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16名诊断为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的被试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8)和对照组(n=8),对治疗组进行16周(每周1次)的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量表(ISLQ)中的焦虑体验维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后治疗组SCARED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ISLQ中焦虑体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能有效降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患者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绘画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亲子关系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把5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儿童情绪障碍诊断标准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绘画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氟伏沙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患者25例,采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疗程8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减分率≥60%为有效,<60%为无效。以艾氏儿童行为量表<5分为临床痊愈。结果:25例患儿的治疗前CBCL评分(51.19±10.71),治疗后2周有效率56%(14/25),治疗后4周有效率为72%(18/25),治疗后8周有效率80%(20/25)。副反应发生8例(32%),无因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艺术疗法对儿童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焦虑及自我接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40例儿童青少年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每周1~2次、每次60~90 min、共8次的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干预前后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自我接纳问卷(SAQ)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经8次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后,干预组SCARED总分为(11.30±8.60)分,对照组SCARED总分为(22.10±1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7,P<0.05)。干预组SAQ量表总分为(48.25±4.20)分、自我接纳因子得分为(24.40±2.52)分、自我评价因子得分为(23.85±2.43)分,对照组SAQ量表总分为(42.20±4.04)分、自我接纳因子得分为(21.20±3.35)分、自我评价因子得分为(21.00±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绘画艺术疗法可以降低儿童青少年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调查435名三所附属小学的小学生(男生228名,女生207名),测试问卷包括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SCARED筛查阳性(SCARED总分≥23分)的有62人,作为焦虑组,其余为对照组。焦虑组家庭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父母教育方式方面,焦虑组双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中焦虑情绪存在较普遍,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放性实验研究,评估百优解分散片在治疗儿童情绪障碍障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广东省汕头中心医院儿科儿童心理保健门诊就诊的儿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2.20±2.68)岁,病期1个月至2年,平均6.97个月.病人使用百优解分散片进行治疗,从10~20mg/d开始,用药2周后疗效不理想者加量,维持有效剂量3个月,以后酌情减量维持至治疗结束.结果:百优解分散片治疗前CGAS评分49.19±7.11,治疗2个月时为78.32±7.2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显效时间大约2周,CG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痊愈9例,显效14例,好转7例,共计30例,有效率为96%.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其中烦躁4例,消化道反应3例,程度均较轻微,在1~2周内消失,无因药物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结论:综合分析证明,对情绪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百优解分散片是一种有效、耐受性好的短期治疗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疗程2~3个月;治疗组30例,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疗程1~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儿主要躯体症状、情绪状态(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SCARED/DSRSC)评分。[结果]1个疗程后,主要躯体症状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P〈0.05),SCARED/DSRSC评分治疗组(17.5±3.3/10.0±2.2)明显低于对照组(24.6±3.0/15.5±2.8)(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舒适化护理模式在儿童口腔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于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50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化护理。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分、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分、治疗结束后的躁动程度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SCARED、C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SCARED、CDI评分分别为(63.42±3.38)分、(27.33±2.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4±2.68)分、(43.41±2.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化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儿童口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氟伏沙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患者25例,采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疗程8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减分率≥60%为有效,<60%为无效.以艾氏儿童行为量表<5分为临床痊愈.结果25例患儿的治疗前CBCL评分51.19±10.71治疗后2周有效率56%(14/25),治疗后4周有效率为72%(18/25)治疗8周有效率80%(20/25).副反应发生8例(32%),无因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负性情绪[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以及护理1、3个月后护理依从性评分。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儿HbA1c、FBG、2hPG水平以及SCARED、DSRSC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可降低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指标水平和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提高护理依从性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持续上升,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庭对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常难以完成全病程治疗。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转化模式(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90例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5)和KTA组(n=45)。常规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KTA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入组后持续观察12周。于干预前及入组后12周,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估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评估患者手机依赖情况;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估患者焦虑情绪;以儿童抑郁障碍自评(DSR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12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KTA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手机依赖情况,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应用于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门诊管理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对伴情绪障碍甲亢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帕罗西汀,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24例诊断为伴情绪障碍甲亢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给予患者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在持续对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在焦虑与抑郁等临床表现得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个月后,在TT3、TT4甲状腺激素方面,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下降,且并未有患者表现出不良反应(P0.05)。