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早产儿生后短时间内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将孕周为30~36周的早产儿分为两组:组Ⅰ 30~33周,组Ⅱ34~36周;组Ⅲ为≥38周的健康足月儿.组Ⅰ、组Ⅱ于生后1周内接种基因乙肝疫苗5 μg(0.5 ml),第2、第3次于生后1、6月龄时接种;组Ⅲ按(0、1、6月,5 μg)方案常规接种,三组均于第3次乙肝疫苗接种后4个月左右查抗-HBs滴度.若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生12 h内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 ml.结果 完成随访者组Ⅰ 28例,组Ⅱ32例,组Ⅲ39例.抗-HBs滴度:组Ⅰ为(570±388)mIU/ml,组Ⅱ(669±401)mIU/ml,组Ⅲ(693±286)mIU/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0,P>0.05);抗HBs强应答所占百分比:组Ⅰ 22/28例(78.6%),组Ⅱ28/32例(87.5%),组Ⅲ37/39例(94.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x2=198,P<0.01).结论 早产儿出生不久即接种乙肝疫苗,其抗体水平产生较好,早产儿强应答百分比低于足月儿,以30~33周早产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母亲所生婴儿感染过程,对携带率高的地区如日本、尼日利亚及台湾等地进行调查,母亲血液内存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增加了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危险性。最近西德提出,HBsAg携带母亲,不论HBeAg阳性抑或阴性,其婴儿均必须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被动免疫。为此作者试测西欧人群中,抗-HBe阳性,慢性无症状携带母亲,所生未经治疗的婴儿乙型肝炎(乙肝)发生的可能性,检测早期给予单一高剂量HBIg对出生于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预防感染的效力,验明增加婴儿HBsAg携带状态危险性的决定因素,来确定免疫对哪些婴儿有用,哪些是不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免疫应答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用乙肝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能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保护效果达到70%~90%。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ml,同时换部位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0μg。对早产儿在生后短时间内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性我国已有报道。对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尚无定论。现行政策规定:早产儿体重〈2500g时禁止接种乙肝疫苗。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对因各种原因转入我院儿科或产科分娩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106例,在生后1周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第2、第3支在1,6个月时接种。完成随访者:组Ⅰ(25例),组Ⅱ(35例),组Ⅲ(20例),组Ⅳ(3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方法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 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 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HBV 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方法: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 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 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HBV 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异常新生儿的转归。方法筛选HBV血清标志物异常新生儿28例,其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其中21例新生儿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组成垂直传播组;另7例新生儿HBeAg、HBcAb阳性而HBsAg阴性,组成可疑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可疑组新生儿的血清HBeAg和HBsAg水平均低于垂直传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疑组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复检HBeAg水平为(0.55±0.19)PEIU/ml,低于出生后7 d内检测结果[(4.02±2.00)PE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V血清标志物异常母亲及新生儿,早期干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功能及其病因学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儿童血管瘤 30例瘤体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外周血ET、NO水平 ,以 2 0例斜疝患儿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血管瘤患儿瘤体ET(6 6 .3± 12 .5 )pg/ml显著高于外周血 (5 5 .3± 13.1)pg/ml(P <0 .0 1) ,外周血ET与对照组 (5 4 .4± 15 .1) 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增生期血管瘤体ET(75 .6± 12 .5 ) pg/ml高于退化期 (6 5±10 .2 ) pg/ml及退化完成期 (6 2 .5± 7.3) pg/ml(P <0 .0 5 )。