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骼改变121例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儿童白血病骨骼改变及其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对1991年-2004年收治的12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1例中骨骼改变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稀疏、干骺端低密度带、灶性骨质破坏及层状骨膜反应。结论:儿童白血病的骨骼改变虽无特异性,但某些征象对提示白血病却很有意义。对怀疑为白血病的儿童应行X线骨骼检查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75例恶性肿瘤进行全身骨显像,阳性率为76%。其中有60例骨痛者与X线检查对照,X线检查阳性率为75%,骨显像阳性率为95%,骨显像呈多发病灶者49例,单发病灶8例。骨痛时间长短与X线改变和骨显像有一定关系。骨显像是一个灵敏简便的检查方法,对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价值。局部放疗加化疗对转移病灶的止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作者总结30例临床怀疑骨转移的肿瘤病人核素骨平面显像结果,与临床症状、骨X线平片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骨显像对于有骨病症状及无骨癌症状病例核素异常浓聚阳性检出率为88.2%及46.2%,明显高于X线平片溶骨性改变检出率(52.9%及7.7%),P<0.01,对于X线平片无改变病例骨显像为55%阳性检出率,X线平片有溶骨性改变病例骨显像阳性检出率为100%,且显示病灶数较X线平片增多。核素骨显像对检测肿瘤骨转移,阳性率高,特异性较强,能起早期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X线影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FDB患者的SPECT和X线影像资料。结果35例FDB患者中,单骨型(MFD)28例,多骨型(PFD)7例。MFD多数发生于四肢骨,PFD分布多集中在单侧肢体。X线表现:22例磨玻璃状改变,12例囊状改变,1例丝瓜络样改变。SPECT显像:病变骨呈局部放射性核素分布异常浓聚。结论FDB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规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应取长补短,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道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3个月出现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多发骨梗死。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较少见,可能与激素、化疗药物、患者体质、原发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相关。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P2X7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有13个外显子,其编码产物是一种选择性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在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中介导ATP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在P2X7基因外显子1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导致P2X7受体功能明显改变,其杂合性改变可使P2X7受体功能下降50%,而纯合性改变可使其功能完全丧失。为探讨P2X7基因1513A→C多态性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我们对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检测及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白血病骨关节改变(附10例报告)张丽萍,沈柏均,傅曾矩,魏美文白血病可伴发许多骨关节疾病,且早期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化脓性骨髓炎等,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对小儿急性白血病骨关节改变的认识,现将我院经X线检查有骨关节...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儿童的眼底改变。[方法] 分析确诊的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观察患者眼底镜表现及其相对特征性。[结果] 全组83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眼底改变。常见眼底损害包括:静脉改变,视乳头改变,网膜出血,视网膜渗出。眼底改变与急性白血病类型、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与眼底改变具有相关性(χ2=39.90,P=0.0032)。[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眼底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与疾病的进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的骨坏死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发生骨坏死的成年人急性白血病1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行含大剂量激素的化疗,其中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行激素治疗;6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行化疗方案均不含激素,5例患者行HSCT,术后4例出现GVHD并行激素治疗;2例从未接受激素治疗,1例AML-M3患者曾接受4个疗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坏死确诊的时间距白血病确诊平均时间为25.1个月.病变多发9例,局部单发1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胫骨、髌骨、髂骨、腰椎.X线片检查均为阴性表现;CT检查可见阳性表现,表现为不规则骨质密度减低区伴边缘环状骨质硬化;所有病灶均有典型MRI表现.结论 骨坏死是白血病治疗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并发症,大剂量激素化疗、HSCT后GVHD的激素治疗、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AML-M3患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等均可导致骨坏死的发生.MRI是发现骨坏死最有效的方法,X线片敏感性较差,CT可发现中晚期骨坏死病变,但其表现与非白血病患者骨坏死表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1986~1991年我院共发现恶性肿瘤合并骨髓坏死5例,现报告如下:本组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9岁。胃癌、子宫癌伴骨髓转移癌各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1例。5例均以剧烈骨痛为首发症状,以腰椎、髋骨及长管骨为甚,伴发热、  相似文献   

1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存活15年后复发1例谢鹏鸿李东升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长期存活者复发少见。我们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患者,存活15年,停止化疗10年后复发,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因骨痛、发热、头昏、乏力4月于...  相似文献   

12.
