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男,58岁.既往有鼻咽癌病史3 a,曾接受放射治疗(接受剂量7800CGY).右上肢无力伴麻木1个月于2003-02-17入院.1个月来症状逐渐加重,持物费力,系扣、持箸、系带等精细动作笨拙.行颈椎CT示颈椎间盘突出并椎骨骨质增生,以颈椎间盘脱出症收住骨外科.给予持续颈枕带牵引,静滴甘露醇、抗生素,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治疗7 d,效果不著.行颅脑CT 示腔隙性脑梗塞于2003-02-24转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转入诊断:①脑梗塞.  相似文献   

2.
李伟华  孔颖  李振兴 《临床荟萃》2011,26(24):2183-2183
近年来,随着肝病的发病率增高,MRI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对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临床上诊断为HM的病例增多,我们报告HM患者1例,旨在了解HM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红 《临床荟萃》2004,19(5):284-284
肝硬化性脊髓病(cirrhotic myelopathy),是指肝硬化患者继手术或自然形成门体分流后出现的脊髓病变,主要表现为持久性双下肢痉挛性肌力减弱以至瘫痪.我院自1990年7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568例,伴有脊髓病变者16例,占2.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男,24岁。主因双上肢进行性肌萎缩无力1年余。有烫吸海洛因史1年,0.5~1g/日。戒毒3个月后又静脉注射海洛因加安定10mg,出现昏迷,清醒后四肢无力,半月后自感双上肢近端肌肉无力,左侧尤重,逐渐萎缩变细,并向远端发展呈进行性加重,无肉跳及感觉异常、无头痛、语言障碍及共济失调。  相似文献   

5.
陈旭东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13-813
1病例资料男,51岁。因胸部以下麻木、步态不稳1年入院。1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右足麻木,并缓慢发展至右膝及左足,走路有踩棉花感。曾于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感觉异常渐升至胸部以下,遂入我院。2年前因诊断为甲状腺癌行肿瘤切除术。查体:意识清,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反射正常,膝反射减弱,双侧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阴性。胸4以下痛觉减退,触觉轻度异常,闭目难立征( )。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颈及胸段MR I示胸1~4条状长T1、长T2信号。考虑为脱髓鞘病。入院后经详细追问病史,患者诉甲状腺癌术后曾行60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80/2006年诊断的12例肝性脊髓病临床表现、MRI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居多,以脊髓侧索脱髓鞘后出现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无感觉缺失平面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病灶与临床相符率低,血氨可监测病情。结论:肝性脊髓病的病因未明,与血氨升高有关,尚无特殊治疗,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ofthespinalcord ,SCD)是由维生素B12 缺乏引起的亚急性发病的以脊髓后索、侧索损害为主的变性疾病 ,也可累及周围神经和大脑白质 ,可与恶性贫血共存。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和末梢型感觉异常。现将我们 6年来诊治的 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5岁 ,平均 (4 7.2±6 .1)岁。病程 2个月至 2年 ,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起病。首发症状 :肢体麻木者 4例 ,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感者 3例 ,双下肢僵硬无力者 2例。…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15例脊髓空洞症作了外科治疗前后临床MRI观察。经术后2~12个月临床随访与MRI复查,症状均有改善或稳定;MRI示空洞长度缩短,变窄。其中9例呈节段性聚拢贴合,2例显示洞壁引流口。表明外科治疗后,采用临床MRI评估疗效是一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9.
脊髓血管畸形(AVM)系残留的胚胎血管形成的血管团所致的病变 ,属少见病 ,仅占脊柱疾病的2 %~4%。MR问世前 ,主要依靠椎管造影、CT及选择性脊髓造影来诊断。MR出现后 ,它具备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 ,多方向、无创性成像的优势 ,随着MR软件技术的发展 ,已在脊髓血管畸形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结合本院3例病例并做文献复习。1一般资料病例1,男 ,20岁 ,因腰痛2月余 ,伴间歇性跛行1月。查体 :L1 -5 椎旁压痛 ,直腿抬高试验( ) ,挤压试验、颈牵拉试验( ) ,膝腱反射减弱 ,踝关节活动不灵活 ,左侧腿部肌肉萎缩。腰穿为血…  相似文献   

