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26例共47个转移性肝癌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其造影增强各时相的特征。结果:动脉相47个病灶均可见增强,28个(59.6%)为快速弥漫增强,15个(31.9%)为快速环状增强,4(8.5%)个较大的病灶呈缓慢不均匀轻度增强;延迟相43个病灶(91.5%)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5例(10.6%)发现更多的肝内病灶。超声造影47个转移性肝癌中,43个(91.5%)表现为快进快出。结论: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的观察并且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病灶的个数、位置的确定,特别是对延迟相临床前期的微小转移灶的检出,对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分期及其后续选择治疗方案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增强CT(CECT)与超声造影(CEUS)显示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血流灌注的差异。方法:对82例肝转移癌患者的165个病灶进行CEUS和CECT扫查,比较两种技术对转移性肝癌病灶动脉相增强的的检出率。结果:CEUS动脉相病灶检出率为100%(165/165),而CECT动脉相病灶检出率为59.4%(98/1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在显示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增强方面优于CECT,可以更好地反映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微血管灌注。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茹  林剑英  李活霞  黄邹琴 《广东医学》2008,29(10):1693-169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影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共45个肝内实质性局灶性病灶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多表现为动脉期呈快速均匀或不均匀的高增强,门脉期快速消退,呈等或低增强,延迟相病灶的增强信号消退更明显,呈低增强或黑洞征;肝血管瘤多表现为动脉相周边环状、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增强信号继续向心性填充,延迟相无消退,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肝硬化结节及不均匀脂肪肝表现为自动脉相至门脉相及延迟相与周围肝实质同步均匀性增强,病灶边界消失。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使用SonoVue造影剂对肝肿瘤21例作超声造影检查。同时与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21例造影显示病灶34个。选择其中23个典型病灶为重点观察对象。结果:超声造影准确定性19例(90.5%),常规超声为10例(47.6%)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为12例(57.1%)。结论:二代造影剂SonoVue可连续观测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等同于增强CT和增强MR I的检查原理和判断标准,是超声诊断肝肿瘤的一种新型实用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161名确诊结直肠癌且超声检查(Ultrasound,US)检出肝占位者行CEUS检查,造影前未治疗106例(未化疗组),造影前1个月内接受化疗者55例(化疗组);112例(未化疗组71例,化疗组41例)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49例根据临床资料及CT检查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声像图、CEUS检出病灶数目、灌注过程的差别.31例利用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ye,TIC)分析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161例患者193个重点观察病灶中(未化疗组128灶,化疗组65灶),US检查边界不清的病灶在未化疗组45.3%(58/128),化疗组72.3%(47/6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未化疗组37例患者CEUS较US多检出52个新灶.化疗组32例较US多检出71个新灶.化疗组病灶CEUS灌注特征有六种:1.快速环状强化快速廓清,47.7%(31个灶);2.快速团状强化快速廓清,13.8%(9个灶),3.轻度增强快速廓清,16.9%(11个灶);4.延迟增强或与肝同步,明显退出,3.1%(2个灶);5.延迟增强或与肝同步,轻度退出或未廓清,9.1%(6个灶);6.无增强,9.1%(6个灶).TIC分析表明两组病灶达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提高肝转移癌化疗后病灶的检出率,根据其灌注特征将有助于临床判断对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蒋映丰  陈列  朱才义 《海南医学》2013,24(18):2685-268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鉴别肝内结节样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硬化合并83个肝内结节样病灶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特点。结果 51个恶性结节样病灶中,1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为ICC,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2%),2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为HCC,造影表现为"快进慢出"(4%),2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为HCC,造影表现为"慢进快出"(4%),其余46个HCC造影后均在动脉期增强而在门脉期消退,呈"快进快出"模式(90%)。32个肝脏良性结节样病灶中,7个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快速增强,延迟期缓慢消退,为"快进慢出"(22%),24个超声造影表现为"同进同出"(75%),还有1个表现为动脉期缓慢增强,延迟期缓慢消退,即"慢进慢出"(3%)。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对鉴别肝内结节样病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进行ICC诊断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观察ICC病灶在超声造影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表现等回声时间、表现低回声时间以及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观察超声造影和CT造影对ICC诊断的准确率。观察患者ICC病灶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不同时相的表现。结果:超声造影ICC病灶开始增强时间为(14.52±3.77)s,达峰时间为(22.36±5.01)s,表现等回声时间为(30.28±8.03)s,表现低回声时间为(44.14±15.79)s。ICC超声图像可出现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肿块后方回声出现衰减、肿块内可见条索状高回声光带,肝门或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等特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在门脉期超声造影以低增强为主,增强CT以高增强为主,在延迟期超声造影均表现为低增强,而增强CT仍然是以高增强为主,无等增强表现。对154例ICC的超声造影检查127例正确,准确率为82.47%,增强CT110例准确,准确率为71.43%。