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产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临床≮见并发症,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孕期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08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收治15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结果主要并发症有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呼吸暂停、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硬肿症等;28~32周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1500g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32~37周早产儿及出生体质量≥1500g早产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有高危因素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高危因素组(P〈0.01)。结论胎龄愈小,体质量愈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愈高,高危因素影响早产儿并发症发生,应加强孕期保健,早期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在出生后3~7天内应用便携式B超诊断仪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采用Papile分级颅内出血轻重程度。结果: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P0.05),且重度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阴道分娩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早产儿(P0.05)。窒息与无窒息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与性别无明显差异。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越易发生颅内出血;阴道分娩可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是指胎龄〉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不足47cm的活产儿,其中体重〈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我科自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1例因经济状况家长放弃治疗,1例出生10h死于呼衰、心衰,其他均于入院后1个月内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临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9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早产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低血钙、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脑室膜炎。痊愈82例,病死16例,病死率16.33%;胎龄≤ 32周病死率明显>32周者(P<0.01);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大于1 500 g者(P<0.05)。死亡原因主要有肺出血、颅内出血、肺炎、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早期识别、正确处理早产儿并发症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产儿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孕母高危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早产儿137例,回顾性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孕母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结果主要并发症有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颅内出血、贫血、低血糖、败血症、胆汁淤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胎龄28~32周和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胎龄>32~37周及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P<0.05);孕母有高危因素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高危因素组(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并发症和病死率越高,高危因素影响早产儿并发症发生,应加强孕期保健,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32例≤孕34周早产儿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孕28—31^+6周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明显高于孕32—34^+6周早产儿(P〈0.001),孕28~31^+6周组与孕32—34^+6周早产儿的窒息率无差异(P〉0.05),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501—2499g组(P〈0.001),极低体重儿的窒息率高于1501—2499g组(P〈0.01)。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孕34周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极低体重儿对≤孕34周早产儿窒息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的死亡情况,以了解胎龄、出生体重对早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1 453例,依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统计其病死率,并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 453例早产儿中,死亡47例,病死率为3.23%.胎龄<32周早产儿的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P值均<0.05),胎龄≥32周早产儿的病死率与胎龄无关联(P0.05).胎龄<32周早产儿的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感染(3例);胎龄32~36~(+6)周早产儿死亡原因前2位分别为先天畸形(3例)、新生儿感染(2例).结论 胎龄32周、体重达1 500 g可能是胎儿发育的一个界点.应加强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抽血总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 结果: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d、10.2d,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90.6g/L、87.8g/L,而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较轻(P均<0.01).住院期间抽血总量≤10ml/kg,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2.1d,Hb平均最低值为127.5g/L,均较抽血总量>10ml/kg组晚出现贫血,程度也较轻(P<0.01). 结论:胎龄、出生体重影响早产儿贫血,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早产儿B超诊断及颅内出血与围产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3年1月~2004年6月广州白云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2例早产儿,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床边颅脑B超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围产因素,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36例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62例早产儿中26例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42%(26/62),出生时Apgar评分〈7分窒息儿共21例,颅内出血发生率13/21(62%);胎龄〈32周共28例,颅内出血发生率17/28例(61%);出生体重〈1500g共22例颅内出血发生率14/22例(64%)。出生时窒息、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结论早产儿窒息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为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出生,可有效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颅脑B超可作为新生儿早期颅脑损伤的诊断、筛查、跟踪随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佛山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诊治情况,为更好防治早产儿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胎龄37周行ROP筛查的5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分析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分析总结相关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共有502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发生ROP病变32例,发病率为6.37%;出生胎龄≤28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9.66,P0.005);出生体重≤1000 g组、~1500 g组、~2000 g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7,P0.05);氧疗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4.32,P0.05),机械通气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20.18,P0.005)。结论:佛山市ROP发病率为6.37%,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氧疗、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规范、全程进行ROP筛查及诊治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薛春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73-1474
