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21岁.因"头晕,记忆力下降1个月"于2009年9月25日入院.查体:无神经系统受损的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侧颞顶骨7.4cm×4.9cm大小混杂密度占位,右侧脑室受压,左侧脑室扩大,中线左偏;MRI示:右侧颞顶硬膜外类圆形高等低混杂信号影,约5.0cm×7.8cm×6.0cm大小,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表现,临近脑实质,脑室及中线结构向左偏移.  相似文献   

2.
囊性脑膜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7岁。以“右上下肢无力半年,反复头痛、呕吐3个月”为主诉于2004年6月入院。查体:右侧肢体腱反射减退,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Babinski(+),CT示:左矢状窦旁类圆形低密度肿物,密度均匀,CT值12~18Hu,MRI示:左侧额顶部矢状窦旁见6.0cm×5.0cm×5.0cm长T1与T2信号,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其内可见结节状稍高密度信号病灶。左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向右偏移。增强后见结节状病灶明显强化。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左顶叶有一囊性肿瘤,约6.0cm×6.0cm×5.0cm大小。内有淡粉红色囊液,囊腔内左矢状窦旁有一实性肿块,外观呈粉…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38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4 d"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增强提示:左侧顶枕叶大脑镰旁见一类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1 cm×2.6 cm×3.5 cm,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病灶呈宽基底与大脑镰相连,占位征象明显,左侧脑室枕角受压闭塞,邻近脑沟变浅;病灶周围见指状水肿;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4.
女性,27岁,出生4个月时发现右前额稍有隆起,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在此期间无任何症状. 1997年开始有时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疑为颅骨骨瘤,行头颅CT扫描,发现右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 伴右前额颅骨增生、隆起,考虑为"颅内转移性肿瘤”.同年10月,行MR扫描发现:右大脑半球多发 性病灶,大小不等,类圆形,边界清楚,T1为等信号,T2为高信号,病灶最大4.0cm,最小的为1.0cm,约 10余个,分布在右额颞顶枕,诊断为多发性脑膜瘤住院.查:神清,无失语,右前额颅骨明显隆起,范围 5.0cm×6.0cm,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耳鼻孔(一),无面瘫,伸舌正中,颈软,心 肺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肌力Ⅴ级,左侧Barbinki征(+),Goenden征(+),全身皮下未扪及结节,淋巴 结无肿大,未见咖啡牛奶斑,X线胸摄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CT、MRI平扫,其中3例CT进行增强,2例MRI进行增强.结果 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各2例,CT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3例,低密度影1例;4例MRI检查,肿瘤呈短T1短T2信号2例,短T1长T2信号1例, 等T1短T2信号1例,肿瘤信号不均匀,边缘清楚,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强化.结论 肿瘤内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对术前确诊具有决定意义,是颅内黑色素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而CT高密度影应与出血性脑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33岁.因“右耳耳鸣1年,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半年”入院.查体:右侧鼻唇沟、额纹变浅,右耳听力明显下降.头颅MRI检查见右岩骨内以右内听道为中心有一长T2信号不规则囊肿样病灶,T1 Flair、T2 Flair像呈混杂密度信号,边缘光整,周围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约2.5 cm×2 cm×2 cm,肿瘤增强不明显(图1);DWI像上右岩骨内可见一弥散受限的病灶.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例1 女,67岁,枕部包块60余年。查体:枕下有一12cm×8cm×4cm包块,质软,无压痛,无波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颅骨平片:枕骨类圆形缺损。头颅CT示枕部等密度病变,枕骨近中线处缺损。入院拟诊:①枕部脑膜脑膨出;②枕骨胆脂瘤。局麻下行包块梭形切口,于腱膜下层见灰白色、包膜完整肿瘤,起源于枕骨板障,瘤内有大量淡黄色、豆渣样粘稠物。局部颅骨破坏缺如,囊壁与硬脑膜粘连紧密。