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自1999年6月~2003年7月辨证治疗神经衰弱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3.
中医经络学说辨治狐惑病10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惑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金匮要略》一书提出为感染虫毒、湿热诱发而起,以甘草泻心汤口服,苦参汤外洗、雄黄董治之。笔者以中医经络学说理论为依据,认为此征病机为肝经湿热为本,胃火上炎为标。提出发作期以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加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时知柏地黄丸善后。治疗108例,取得远期痊愈约78.7%、近期痊愈约94.4%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医辨证治疗重症鼻衄62例的分析,发现重症鼻衄多为全身性疾病引起,其中尤以高血压患者多见。中医辨证主要为肺胃积热,以实证多见。应用龙胆泻肝汤等清热泻火药,重用大黄,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阳痿又称为勃起功能障碍,是男子性功能障碍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四川省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张发荣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40余年,治疗阳痿的方法较为独特。现就张老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阳痿经验简述如下。1方药组成龙胆泻肝汤首载《兰室秘藏》,仅7味药。张老所用方为10味,出  相似文献   

6.
董艳  陈如泉 《新中医》2013,(1):190-192
陈如泉,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兼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全国中医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湖北省名中医。陈师擅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初期。余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化裁龙胆泻肝汤治疗甲亢的机理及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张玉松  文钦生  李洁儿 《新中医》2018,50(5):147-15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中药辨证施治;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及加巴喷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4例,占68.57%;对照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8例,占8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嗜睡、步态不稳例数少于对照组,腹痛、腹泻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止痛药物及加巴喷丁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止痉散辨证分型联合针刺治疗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针刺,半身不遂,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下肢取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承山、三阴交、太溪、太冲。口眼歪斜、言语蹇塞,头面部取百会、风府、太阳、地仓、攒竹、人中、下关、哑门、廉泉。分头面部、上肢、下肢取穴8~10个,各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针刺1次/d。疗程完后休息3~5d,再作第2疗程。治疗组30例补阳还五汤(黄芪40~60g,赤芍15g,当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g)+止痉散(全蝎5g,蜈蚣2条)。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止痉散辨证分型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鼻渊34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生录  牛锐  肖全成 《陕西中医》2003,24(9):798-799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鼻渊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经风热证 1 3 6例 ,用苍耳子散加减治疗 ;胆经郁热证 97例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肺脾气虚证1 0 7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分别为 97.90 %、96.90 %、96.2 6%。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是治疗鼻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中医"徵瘕"、"瘀血症"范畴。与血热、血瘀有关。分为血瘀、血热出血、气血(阴)两虚三型,血瘀采用桃红四物汤,先消瘀,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后加以调节;血热出血犀角地黄汤合龙胆泻肝汤,在清热祛火基础上治疗;气血两虚八珍汤,补虚为实,注重调理。  相似文献   

11.
刘凌凌 《河南中医》2007,27(9):19-19
赵庆新老师是焦作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4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擅长治疗疑难杂症。现举数例治疗妇女杂症病例进行剖析,供同道参考。1产后发热王某,女,24岁。自然分娩2d后,自己用温水清洗会阴处,第2天即感发热,周身不适,遂到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按产后感染施治,住院将近7d,体温不降,反而渐升至39℃以上,又转至我院妇科住院,仍按产后感染治疗,病情依旧,体温仍在40℃上下波动,病人体力渐减。请赵主任会诊,证见精神不振,口唇干燥,口干但不甚渴,全身皮肤干燥无汗,无腹痛,查其舌质红,苔薄黄,六脉…  相似文献   

12.
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期治疗和治未病3方面介绍了谢兴文主任医师辨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总结唐汉钧教授从脏腑辨证论治中医外科杂病的临床经验。强调脏腑不和是诸病之源",治病求本""、顾护脾胃""、天人相应"为其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晓峰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经验举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晓峰主任医师认为,绝经前后诸症的病机特点为一体两翼,虚分阴阳,核心是肾虚,此即所谓"一体",但肾虚又有阴虚、阳虚之别,在治疗方面宜阴阳兼顾,阴阳双调;同时在治疗方面主张病机特点是肾中阴阳失衡,肾、肝、心、脾诸脏功能失调,那么治疗自当平衡阴阳,燮理诸脏.  相似文献   

15.
施斌  邵明义  魏明 《河南中医》2004,24(9):13-14
魏明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业医二十余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长于胃肠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笔者侍诊期间常聆其教诲,获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胃肠病的经验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痹证多见寒湿证型,临床治疗多用乌头。李彦民主任医师应用乌头强调辨证准确,多用复方监制其毒性,主张建立乌头用量和煎煮时间的比例,对乌头的煎煮用法和服用注意事项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临床应用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周亚滨教授从“伤寒最多心病”立意,通过总结《伤寒论》一书对于心病的脉证及遣方用药,指出六经辨证体系对于心病证治具有指导意义。六经辨证是涵盖了八纲以及脏腑经络辨证的学说,能够指导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的辨证论治。文章整理周亚滨教授在基于六经病证分论的基础上,临证上运用六经辨证思维论治心病的辨证经验,用药上可概括以和、温、补、清、下法为多。  相似文献   

18.
蒋俊民 《河南中医》2009,29(2):126-128
肝硬变是慢性肝脏疾病反复发展的结果,是慢性肝病发展的中末期阶段,病死率高,预后差,往往变症百出,病情复杂。池晓玲老师辨治肝硬变腹水,提倡因人而异,倡导个体化治疗,强调“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主张中西互补,各有侧重,提高治疗肝硬变腹水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立山主任医师从医64个春秋,擅长医治妇科疑难病,现将王老治疗妇科疾病精要总结如下。1逆经王老认为逆经不论是实火还是虚火,总不外火热引血上行,损伤血络而致。故其治则为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类,并将逆经分为3型。2·1肝郁化火型忿怒伤肝,气郁化火,肝火动血,冲气上逆而致。症见经前吐血或衄血,量多色红,头痛面赤,烦热易怒,口苦咽干,胁肋胀痛,月经出血量甚少,或闭止不潮,舌红苔黄,脉弦数。王老用平肝泻火,降逆止血法。方用清经降冲汤或清肝引经汤加减。清经降冲汤加减:当归、白芍各15 g,生地25 g,黄连3 g,黄芩10 g,黄柏6 g,知母、阿胶(烊…  相似文献   

20.
家父曹向平 ( 1 91 6-  )系江苏省首批名老中医 ,原为南通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 ,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从事教学、临床 60余载。诊病注重辨证施治 ,调节整体。兹举验案数则 ,谨供同道参考。1 皮痹 (硬皮病 )陈某 ,女 ,41岁。 1 995年 1 0月 2 7日初诊。双侧肩背部皮肤板硬不适 6年余 ,伴两手指发紧僵硬。肩部皮肤呈深褐色 ,触之如革 ,无法用手指捏起。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抗核抗体阳性。血清白蛋白 2 8g/ L,球蛋白 38g/ L ,血沉 65mm/ h。皮肤科诊为后期硬皮病。患者曾多方求医 ,内服中西药物 ,并加用针灸、火罐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