血或血便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中医属"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药煎剂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疗效。方法运用中医及西医的诊疗方式分别明确诊断后,实验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后分别采取不同中药煎剂口服治疗,同时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治疗,完成疗程后分别复查,统计疗效。结果实验组53例中,总有效率96.2%。对照组30例中,总有效率73.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药煎剂口服合用西药对症处理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收到很好的效果。临床护理、对证护理、中医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C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笔者自1992年-1999年中,自拟“愈溃汤、五倍子灌肠液”灌肠,结合口服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按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李立铭主编,内科学,第2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肠炎临床上因病程长及病情反复而难以治愈。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本病18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和对照组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付秀华 《黑龙江医药》2002,15(6):481-481
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发性器官特异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80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2~64岁,24例,22~30岁4例,31~40岁10例,51~60岁2例,60岁以上2例,对照组35例,男28例,女性7例,30~60岁24例,41~50岁10例,60岁以上1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1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因素、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以血性粘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属于祖国医学“泄泻”、“久痢”、“休息痢”范畴,主要为大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故患者的肝、脾、肾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我们用两药肠道灌注,中成药口服,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孔凡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49-2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4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97.5%;对照组分别为40%、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万有  白献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78-1279
采用中西医结合改进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5至 1月至 1998年 6月 ,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33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 ,观察临床疗效。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中西药结合治疗组 70例 ,男 32例 ,女 38例 ,年龄16~ 72岁 ,平均 4 0 2岁 ,轻型 16例 ,中型 4 2例 ,重型12例 ;单纯常规治疗组 6 3例 ,男 2 7例 ,女 2 6例 ,年龄19~ 74岁 ,平均 4 1 8岁 ,轻型 17型 ,中型 38例 ,重型 8例。1 2 主要检查结肠镜检查确诊。电子结肠镜显示粘膜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 ,粘膜粗糙 ,失去光泽 ,多发性连续存在线表片状小溃疡 ,部分见炎性息肉 ,粘膜活检显示粘膜充血、水肿 ,炎性细胞浸润 ,粪便…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欠佳。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肠病,类似于中医之“肠游”、“痢疾”、“泄泻”和“腹痛”范畴。本病的病机多为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乃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淤、毒壅滞大肠。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在国内开展十分活跃,治疗方法丰富多样,临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所报道的临床疗效差别也较大。本文结合笔者的临证经验,讨论UC的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