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正压给氧 (NCPAP)对新生儿休克呼吸支持的疗效。方法  83例新生儿分别随机分成NCPAP组和对照组 ,NCPAP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同时予NCPAP呼吸支持 ,使用时间 2 1~ 2 0 5h ,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结果 NCPAP组治疗后PaO2 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NCPAP组有效率 83 3% ,对照组有效率 5 6 1% ,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NCPAP组病死率 14 3% ,对照组 4 1 5 % ,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NCPAP组PaCO2 的缓解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NCPAP有效提高PaO2 ,降低新生儿休克病死率 ,对休克患儿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仪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疗效。方法19例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呼衰患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NCPAP仪(EME公司生产Infant Flow^TM system)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变化及治疗后效果。结果19例新生儿呼衰患儿NCPAP治疗后6h血气与治疗前比较,PaO2、SaO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aCO2、p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成功率89.5%(17/19),失败率10.5%(2/19)。治愈率78.9%(15/19),好转率10.5%(2/19),无效率10.5%(2/19)。结论新型NCPAP治疗新生儿呼衰有疗效好、不良反应不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38例住院确诊重症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NCPAP治疗组21例,对照组(非NCPAP治疗)17例,分别监测其治疗前、治疗后1h及24h动脉血气,心率及呼吸频率,同时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及合并症。结果 NCPAP组与对照组治疗24h后比较,PaO2明显升高(P〈0.01),呼吸改善(P〈0.01)、心率及PaCO2明显降低(P〈0.05);NCPAP治疗1、24h后与应用前比较,P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及PaCO2明显降低(P〈0.01)。NCPAP组需加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率的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NCPAP组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同期收治63例非重症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CPAP组仅1例需改用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CMV),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例需改用CMV,1例拒绝CMV、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重症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NCPAP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同时减少洋地黄、CMV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PH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1996年3月~2005年12月收住PICU,符合1994年欧美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确诊为ARDS的患儿27例,分为治疗组12例,采用PHV通气,维持PaCO2在45~55mmHg(1mmHg=0.133kPa)之间;对照组15例,常规通气方式。监测机械通气24、48h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值和氧合指数(PaO2/FiO2,OI),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死亡例数。结果 (1)治疗24、48h后,治疗组PIP、PEEP、MA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I、pH及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显著高(P〈0.01)。(2)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5例发生气漏较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25%比26.7%,P〉0.05)。结论 PIV法治疗ARDS较传统通气方式可减低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病死率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或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方法 将28例给予PS治疗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CPAP组14例,给药后拔除气管插管,连接NCPAP通气治疗;CMV组14例,给药后继续应用CMV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气、X线胸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用药后0.5 h,两组患儿PaO2和PaO1/FiO2升高,PCO2下降;至6、12、24和72 h,PaO2和PaO2/FiO2仍明显高于用药前水平,PCO2明显低于用药前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两组PaO2、PaO2/FiO2和PCO2差异无显著性(P>0.05);NCPAP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28 d是否需要氧气、肺炎、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死亡等方面,两组患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S后给予NCPAP治疗NRDS,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可变流量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可变流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VF-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NICU收治的57例呼吸衰竭,早产儿分为:治疗组(VF—NCPAP加氨茶碱静注)23例、对照组A(传统NCPAP加氨茶碱静注)18例和对照组B(单用VF—NCPAP)16例。各自进行相应治疗,比较治疗后72h内不同时间段呼吸参数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h后,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B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下降明显,治疗组OI(PaO2/FiO2)较对照组B上升明显,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24h后,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A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48h后,治疗组FiO2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下降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组OI较对照组A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VF—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优于传统的NCPAP加氨茶碱或单用VF—NCPA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早期应用对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评价NCPAP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1月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的肺源性新生儿呼吸困难90例为对照组;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NCPAP治疗的110例新生儿为治疗组.治疗组110例采用KD-300 CPAP吸氧仪NCPAP供氧, NCPAP参数初始流量6~8 L/min,吸氧体积分数(FiO2)30%~50%,NCPAP压力0.195~0.488 kPa,根据患儿病情及监测经皮氧饱和度(TcSO2)情况逐渐调整参数.对照组90例鼻导管吸氧不能维持TcSO2波动于85%~93%而采用头罩氧, 小号头罩,氧流量6 L/min,露孔数为3孔,平均FiO2达到59%.观察二组患儿治疗后4、24及72 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及其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CPAP支持后24及72 h后的pa(O2)明显升高(Pa<0.01), 治疗4、24及72 h后pa(CO2 ) 明显降低(Pa<0.01),治疗后24 及72 h二组RR及O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1).对照组治愈率60.0%,上机率15.6%,病死率20.0%;治疗组治愈率82.7%,上机率5.5%,病死率4.54%,二组治愈率、上机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01).结论NCPAP早期应用可使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很快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减少、减轻或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是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和潜在性呼吸衰竭并预防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减低上机率同时也尽量避免了在高体积分数、高压力氧疗下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降低呼吸困难导致的多脏器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并行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在高频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h及撤机前患儿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呼吸道阻力(R)、肺过度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呼吸道压(MA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对二组患儿治愈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C随疾病的好转逐渐增加,撤机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在撤机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MV在撤机前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MAP逐渐下降,C、MV及R均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87.5%)较对照组(80%)高,病死率(6.25%)较对照组(13.3%)低,但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可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高频通气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故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7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其中1型呼衰27例,Ⅱ型呼衰45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NCPAP前,NCPAP后4-6h,24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70例病人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 氧征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I型,Ⅱ型新生儿呼衰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优先策略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11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2)和NCPAP优先治疗组(n=74),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前者予以鼻导管吸氧,1~4h无效后改NCPAP或气管插管,后者入院后即予NCPAP.