世界卫生组织(WHO)妇幼专门机构于1961年将早产儿的概念定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为低体重儿。近年又将出生体重〈1500g者定为极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生理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尤其在基层医院,病死率很高。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及强烈的责任心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该院2003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军  雷蔚华  张爱云 《广东医学》2004,25(10):1180-1182
目的 探讨妊高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因严重妊高征行干预性早产儿115例 ,比较存活儿 (96例 )和死亡儿 (19例 )的分娩孕周、干预方法、出生体重、并发症及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结果 比较分娩孕周 <32周、32~ 34周、≥ 35周的早产儿死亡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择期剖宫产及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的早产儿死亡率明显减低 (P <0 0 1) ;两组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死亡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结论 妊高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与分娩孕周、干预方法、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及重度窒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护理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早产儿例行眼底检查的早产儿1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早期护理措施。结果:孕周不足25周早产儿22例中有4例出现视网膜病变,发病率18.18%,孕周25-28周早产儿86例中有8例视网膜病变,发病率9.30%,34周以上早产儿10例中无视网膜病变;体重小于1500g早产儿32例中有7例视网膜病变,1500g-2000g早产儿53例中有4例视网膜病变,2000g早产儿33例中有1例视网膜病变;给氧浓度85-96%早产儿86例中有6例视网膜病变,给氧浓度96%早产儿32例中有6例视网膜病变。结论:早产儿体重越小、胎龄越小、给氧浓度越大,视网膜病变几率越高,早期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14.
极低体重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的围产儿,由于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症、低血糖症、严重酸中毒、新生儿硬膜症及各种感染,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是婴儿死亡的前五位死因之一,提高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2003年1月至8月收治孕期<28周,体重≤1250g的围产儿4例,其中2例为双胞胎,经抢救痊愈3例,病死1例,病死率为25%。1临床资料见表1。表14例极低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编号性别出生孕周出生体重(g)体温℃复温时间(d)呼吸暂停合并症住院时间(d)转归出院体重…  相似文献   

15.
邓宗斌  王顺兰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3):213-213,224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VLBWI),在新生儿中,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为最高[1]。我院新生儿科自1996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体重为1050~1400g的早产儿12例,存活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现将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孕周28~32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功的策略。方法: 对130例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开始喂养日龄等与喂养不耐受发生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0%,出生体重≤ 1500 g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出生体重>1500 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 34周与胎龄>34~36周,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2天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开始喂养日龄≤ 2天组(P<0.05);早产儿是否窒息、有无并发症及母亲有无妊娠合并症与喂养不耐受无明显关系。结论: 早产儿开始喂养过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期合适的喂养可减少对静脉营养的依赖,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死亡率极高.及时有效的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对降低并发症、提高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怕科于2003年3月25里收治了3例三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除了1例出生体重0.55千克,到医院一小时死亡,其余2例住院38天,经过周密治疗护理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 Weightinfant,L.B.W)指出生体重(生后1h测量)在2500g以下者,多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随着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我科2005-01~2005-12共收治低出生体重儿52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2例,女20例,体重1250~2400g,平均1875g,胎龄26~36 2w,其中26~32w,1250~2000g6例;32~35w,1500~2500g18例;36~37w,2001g~2500g18例。经精心护理及配合医嘱治疗,因肺部发育不成熟,发生肺透明膜病死亡3例,肺出血死亡4例,共死亡7例,其余4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共30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23.61%.其中以肺炎最多见(占50.0%),其次为败血症(占20.83%),出生体重≤1000g感染率为100%,出生体重1001~1500g感染率为43.10%,1501~2500g感染率为14.95%;胎龄28~32周感染率为41.30%,33-35周感染率为18.45%,36-37周感染率为6.67%;发生窒息早产儿感染率为46.15%,有侵入性操作早产儿感染率为75.0%.结论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早产儿的呼吸道管理、手卫生及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基础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jght以下简称VLBW)指得是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1].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何提高VLBW的生存质量及早期建立母子感情,逐渐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1999年6月~2000年3月,我们对38例胎龄在29周~32周,体重在1105g~1465g的婴儿进行身体按摩实践,经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