血管瘤体NO(32 .5± 9.3) pg/ml与外周血 (37.5± 5 .2 ) pg/ml和正常对照组 (39.5±8.8) pg/ml无差异 (P >0 .0 5 ) ,但增生期瘤体NO(2 7.9± 2 .1) pg/ml降低 (P <0 .0 1)。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具有活跃的合成分泌ET的功能 ,而合成分泌NO功能改变不明显 ,局部ET与NO水平的失调 ,可能与血管内皮的过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HBV的母婴传播在慢性HBV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母亲HBeAg阳性分娩的婴儿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HBV 的传播,虽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有5~10%的接受该联合预防的婴儿发展为短暂的抗原血症或慢性HBV携带状态。为判断该预防方法的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 D3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作用下表达造血相关基因的情况。方法 先将ES D3形成拟胚体 ,将拟胚体细胞转入含不同浓度VEGF和VEGF 干细胞因子 (SCF)培养基中。分为VEGF 2 0ng/ml组、VEGF 10ng/ml组、VEGF 5ng/ml组、VEGF 5ng/ml SCF组、VEGF 10ng/ml SCF组、VEGF 2 0ng/ml SCF组 ;同时设不加因子的自发分化对照组。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各组造血转录因子GATA 2和早期造血细胞阶段表达的基因c kit和 β H1表达 ,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经 1周诱导培养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GATA 2表达 ,其中VEGF 2 0ng/ml组和VEGF SCF组表达较强。未分化胚胎干细胞不表达c kit和 β H1mRNA ,拟胚体细胞开始表达c kit,实验组以VEGF 10ng/ml SCF组和VEGF 2 0ng/ml SCF组表达最强。VEGF 10ng/ml组和VEGF 5ng/ml组 ,β H1的表达分别为阴性和弱阳性 ,其他各组可检测到阳性条带 ,以VEGF 10ng/ml SCF组表达最强 ;而自发分化组未检测到上述mRNA的表达。结论 对造血转录因子和早期造血细胞阶段表达基因的检测可进一步证实胚胎干细胞的成血分化 ,VEGF或VEGF SCF可诱导胚胎干细胞的早期造血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HGF)联合甘利欣治疗小儿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18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C、肌苷、门冬氨酸钾镁、能量合剂。治疗组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20~60mg及甘利欣注射液50~100mg各加入10%GS250ml静滴,qd,15~30d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强力宁20~60ml及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各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qd,15~30d为一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63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2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治疗小儿急性乙肝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Chen J  Chen FB  Yu JD  Chen XJ  Li ZY  Zhang XP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69-771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erpylori,简称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体外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4 4例Hp菌株取自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患儿胃黏膜标本 ,分离培养获得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 ,检测Hp菌株对 3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计算MIC50 和MIC90 值和Hp菌株对 3种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克拉霉素耐药率为 18 2 % (8/44 ) ,阿莫西耐药率为 9 1% (4 /44 ) ,甲硝唑耐药率为 31 8% (14 /44 ) ;其MIC值范围分别为 <0 12 5~ 6 4 μg/ml,<0 12 5~ 6 4 μg/ml和 <0 12 5~ 12 8μg/ml。克拉霉素半数抑菌浓度 (MIC50 )和 90 %抑菌浓度 (MIC90 )分别为MIC50 <0 12 5 μg/ml,MIC90 为 8μg/ml;,阿莫西林MIC50 <0 12 5 μg/ml,MIC90 为 0 5 μg/ml;甲硝唑MIC50 为 0 5 μg/ml,MIC90 为 12 8μg/ml。Hp菌株对克拉霉素耐药率高于国内成人水平 ,对甲硝唑耐药率则低于成人水平 ,但耐药菌株MIC值和MIC90 均在较高水平。 3株Hp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同时耐药 ,多重耐药率为 6 8% (3/44 )。结论 儿童Hp对甲硝唑耐药率较高 ,对克拉霉素耐药率较成人高 ,已有耐阿莫西林菌株 ,部分菌株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2.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再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量和胆红素下降的关系及修正其公式。