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6/2008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迪迪 《医药世界》2009,(11):679-680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其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01/2008-12医院209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标本中分离的占73.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2.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48.3%、42.4%,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8.0%、40.3%。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止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并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标本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从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182株,痰及咽拭子标本占120株(65.9%);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76株,占41.8%)、呼吸科(26株,14.3%).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5.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近期监测结果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贺州市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贺州市人民医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5年间送检标本共分离出1 544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6.9%。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78.2%,主要来自呼吸内科、ICU、神经内科,分别占29.7%、21.2%、17.5%。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耐药,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贺州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日益严重,因此临床上应重视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各种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年内共检出1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科、ICU、神经中心患者的痰液标本,目前推荐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的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48.8%、50.0%、66.7%、66.7%、54.5%、32.7%、53.2%.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各占40.4%和3.2%.结论 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处于高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6—2020年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变化趋势进行探讨,为该医院控制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20年某医院临床标本,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5年时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检出398株铜绿假单胞菌,有326株(81.9%)是从痰液标本检出,有208株(70.3%)来自呼吸内科、ICU和神经外科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95.0%,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低于15.0%,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30.0%。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19年和2020年的耐药率较2018年比较有所下降。结论 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其对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医生应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积极进行病原学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4-66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变化。结果 ICU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39株,来源主要为痰(85.6%)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33.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亚胺培南(22.9%),对阿米卡星(2.2%)耐药率最低。结论加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009—2012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4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756株,主要分离自ICU科,其次是呼吸科,分别占31.3%和21.3%。标本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610株占80.7%。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30%;亚胺培南耐药率是10.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不大,要继续加强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定植、感染和传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201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及GNS-120药敏卡完成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鉴定铜绿假单胞菌201株,该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在21.4%~100.0%之间,对GNS-120药敏卡提供的1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有8株占3.98%.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8.6%,73.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临床应谨慎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同期分离细菌的百分比,以及其在各类标本、病区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3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 261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4.9%;痰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共 944 株占74.9%;综合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居各病区首位,共432株占34.3%;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较高(>2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标本和综合ICU病区,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之一,且易产生多重耐药性,了解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更好的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2010—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0—2013年检出的19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BD Phoenix 100MIC法结合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920株,检出率为3.6%;以痰标本多见,占69.1%(13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最低,仅为4.0%,对哌拉西林,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7%,42.2%。2010—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莫西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明显改变(P<0.05)。共检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334株,占17.4%,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13株,占0.7%,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呼吸病房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