仔细彻底切除肿瘤及包膜,咬除变性颅骨,并一期成形。病理诊断:枕骨胆脂瘤。 例2 男,35岁,右颞包块3年。检查:以乳突为中心有一6cm×5cm×2cm包块,触之橡胶感,无压痛,不活动,无搏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右颞乳突处混杂密度病变,无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收治1例罕见肺癌脑室内孤立转移灶的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全切肿瘤,术后恢复良好。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5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7个月,头痛伴头晕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侧肢体肌力级,左下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检查:右侧脑室体部稍高密度类圆形占位性病变,CT值55~65Hu,周边部明显强化,左侧脑室受压移位(见图1)。头部MRI示:右侧脑室体部可见3.0cm×3.5cm×4.0cm等T1、稍长T2类圆形占位性病变,T2像信号不均匀,边界欠清,脑室系统扩张,中线结构略向左侧移位。病灶周边明显强…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7岁。因发现头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 w于2012年8月28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顶枕部正中头皮隆起,扪及一大小约3 cm×4.5 cm质韧包块,活动差,有压痛,皮温不高。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体型消瘦。血常规示:淋巴细胞正常。头颅CT示:顶枕部大范围骨质破坏吸收,其周围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图1)。胸部CT示: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腹部B超:未见异常。头颅MRI示:顶枕部靠左侧颅骨内板处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大小约2.4 cm×4.3 cm,T1加权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65岁.因"左上肢乏力1个月,头痛2周"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Ⅳ级,余无异常.头颅CT示:右额叶一巨大占位病灶,呈等、高混杂密度影,周围可见大面积水肿带,侧脑室受压,中线左移,局部额骨增生.MRI示:右额叶一大小约6.8 cm×5.7 cm ×5.0 cm的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实质性肿块,边界尚清,其内信号不均,并有囊变.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呈结节及环形不均匀强化,肿块跨中线向对侧生长(图1,2).术中见:肿痛位于右额叶,边界清,约成人拳头大小,色灰黄,质地坚硬,中间有坏死,血运较差,由右侧大脑前动脉分支供血,基底位于右侧筛板,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肿瘤侵及大脑镰向对侧生长,致上矢状窦前1/3闭塞,并侵及硬脑膜和额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6岁.因"头痛恶心半个月,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 d"入院.查体:嗜睡状态,右侧肢体肌力Ⅲ~Ⅳ级,双侧巴氏征(+).头MRI示左颞叶多个不规则类圆形异常肿块,大小约5.3 cm×3.7 cm,信号不均匀,T1呈混杂高或低信号,T2呈混杂略低信号,Flair呈混杂低等信号,周围见大面积水肿带,边缘模糊.左侧蝶骨嵴见类圆形略高信号影,大小约2.3 cm×2.7 cm,T1呈等或低信号,T2呈混杂略高信号灶,Flair呈等高信号,与硬脑膜相贴.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16岁.以头痛发热1周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咳嗽时加重同时伴发热.近日出现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示右侧基底节区类圆形高密度为主的肿块.MRI示右侧基底节类圆形异常信号,T1加权为等信号,其内见点状高信号,T2加权外周为高信号,中心为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见环状低信号影,并可见大片状指套样稍长T1长T2信号影.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行立体定向经额右基底节区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为紫红色,质地较韧,内有陈旧出血,肿瘤内部血管丰富,但出血不多,约鸡蛋大小,与脑组织有界限,完整切除病灶.病理所见:大量纤维网及陈旧出血内见破碎的中性粒细胞及少量上皮样细胞团,细胞团由两种细胞构成,具有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结构.免疫组化:CD34(-)、AFP(-)、HCG(+)、CK(+).病理诊断: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8岁.因"发作性头晕3 d加重半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无外伤病史.头颅CT示右顶骨占位,骨质局限性稀疏,内见栅栏状改变,呈"日光放射征",膨胀性生长(图1).