对所有患儿连续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同时动态进行血气分析,观察两组短期疗效(心率、呼吸、氧合指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总体疗效(病死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及P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1 h,优先组比常规组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心率明显减慢,氧合指数明显增高(P值均<0.05),PaCO2珞有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体疗效上,优先组机械通气使用率较常规组由30.2%降低至15.5%.PICU平均住院时间由(12.1±5.2)d减至(9.0±3.3)d.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优先组病死率略有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CPAP对重症肺炎具有心肺功能支持作用,及早应用可及时改善氧合,稳定病情,阻止病情恶化,减少呼吸机的应用及PICU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条件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条件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5-12月50例HIE患儿(NICU组)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管理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血生化等,以血糖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为指标评价3项支持和3项对症治疗的效果,并与2005年同期42例(对照组)对照。结果二组入院时血糖及3d内NBNA比较均无差异(Pa〉0.05)。治疗后NICU组血糖及NBNA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a〈0.05);NICU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二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x^2=9.83P〈0.01)。结论NICU治疗环境对改善HIE疗效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HIE患儿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针剂0.1mg/kg,静脉注射,随后0.03~0.05mg/(kg&#183;h)连续4~6h泵入,共3~5d。根据HIE临床分度中7项指标(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前囟张力),分别作出轻度(3分)、中度(2分)、重度(1分)的评分;由专业人员,分别于治疗1、2周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7项临床指标评分及新生儿20项NBNA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治疗组死亡2例(6.9%),对照组死亡3例(11.1%),2组病死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对HIE的治疗效果不确切,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50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持续72h。观察治疗后二组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和生后5—7d及28d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48%(12/25例)vs28%(7/25例),中度HIE有效率68.75%(11/16例)vs41.18%(7/17例),重度HIE有效率11.11%(1/9例)vs0。生后3—4d头颅B超大脑中动脉RI〈0.55的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13.33%(2/15例)vs0,R10.55~0.80的总有效率100%(10/10例)vs58.33%(7/12例)。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做为一种脑保护治疗可被用来治疗新生儿HIE;亚低温对中度HIE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及高压氧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101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确诊后分组收治,对照组50例,给予积极支持和对症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注射液及高压氧治疗,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0.2%,对照组66.0%;观察组病死率为3.9%,对照组为20%,差异有显著性。对两组存活者随访6~14个月,观察组有后遗症9例(18.8%),对照组17例(43.6%)。结论丹参注射液及高压氧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疾病有效安全的方法,降低HIE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口气管插管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口气管插管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选择插管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7月-2005年12月新生儿呼吸衰竭经气管插管治疗36例作为治疗组,插管后即刻恢复自主呼吸、心律正常者8例,仅酌情给氧,血气正常后拔管,另28例插管后仍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而不规则,需配合复苏囊加压给氧16例,应用机械通气12例;未经气管插管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托背人工呼吸、面罩、头罩或简易CPAP吸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0%,对照组为51.4%,二组治疗后血气值改善、治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气管插管是开放呼吸道、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措施,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且插管时机的掌握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和NCPAP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pH值、PaCO2、呼吸支持时间、并发症、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际纳入研究对象62例,其中NIPPV组32例,NCPAP组30例。在无创通气治疗后1 h,NIPPV组OI高于NCPAP组(P<0.05),而pH值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PPV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比例低于NCPAP组(P<0.05)。NIPPV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P<0.05),但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气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BPD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NCPAP相比,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行MVET比例。但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早产儿住院病死率和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对比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与经鼻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及鼻导管吸氧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差异,探讨HHFNC在治疗儿童毛细支管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儿童内科收治的需要氧疗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HFNC组、NCPAP组及鼻导管吸氧组(对照组).各组根据血气结果调节FiO2,以维持PaO2在60~70mmHg(1mmHg=0.133kPa)、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在90%~95%.所有病例在进行氧疗同时均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及对症支持治疗.记录比较各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喘息、气促、三凹征、哮鸣音)、供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PaO2、PaCO2、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HFNC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供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P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HFNC 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降低、呼吸频率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PAP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HFNC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结果,减少供氧时间及住院天数;HHFNC作为呼吸支持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与NCPAP治疗效果相当,疗效确切,但副损伤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患儿的耐受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及呼吸衰竭(呼衰)患儿心肺功能的支持作用.方法 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呼衰患儿3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观察NCPAP应用前后患儿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 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 NCPAP应用4 h后,患儿平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O2、PaO2/FiO2有明显改善(P<0.01);PaCO2略下降,但与应用NCPAP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CPAP可提高合并心衰及呼衰患儿氧合功能及左心泵功能,且不加重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和单纯使用NCPAP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临床疗效.方法 80例NRDS患儿分为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于生后6h内给予PS(70 ~ 100 mg/kg)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仅给予NCPA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记录治疗后2h、12h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治疗成功率、氧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快,治疗后2h、12h动脉血气分析改善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治疗组成功34例(89.5%),无效4例,对照组治疗成功30例(71.4%),无效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61,P<0.05).(3)两组并发症及氧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气漏发生率、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优于单纯使用NCPAP.  相似文献   

20.
张进夫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1117-1117,1120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4月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64例,按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31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者33例为治疗组;比较二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61.30k,治疗组治愈率为87.8%,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FOV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