骨嗜酸性肉芽肿为少见疾病,是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在骨内形成的肉芽肿病变。病因不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上可呈现单骨病灶、多骨病灶和一骨多发病灶。X线表现:在病变活动期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愈合期呈现骨增生性改变。 我科自1987年~1990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术等相关资料,分析患者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特点及患者预后转归。结果:82例MDS患者中,25例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中45例存在原始细胞增多中20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37例无原始细胞增多中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0例存在Auer小体者中13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62例无Auer小体者中12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两组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31例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51例无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0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余病态造血未发现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有相关性(均P>0.05)。82例MDS患者中,27例死亡。其中存在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以及小巨核者,其生存时间较短。结论: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小巨核病态改变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及其预后有相关性,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81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血清铜氧化酶的活性被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正常(P<0.05~0.001);急性白血病患者,急非淋与急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清铜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对急性白血病类型无判别意义;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和复发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而经治疗缓解后下降,提示血清铜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对于观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并骨髓坏死5例郭艳珍1吴桂芬2急性白血病(AL)并发骨髓坏死比较少见,现将我们在临床中所遇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3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例。均经骨穿及活检...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每年有33000名妇女死于乳癌。尸检发现乳癌转移最多的部位是骨骼。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对多数病人的转移灶有效,但是评定骨转移灶的治疗效果却是困难的。因为X 线常规检查难于及时并准确地反映松质骨转移灶松质骨呈转移灶首发部位,而且难以根据X 线片上新出现的成骨或溶骨性改变判断病变是愈合还是恶化。已经证明骨扫描对乳癌的分期要比X 线灵敏。本文报告接受系统治疗(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的34例乳癌患者,比较其连续骨扫描和X线检查的结果,说明连续骨扫描是追踪骨转移灶治疗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髓移植(ABMT)因供髓者来源困难,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方面,在我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完成自体骨髓移植5例,其中文例急性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本组4例急性够细胞白血病(AML)均达CR。1例恶性淋巴瘤(IV期)已有骨首浸润。患者年龄12~28岁。中位年龄18岁;男性2例,女性3例。4例AML移植前在我院接受了3~4疗程的大剂量巩固强化治疗,包括阿精胞管1.sg川X3;1例恶性淋巴瘤经用COAP方案5个疗程后达CR,…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随着抗白血病新药的问世,联合化疗的改进,支持疗法的加强,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已取得瞩目的进步,但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五年生存率仍小于20%现将我院长期存活五年以上9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其中已超过十年的5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就这些病例能长期存活的一些体会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我院自1973年12月到1991年1月期间收治急性白血病中长期生存者共9例,均经临床、血液、骨體检查及组织化学检查确诊。诱导缓解化疗方案:ALL用VP、COP方案。ANLL用HOAP、HAP、HOP、OH、COAP方案,常规剂量治疗,骨髓增生低下者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白血病200例X线特征及临床分析彭惠兰,王易我科于1980年5月至1993年收治的白血病中,对部分临床及骨骼确诊为白血病的200例小儿患者,进行系统的X线检查,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为住院病儿200例,急淋122例,急粒78例(M11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内脂肪瘤(intraosseouslipoma,IOL)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皮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IOL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8例IOL发生部位分别为:跟骨11例,股骨8例,胫骨5例,髂骨6例,肱骨6例,桡骨1例,距骨1例;所有病例均属于单囊型;X线平片和CT扫描中,11例见钙化,19例见骨嵴,4例见双重硬化带,21例病灶周围伴硬化边缘,16例见骨膨胀,所有病例CT上都能确定脂肪组织密度,CT值为-40 HU~-133 HU;MRI显示所有病例都有脂肪成分,其中9例见囊性部分,20例见信号强度不均匀的部分。Milgram分型,I期4例,II期4例,III期30例。结论 X线、CT能显示病灶部位、形态、病灶内钙化、骨嵴、病灶周边硬化、骨膨胀以及有无边界。MRI能显示病灶内脂肪成分,脂肪坏死、囊性变、黏液样变性、炎性改变、病变范围及边界。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IOL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