超声造影对ICC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增强时间、增强方式以及声像图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组织来源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方法:对7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及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观察HCC及I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70例HCC中9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其余10%表现为动脉期等或低增强,或门脉及延迟期呈等或高增强.13例ICC动脉期10例呈周边不规则增强,中央呈极低增强并可见网状血管,无强化向心性扩大.3例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消退呈低增强.结论:HCC与ICC的超声造影表现不同,了解其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表现的关系有助于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治疗后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肝转移癌灶的检出率。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对治疗后肝转移癌进行检查,分析49例58个治疗后肝转移癌灶的超声造影特点;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治疗后肝转移癌灶的检出率。结果:常规超声共发现40个肝转移癌灶,检出率为68.9%,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52个,检出率89.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Ρ<0.05);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显示肝转移癌灶血流的病灶数目增多(Ρ<0.05),血流灌注、增强类型复杂多样。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治疗后肝转移癌灶的检出率,对判断肝转移癌治疗后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30例30个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脓肿进行超声造影,分析其造影时间-增强曲线,并根据造影结果指导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结果 30个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高增强,始增时间为(12.60±3.59)s,达峰时间为(22.70±6.20)s,峰值强度为(76.90±5.24)%,其中21例呈蜂窝状增强,9例呈厚壁环状增强,27例表现为肝段一过性增强.30个病灶均可见一处或多处无增强区.在超声造影提示的无增强区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和介入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肝脓肿的病变特征,在其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典型征象,及其与病灶大小及脂肪肝背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FNH患者...  相似文献   

12.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不典型肝脓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DU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2例临床上怀疑肝内占位病变的患者进行CEUS,机械指数设置为0.08~0.11,造影剂选用SonoVue,取2.4ml经肘部浅静脉于5s内快速推注。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经穿刺证实均为肝脓肿。注射SonoVue后,所有病灶均呈快速整体型增强,平均开始增强时间为(14.48±3.62)s,达峰时间为(22.92±4.35)s,出现低回声的时间为(80.30±35.30)s。峰值时有93.8%(30/32)病灶呈现具有特征性的蜂窝状表现;门脉期中有37.5%(12/32)呈低回声改变,62.5%(20/32)呈等回声改变。结论CEUS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肝脓肿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血流灌注特征及滋养血管显示率,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21个肝癌病灶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比较病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模式及滋养血管显示率。结果肝癌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不同时期的增强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CT增强类型(均匀增强与不均匀增强)及增强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5;t=1.64,P=0.12)。肝癌动脉期供血血管的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4),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高于CT,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86%(18/21),增强CT供血血管显示率52.3%(11/21)。结论肝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增强表现一致,可很好地反映肿瘤组织血流灌注特点,超声造影对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4.
张立平  杨斌 《安徽医学》2012,33(10):1353-135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肝脏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记录超声造影过程,观察病灶区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及造影前后声像图特点。结果 57例肝占位患者中,多囊肝1例,肝血管瘤21例,肝癌20例,肝癌合并肝血管瘤2例,局灶性增生3例,肝血管瘤合并局灶性增生1例,不均匀性肝脂肪浸润8例,肝包虫病1例。其中多囊肝,肝包虫病未见造影剂充填,其余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过程。肝癌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血管瘤表现为向心性环状增强;局灶性增生呈离心性轮辐状增强;不均匀性肝脂肪浸润则未见造影剂聚集,与肝实质呈均匀强化。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提高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常规超声(B-model ultrasound,BMUS)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图像特征,并探讨炎症型HCA(I-HCA)和HNF-1α失活型HCA(H-HCA)图像特征差异,旨在提高HCA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分析2012年3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确诊为HCA的103例患者共103个病灶的BMUS特征,其中65例患者共65个病灶完成CEUS检查,分析CEUS动脉期增强方式、包膜下增强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减退等特征并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I-HCA在BMUS主要表现为低回声(68.4%,26/38)而H-HCA以高回声为主要表现(78.6%,11/14,P<0.001),脂肪肝背景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P=0.025)。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分别为50.0%和14.3%,P=0.030)。