方法  对 1 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换血前及每换血 2 5ml/kg时行胆红素系列检测。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每换血 2 5ml/kg前后血清总胆红素 (TSB)间接胆红素对比均有显著降低 ,每换血 2 5ml/kg的换出率在 6~ 1 1 %之间 ,前后对比无显著意义 ,累积换出 50ml/kg、75ml/kg、1 0 0ml/kg、1 2 5ml/kg和 1 50ml/kg的TSB换出率分别是 1 7 2 1 %± 8 52 %、2 6 1 3%± 1 0 1 1 %、30 0 2 %± 1 0 6 7%、36 82 %± 1 3 1 7%、4 3 6 5%± 1 3 6 7% ,与第一个 2 5ml/kg的换出率对比 ,均有显著意义。换血量 (X)与胆红素下降 (Y)呈正相关 ,r=0 542 ,F =51 1 2 ,P <0 0 1。回归方程为Y =4 6 8 71 - 1 373X ,t =2 7 86 ,P <0 0 1。结论  总胆红素的下降与换血量成正比关系 ,累计换出率逐渐增加 ,但每换血 2 5ml/kg的换出率无明显变化。根据回归方程可预测推算所需要的换血量或换血后胆红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肝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 ,6岁 ,因腹痛、发热、皮肤黄染 3d入院。 3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 ,以脐周为甚 ,且出现发热 ,体温 39℃ ,皮肤黄染 ,尿色深黄 ,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素 (Tb) 4 2 μmmol/L ,直接胆红素(Db) 2 4 μmmol/L ,丙氨酸转氨酶 (ALT) >2 0 0u/L ,总蛋白 (TP)6 9g/L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 ,乙肝e抗原 (HBeAg) (- ) ,乙肝e抗体 (HBeAb) (- )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 ) ,甲肝抗体 (- )。予以口服药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且出现呕吐、皮疹 ,转入我院。查体 :T38 5℃ …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苦参碱是苦参的主要成分 ,具有抗K5 6 2细胞、HL 6 0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苦参碱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增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ALL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苦参碱对ALL细胞Bcl 2表达的影响。结果  0 .1mg/ml~ 1.0mg/ml浓度的苦参碱对ALL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培养 4 8h后 ,与未处理组相比 ,其OD值 (MTT法 )由 0 .84± 0 .2 7分别降低为 0 .1mg/ml时的 0 .73± 0 .16 ,0 .2mg/ml时的 0 .5 8± 0 .15 ,0 .5mg/ml时的 0 .32± 0 .16 ,1.0mg/ml时的 0 .2 4± 0 .14 ,差异有显著性。苦参碱可下调ALL细胞Bcl 2的表达 ,培养 4 8h后 ,Bcl 2阳性率由 (2 5 .0± 5 .8) %降低至0 .1mg/ml时的 (2 1.3± 6 .1) % ,0 .2mg/ml时的 (18.2± 3.7) % ,0 .5mg/ml时的 (14 .5± 4 .0 ) % ,1.0mg/ml 时的(10 .0± 3.2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苦参碱具有抗ALL细胞的增殖作用 ,其可能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LL细胞Bcl 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TGF-β1对膀胱逼尿肌Ⅲ型胶原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与膀胱逼尿肌胶原表达的关系,以及TGF-β1单克隆抗体对膀胱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取大鼠膀胱逼尿肌,剪碎、离心后加入适量含有浓度为15%小牛血清、2.0g/L NaHCO3、100 U/ml青霉素、0.1 mg/ml链霉素的培养液.细胞在37℃、含体积百分数为5%的CO2温箱中培养.培养细胞达到80%融合时,加入胰蛋白酶,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培养.分别加入浓度为0 ng/ml、5 ng/ml、10ng/ml的TGF-β1和TGF-β1单克隆抗体共同孵育24 h,收集细胞进行Ⅲ型胶原原位杂交.结果TGF-β1浓度越高,视野中阳性染色细胞数目越多,光密度值越大,TGF-β1浓度为0 ng/ml、5 ng/ml、10ng/ml时,光密度值分别为0.425±0.062、0.536±0.096、0.642±0.087;TGF-β1单克隆抗体浓度越高,视野中阳性染色细胞数目越少,光密度值越小,TGF-β1单克隆抗体浓度为0ng/ml、5 ng/ml、10ng/ml时,光密度值分别为0.425±0.062、0.317±0.072、0.221±0.074.结论TGF-β1可促进膀胱逼尿肌中胶原的沉积,TGF-β1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膀胱逼尿肌中胶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307 982600母婴传播的HBV阻断免疫程序探讨/白钢钻…//山西医药杂志一1997,26(5)一453一454 对照组84名,应用国产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出生后24小时内肌注30滩,1一6个月各肌注30拜g。首次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采血测乙肝五项。观察组54名,在出生后24小时内肌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lmlG),出生后2周肌注国产乙肝血源疫苗30咚,此后1一6个月各肌注疫苗30滩。生后12个月,24个月分别采血测乙肝五项。结果: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加用HBIG免疫效果满意。表1(孔淑卿) 982601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刁锡东……  相似文献   

17.
