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梅梅  覃香芬  张运凤  覃廖缓  赖月玲 《内科》2010,5(2):230-230,F0003
在临床工作中,对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常采用无肝素透析,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血的发生或出血加重,而无肝素透析最主要并发症是凝血,这既影响透析的效果,又造成患者失血。为了使元肝素透析顺利进行,减少或消除凝血,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患者合并出血倾向发生率较高,但其又必须进行肾替代以挽救生命.传统透析须用肝素抗凝,但其可加重出血,甚至诱发死亡,早年有出血倾向患者被视为透析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应用低分子肝素血液透析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透析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方法36例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速碧林血液透析。结果30例临床治愈,6例死亡。结论低分子肝素血液透析是抢救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前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见已进入尿毒症前期肾小球疾病患者 ,多有典型尿毒症状。对于这类早期尿毒症患者是采取单纯的药物治疗还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透析治疗 ,透析与非透析治疗后两者肾功能有何改变 ,早期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后是否需要一直透析维持 ?我们对两组尿毒症病人共5 2例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本组 5 2例为 1993 - 10~ 1999- 0 5住院慢性肾小球病患者 ,病人均已进入尿毒症前期 ,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1] 。患者进入尿毒症期时均无明显的诱发加重因素。其中慢性肾炎 2 6例 ,糖尿病肾病 7例 ,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 :对 96例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尿毒症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 5d后 ,紧急透析组 52例中 40例 (76 .9% )出血停止 ,非常紧急透析组 44例中 2 5例 (56 .8% )出血停止(χ2 =4.40 61 ,P <0 .0 5) ;最终分别有 8例 (1 5 .4 % )、1 5例 (34 .1 % )死亡 (χ2 =4.5777,P <0 .0 5)。结论 :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困难 ,死亡率高 ,紧急血液透析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由于透析治疗的进展,尿毒症已很少是死亡直接原因,然而在用透析维持的终末期肾疾病病人中仍可发生各种胃肠道疾患。作肾移植者易患几种特殊胃肠问题。本文将讨论维持透析和肾移植患者的胃肠道病理生理学与疾病。死于尿毒症患者的胃肠道变化研究发现死于尿毒症的2/3患者有胃肠道粘膜异常,较轻改变包括水肿、充血和缺血,临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常可见已进入尿毒症前期的肾小球疾病患者 ,即其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2 0~ 10ml/min ,血肌酐 (Scr) 45 0~ 6 98μmol/L ,这些患者临床上多有典型尿毒症症状 ,对这类症患者是采取单纯的药物治疗还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透析治疗 ,透析与非透析治疗后两者肾功能有何改变及早期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后是否需要一直透析维持 ,一直是临床观注的热点之一。我们对两组 5 2例尿毒症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5 2例患者为 1993年 10月~ 1999年 5月我院住院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病人均已进入…  相似文献   

8.
雷海燕 《内科》2007,2(3):426-427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腹膜透析作为尿毒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透析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腹膜透析又有其特殊性,即主要由患者在家庭中进行,所以患者必须主动参与其治疗过程,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在漫长病程中,患者必须对自己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9例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胃炎患者,与组织学变化相似的1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对比,进行了胃窦G细胞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尿毒症患者G细胞密度(G细胞数/mm~2)较之非尿毒症患者显著增多(p<0.001)。这为慢性尿毒症患者胃泌素水平的增高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基础,提示这些患者存在一种导致G细胞增生的特殊因子。 9例尿毒症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47岁,均已因肾小球肾炎致肾功能衰竭而接受透析治疗3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其治疗效果亦逐步提高。并发症日益减少,明显地提高了患者的存活期。本文仅就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患者腹膜透析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老年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先用肝素盐水预充管道,浸泡30min排空后用生理盐水2000ml冲尽血路肝素液,透析过程中每15~30min用生理盐水150~250ml快速冲洗透析器。结果 26例老年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共行300例次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未见出血加重,有10例次由于血流量欠佳致血滤器凝血需中途更换外,余均能顺利完成。存活率65.22%,死亡率为34.78%。结论元肝素透析滤过安全简便,适用于老年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应用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27例尿毒症。除死亡10例外,透析后尿毒症症状迅速改善,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病变,其中以慢性糜烂性胃炎与慢性出血性胃炎多见,其次为消化性溃疡,三者占患者总数的60%以上.结论 尿毒症透析患者易发生上消化道黏膜的出血性病变,应引起医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3年以来应用腹膜透析疗法抢救流行性出血热63例,成功50例,死亡13,例现将其失败原因总结如下。一、透析过晚:有10例在第10病日以后开始透析,此时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尿毒症引起的昏迷、致死性的出血、肺水肿;感染引起继发性休克;严重的氮质血症引起心、脑、肝、肾等脏器的严重损害等,均构成了本症死亡的原因。故掌握透析时机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目前许多作者都认为早期透析可以降低急性肾衰的病死率。透析提倡在肾衰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前开始。我们认为不能过分强调生化检查指标,要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终末期肾病(CKD)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尿毒症脑病,也是临床肾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病理形态学缺乏特异性,可见脑点状出血、脑水肿,脑细胞呈弥漫性退行性变,胶质细胞增生等[1,2].尿毒症脑病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尿毒症毒素的作用,Na+-K+-ATP酶活性抑制,能量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中毒,高血压,未能规律接受透析治疗等有关[3].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的透析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毒症用非透析疗法常常无效,为了延长患者生命,必须进行腹膜或血液透析疗法(简称透析疗法),方能得到缓解。1.透析疗法的适应证: (1)可逆性尿毒症:导致病人尿毒症的原发病属可逆性,如狼疮性肾炎、感染性肾疾患、梗阻性肾脏病(如肾结石等)、高钙血症肾脏病、低钾血症性肾  相似文献   

17.
叶酸(FA)和维生素B_(12)(B_(12))是DNA 合成的必须物质,其代谢紊乱或缺乏则DNA 的合成发生障碍,影响造血细胞在骨髓的增殖.有关它与尿毒症的关系,尚少见系统报道.我们自1988年以来,对尿毒症患者、透析患者(腹透和血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前后FA、B_(12)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尿毒症患者较正常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高,即便尿毒症患者进行了透析治疗,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超声心动图能实时、动态检测尿毒症患者的心脏形态及功能改变,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心血管风险分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能力各有千秋,综合利用两种及以上的技术互补不仅能更全面地比较不同透析类型尿毒症患者的心功能变化,也更有利于尿毒症患者透析之后的病情随访。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了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行营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对40例尿毒症非透析及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价。食谱调查显示:每日摄入动物蛋白占总蛋白的比率,在血透组、腹透组均明显高于尿毒症非透析组(P<0.01,P<0.05);透析患者每日摄入蛋白量和热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人体测量显示:35%透析患者肌肉蛋白储量减少,而尿毒症非透析组则有80%减少。血浆白蛋白测定血透组明显高于腹透组(P<0.01);血透组50%,腹透组80%及尿毒症非透析组60%的患者白蛋白低于正常。用尿素氮生成率评价血透、腹透患者的营养状态,65%血透患者及37.5%腹透患者为负氮平衡。综合评价表明58%透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0.
透析与糖代谢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析与糖代谢改变孔薇王钢孙伟李学旺*关键词尿毒症糖代谢透析中图法分类号R459.5尿毒症患者由于毒素在体内蓄积,可造成糖代谢紊乱,而在透析清除毒素后,糖代谢异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时由于透析液成分的差异、透析方式的不同,对糖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