HCA的CEUS特征包括动脉期整体高增强(73.8%,48/65),达峰时均匀增强(86.2%,56/65),门脉期15.4%(10/65)呈低增强,延迟期40.0%(26/65)呈低增强,另有50.8%(33/65)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I-HCA在延迟期呈低增强的比例高于H-HCA(P=0.019),且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在I-HCA的显示率高于H-HCA(分别为54.2%和12.5%,P=0.040)。以“BMUS高回声、CEUS动脉期均匀高增强、延迟期等增强或高增强”为特征诊断H-HCA,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500和0.962。以“BMUS低回声伴脂肪肝背景、CDFI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为特征诊断I-HCA,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545和0.875。结论 H-HCA的特征为BMUS高回声,CEUS动脉期均匀高增强,延迟期持续增强;I-HCA的特征性表现为低回声伴脂肪肝背景,CDFI半环状或环状血流信号、CEUS动脉期高增强及包膜下增强血管影。BMUS及CEUS对HCA的术前诊断及分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始增时间及始退时间,并观察分析病灶增强方式。结果良恶性病变的始增时间均可小于30秒;始退时间小于90秒全部为恶性病灶,大于180秒消退者主要是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组始增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主要呈整体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肝转移癌呈周边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肝血管瘤主要呈周边节结状增强;FNH主要呈自中央轮辐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动态灌注过程,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分析其特征并进行鉴别。方法:收集118例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其基本CT征象、特征性表现及强化方式。结果:11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转移瘤40例,肝脓肿2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1例,肝细胞癌17例,肝脏炎性假瘤6例,肝淋巴瘤5例;单发54例,多发64例;边缘清晰24例,边缘模糊94例;病变位于肝右叶41例,肝左叶26例,肝左右叶50例,肝尾状叶1例;病变直径0.2~13.4 cm。40例肝转移瘤均呈边缘轻度强化,"牛眼征"出现率为12.50%(5/40);29例肝脓肿均呈环形、蜂窝样强化,"双环征"和"气泡征"出现率均为13.79%(4/29);1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呈持续渐进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和病灶内钙化出现率分别为57.14%(12/21)、23.81%(5/21)和9.52%(2/21);17例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多种多样,肝脏形态轮廓改变、肝动脉扭曲增粗和血管受侵出现率分别为41.18%(7/17)、41.18%(7/17)和35.29%(6/17);6例肝脏炎性假瘤中4例呈分隔以及结节样强化;5例肝淋巴瘤均呈轻度均匀强化,"血管漂浮征"出现率为40.00%(2/5)。结论:螺旋CT检查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结合CT征象及强化方式后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为肝脏病变的定性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戴慧华  范小明  胡巧洪  徐海珊 《浙江医学》2007,29(7):653-654,657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FLL)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整理与归纳,分析其造影增强时间(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增强模式。结果121例FLL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HCC)表现为“快进快出”,整体增强者82.5%(52/63),大部分增强11.1%(7/63),消退缓慢6.3%(4/63);肝血管瘤表现为向心性增强85.7%(18/21),快速增强14.3%(3/21,瘤体直径≤20mm);转移性肿瘤(MLC)呈快速环形边周增强,快速消退72.7%(8/11),瘤体始终不增强27.3%(3/1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表现为中央至整个瘤体的增强75.0%(3/4);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癌全部表现为环形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局灶性脂肪肝均表现为与肝组织同时增强及消退,且强度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与肿瘤的血供特点关系密切,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SonoVue对肝硬化背景下肝局灶性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43例肝硬化背景下可疑肝局灶性病变48个病灶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3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5例经CT、MRI增强检查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病灶性质。结果恶性病灶组和良性病灶组达峰时间、始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肝细胞癌21个病灶和3例转移性肝癌4个病灶表现为在动脉相均匀增强;2例肝胆管细胞癌2个病灶和2例转移性肝癌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不均匀增强且以周边增强为主;1例肝细胞癌1个病灶在所有时相均呈等增强。肝血管瘤7例9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以周边结节状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增强范围呈向心性扩散。3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个病灶呈轮辐状从病灶中央向周边增强。4例肝硬化结节5个病灶在3个时相均呈等增强。本组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7.68%,假阴性率为3.45%。结论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小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肝脏恶性肿瘤靶区局部射频或微波治疗前后超声造影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方法评估局部治疗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56个(病灶)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均经增强CT或超声造影、活检证实,局部治疗疗程结束后行超声造影观察局部治疗区域,以治疗后治疗区造影各时相无造影增强,血清学指标正常作为局部治疗彻底的标准,动脉期治疗区残存增强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造影清退,类似于治疗前造影特点为治疗不彻底,作为下次治疗的靶目标区,直至达到彻底治疗标准.结果: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局部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特点及残存病灶的各种形态.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出局部治疗的治疗区域形态以及残存肿瘤表现,并确定将此作为靶治疗区域,为再次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