小于胎龄儿生长激素水平测定及生长发育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及孕母血生长激素水平和生后10~56月小于胎龄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孕母及新生儿脐血生长激素水平。观察小于胎龄儿生后10~56月的生长发育情况。 研究结果 平均生长激素水平,新生儿为15.87±13.42ng/ml,孕母3.85±2.18ng/ml。小于胎龄儿16.13±13.71ng/ml(服可乐定前),24.80 ±17.50ng/ml(服可乐定后);适于胎龄儿16.47±17.47ng/ml(服可乐定前),22.30±19.11ng/ml(服可乐定后)。生后第1、3、 5天生长激素分别为17.00±14.84,19.40±18.08和11.87±10.58ng/ml。出院56例小于胎龄儿随访,41.07%(身长)、35.71%(体重)、26.79%(头围)仍小于第十百分位数;而对照组仅14.28%,1.79%和16.07%在第十百分位数以下。 结论 新生儿生长激素浓度呈高水平,明显高于孕母水平。出生后前5天血中生长激素持续呈高水平。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生长激素水平无差异。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落后于适于胎龄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5 0例初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 ,其中化脓性脑膜炎(PM ) 1 8例 ,病毒性脑膜脑炎 (VE) 32例 ,进行了CSF中IL - 6和TNF水平测定 ,并与 1 2例对照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PM组患儿CSF中IL - 6和TNF水平 (分别为 746± 499pg/ml和 5 6 5± 371 pg/ml)明显高于VE组 (分别为 1 6 5± 1 76 pg/ml和 75± 73pg/ml)和对照组 (分别 1 0± 1 7pg/ml和 2 1± 2 6pg/ml) (均 P <0 .0 0 1 ) ,VE组CSF中IL - 6和TNF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P <0 .0 1和P <0 .0 5 )。患儿CSF中IL - 6和TNF水平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未见显著性意义。结论 IL - 6和TNF参与了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 ,CSF中IL - 6和TNF的测定可能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的鉴别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脑瘫小儿在接受针灸等综合治疗中发生乙肝医源性感染和提高脑瘫康复疗效,我们对脑瘫儿进行了乙肝血清标志检测,并对乙肝患儿的父母进行乙肝调查,以探讨脑瘫小儿感染乙肝的传染源。对象和方法1992年~1993年间,我们对脑瘫患儿及其中共发乙肝者的父母进行乙肝临床调查,了解乙肝相关症状、体征和家族史,静脉采血3毫升检测丙氮酸转氨酶(ALT)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查,包括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采用ELISA或SPRIA法)。结果37例脑瘫小儿并发乙肝,男32例,女5例。年龄(0.83~7)岁(其中婴儿4例),…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3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血清白细胞介素 3(IL 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 3。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初治组为 195 .83± 10 8.2 5 pg/ml,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初治组 5 0 3.18± 193.0 1pg/ml,正常对照组 192 .5± 93.2 5pg/ml。ALL初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ML初治组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和ALL初治组 (P <0 .0 1) ;4周化疗完全缓解(CR)组ALL为 184.6 4± 75 .92 pg/ml,与初治组无差异 (P >0 .0 5 )。CR组AML为 393.0 0± 117.77pg/ml,与初治组无差异 (P >0 .0 5 ) ;ALL长期缓解组为 175 .77± 91.5 6pg/ml,与 4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 >0 .0 5 )。结论 血清IL 3可能与ALL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而参与了AML的病理生理及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