10.
MR成像在脊髓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AVM)系残留的胚胎血管形成的血管团所致的病变,属少见病,仅占脊柱疾病的2%~4%.  相似文献   

11.
病例男,19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左上肢麻木2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张力升高,肌力Ⅲ级,浅深感觉减弱,肱二、三头肌反射亢进,左下肢肌力较右侧差,膝反射及腱反射亢进.右侧肢体活动自如,肌力及肌张力止常.巴宾斯基征,左侧(+),右侧(-).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成像(MRI)是检测脊髓病变范围和程度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但存在以下不足:MRI显示脊髓损伤的程度与临床表现不完全相符,不能有效地观察轴突损伤及再髓鞘化过程,不适于评价脊髓的功能状态[1];T2WI显示的脊髓内高信号敏感度较低,一般发生在较晚期的病例[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TI和DTT对急性脊髓损伤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外伤后导致脊髓损伤并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症状的患者在1周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测量脊髓损伤水平损伤侧(A区)、相对正常侧(B区)、损伤近端(C区)及远端(D区)的FA值和ADC值,然后绘制DTI参数图及DTT图.比较各区域之间的FA值及ADC值的差别,并对各区域间的差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区FA值为0.296±0.011、ADC值为(1.957±0.41)×10-3mm2/s,B区FA值为0.734±0.059、ADC值为(1.287±0.416)×10-3 mm2/s,A区与B区比较,FA值、ADC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FA值为0.799±0.076、ADC值为(0.924±0.113)×10-3mm2/s,D区FA值为0.716±0.078、ADC值为(0.995±0.097)×10-3 mm2/s,C区和D区比较,F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区与B区、C区、D区比较,FA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B区与C区、D区比较,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DTT图直观显示脊髓损伤水平纤维束损伤侧向相对正常侧靠拢,且损伤纤维束断裂.结论:脊髓半切损伤水平的损伤侧与相对正常侧和损伤的近端、远端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T更形象地显示出神经纤维束的不对称的损伤及程度,与病人表现出的神经功能损伤相符.DTI和DTT能够准确地为外伤导致的脊髓半切综合征病人提供与临床相关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4岁。2月前出现腰痛、双下肢无力,外院MRI示:T9-10水平脊髓内肿物继发全段脊髓空洞。患者12年前因小脑血管瘤在外院手术,3个月前因小脑血管瘤复发在外院行γ刀治疗。为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11月19日入住我院骨科。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稍减,感觉系统未见异常。MRI表现:MRI示T9椎体水平脊髓内可见结节状T1等信号T2等信号影,C1~L1椎体水平脊髓空洞。静脉注入Gd-DTPA后扫描示T9椎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脊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附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脊髓肿瘤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02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脊髓肿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磁共振定位脊髓肿瘤检出率为100%,并有辅助定性诊断作用。本组病例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69%,治愈率62%,好转率26%。结论:磁共振是辅助诊断脊髓肿瘤的最佳方法。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切除脊髓肿瘤,及时解除脊神经受压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脊髓硬膜下血肿(spontaneousspinalspid-ualematomaSSSH)相当少见,1996年由日本LikarMathiash首次对脊髓硬膜下血肿进行报道,至今仅为30多例。1985/2001年期间我院共对6例SSSH患者进行MRI、脊髓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做手术清除脊髓硬膜外血肿,解除脊髓压迫,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7.
蔓状血管瘤为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瘤,多发生在浅表组织,文献报道以颌面部及眼眶者相树较多,发生在椎管内者罕见。现将我院和兄弟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蔓状血管瘤(RH)的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体表感觉平面可以对脊髓病变进行相对精确的定位,同时也是影像学检查确定部位的依据。但在临床上,经常出现体表感觉平面与脊髓病灶不相对应的情况,尤其颈段的慢性压迫性病变往往出现感觉平面下移的现象。因此,应提高体表感觉平面的定位与脊髓病灶非一致性的认识,这对于脊髓病变尤其压迫性病变的正确定位和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 男,38岁.因乏力、腹胀9个月,双下肢运动障碍15 d入院.9个月前诊断为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并行脾切除术,术后曾出现肝性脑病,经治疗好转,自服保肝药物维持.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沉重感,行走困难,呈剪刀步态,平卧时,双腿不能抬举,双下肢感觉无异常,遂来就诊.查体:体质消瘦,面部可见钞票纹,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左上腹可见一长约12 cm弧形手术瘢痕,肝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亢进,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提睾反射正常,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