结论:在对伴情绪障碍甲亢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使用帕罗西汀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患者的病情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线上+线下介入对偏远地区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和观察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舍曲林100 mg/d)和常规健康宣教,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线上+线下萨提亚家庭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GAD-7)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两组青少年父母负性情绪, 同时,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 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hood, DSRS)评估两组青少年负性情绪。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2例确诊儿童情绪障碍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4~14岁,平均8.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8例,抽搐发作6例,肢体活动障碍12例,精神意识改变10例,感觉异常4例,失语3例。查体及辅助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结论:儿童情绪障碍有诱发因素及心理基础,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综合治疗有效;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环境可预防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受虐儿童情绪问题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受虐筛查量表(SQCA),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心理弹性量表和一般信息问卷对44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受虐儿童SCARED和DSRSC总分[分别为(20.39 ± 12.79)分,(11.65±5.44)分],高于非受虐对照组[分别为(14.74±10.91)分,(10.18 ±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ARED和DSRSC筛查出受虐儿童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共存组发生率(40.26%,27.27%,19.48%),均高于非受虐儿童组(22.43%,1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8,10.66,11.80,P<0.05);(2)受虐儿童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共存组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80.13 ±12.82)分,(74.67 ±10.71)分,(72.20 ±9.84)分],低于非焦虑组、非抑郁组、非焦虑抑郁共存组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93.91 ±16.08)分,(93.50±15.00)分,(93.43 ±1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情绪控制对受虐儿童的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情绪控制对受虐儿童的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受虐儿童存在更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弹性各维度可以有效预测受虐儿童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震后1年汶川地震灾区移居日照安康家园儿童的行为与情绪状况,并和当地儿童的行为与情绪比较.方法 对汶川地震后移居日照安康家园1年的513名儿童进行调查,得有效问卷487份,以在同校就读的日照本地儿童475名作为对照,采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定儿童行为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安康家园组和对照组在CBCL量表的行为总分[(26.73±6.28)分,(20.26±5.76)分,t=16.64,P<0.01]及退缩[(3.23±1.68)分,(2.02±1.43)分,t=12.91,P<0.01]、躯体主诉[(2.79±1.34)分,(1.67±1.22)分,t=13.55,P<0.01]、焦虑抑郁[(3.38±1.79)分,(1.95±1.21)分,t=14.48,P<0.01]、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内向性行为、社交分、学校分等因子方而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在SCARED和DSRSC量表中的焦虑、抑郁总分及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和社交恐怖等因子方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与非灾区儿童比较,移居外地1年后地震灾区儿童仍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和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合并情绪障碍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OSAHS合并情绪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CPAP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在治疗3月及6月后进行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评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HAD评分情况。结果:使用CPAP治疗3月后OSAHS患者情绪障碍无明显改善(P>0.05),6月后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3月及6月后情绪障碍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临床上OSAHS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经过较长时间CAPA治疗后,其情绪障碍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先心病儿童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状况,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儿童11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第4版-中文版(PedsQLTM4.0)为研究工具,分别于介入治疗前1天、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之间、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之间除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外,其余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在总分及其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儿童的生存质量,但生存质量各方面的改善程度不同,生理功能方面的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小学生的应激障碍(PTSD)伴焦虑抑郁的调查及原因分析。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生38个班级1 140人,利用儿童应激障碍自评表(PTSD-SS)、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BSC)进行评估。结果:PTSD的检出率3.85%、焦虑症状的检出率10.20%、抑郁症状的检出率6.10%。其中PTSD与焦虑症状的共患率3.4%、PTSD与抑郁症状的共患率2.10%,PTSD与焦虑、抑郁症状共患率2.00%。PTSD总分与DSBSC抑郁指数(r=0.475,P<0.01)及SCARED焦虑总分(r=0.650,P<0.01)呈正相关。在检出PTSD的青少年中检出焦虑症状85%(χ2=295.15,P<0.01),检出抑郁症状53.4%(χ2=165.56,P<0.01)。在检出PTSD的女性青少年中,检出伴发焦虑症状88%,高于男性(χ2分别为6.54、9.09、4、01,P<0.05或0.01)。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有挫折感、女性、独生子女易患PTSD伴发焦虑抑郁。结论:女性、独生子女、受挫折的青少年PTSD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必可酮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其对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影响。方法:4 5例患儿给予必可酮吸入,疗程12个月,同时口服酮替芬3个月,测定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EF ,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控制14例(31.1% ) ,显效2 0例(44 .4 % ) ,有效8例(17.8% ) ,总有效率93.3% ,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PEF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必可酮吸入治疗小儿CV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