头颅MRI示顶骨条状异常信号,约5.4 cm × 1.3 cm×2.6 cm大小,T1WI 及T2WI 均呈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呈不均匀强化.头颅MRA示未见颅内血管明显异常.诊断:右顶骨海绵状血管瘤.术中见顶骨局部呈紫色改变(图2a),沿病灶周边铣开骨瓣约6 cm×8 cm大小,并向周边咬除硬化颅骨至正常骨结构,病灶位于骨瓣中央,呈暗红色蜂窝状,内板受累明显,外板未见明显侵蚀(图2b),硬膜未见明显受累.同期以钛板做颅骨修补.术后CT示病变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男,21岁。因“后枕部正中肿块进行性增大4个月余”入院。查体:后枕部可见10cm×5cm突起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颅骨位置固定,轻度压痛,与头皮无粘连。图1MRI示见局部骨缺失、肿瘤突出,增强后无明显强化CT检查:后枕部骨质呈虫蚀样破坏,局部突起等密度肿块,与颅骨界限不清,骨窗位见局部骨质稀疏缺失。MRI:病变大部位于头皮与硬脑膜之间,T1WI、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图1)。术中见肿瘤位于骨膜下(图2),肉红色,质韧。肿瘤侵犯骨质及硬脑膜表面,部分长入矢状窦内及硬脑膜下,肿瘤周边有骨质增生。沿肿瘤周边2cm外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9例,均行头颅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灶呈"哑铃形",2例呈圆形。所有病灶周围无水肿,内无钙化及囊变。CT平扫8例为均匀等或稍高密度,1例为不均匀高密度。MRI平扫T1WI 4例等、4例稍低、1例略高信号;T2WI 8例均匀高信号、1例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2例,显著强化7例。MRI增强9例均显著强化,其中4例增强早期强化不均匀,晚期呈延迟填充强化特征。DWI 6例等信号,稍高2例,混杂信号1例。ADC图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1.48±0.34)×10-3 mm3/s。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一定的CT、MRl表现特征,CT及MRl检查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图1) 女,60岁;因阵发性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4次于2011年3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部CT示:右侧颞叶一团状高密度影,大小约5.5 cm×3.7 cm×5 cm,内见结节状致密影,轻度占位效应.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内一类圆形信号异常,T1WI及T2WI均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内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结节状病变明显强化.术前诊断考虑颅内肿瘤伴钙化.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6岁.因头晕十余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行头颅CT增强扫描见右颞叶一边界较清楚,密度不等,强化不均匀,局部钙化的病灶(图1).MRI增强扫描见右颞叶一边界清楚病灶,其产间为混杂T1T2信号,并可见局部流空信号影(图2).  相似文献   

18.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40岁。因突发晕厥行头颅CT检查,意外发现左顶骨血管瘤住院治疗。查体:神清,头颅无畸形,锥体束征阴性,颅神经功能正常。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头颅X线检查:左顶骨有一约2.5 cm×2.5 cm大小,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呈蜂窝状改变,边缘规则,轻度硬化;头颅CT平扫:左顶骨可见一梭形高密度影,骨窗示:该处一以低密度为主的梭形混杂信号,颅骨外板变薄,内板破坏隆起;头颅MR I平扫加增强示:左顶骨颅板内见2.5 cm×2.5 cm×1.0 cm大小梭形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清楚,外板光整,内板破坏膨隆,局部脑回略受压,增强后明显均匀斑点状强化;选择性脑…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女性,28岁,因发现右顶枕部无痛性肿物1年来诊,查体:右侧顶枕部有一直径约12cm隆起,质硬,局部皮肤无异常,余查体无明显异常。头颅X线片检查,右顶后部见一团片状密度不均匀,可见放射状骨针影突出于颅骨内板,周围软组织增厚。头颅CT检查示右顶枕骨弥漫性增厚,内外板间骨质增生呈放射状。诊断为颅骨血管瘤。患者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瘤呈灰红色烂鱼肉样,切除肿瘤至正常骨组织,并切除手术区域硬脑膜,形成直径14cm大小的骨及硬脑膜缺如,分别用三维成型钛板和脑膜卫士修补。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膜瘤。结合术中所见确诊该患者为颅骨…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4岁。因发现左顶枕部渐增性肿物10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顶枕部头皮下有一蚕豆样大小之肿物,继而逐渐增大,近3个月肿物破溃,伴疼痛,遂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正常位置甲状腺,未触及肿物;左侧顶枕部见一隆起肿物,局部破溃,有脓苔,伴压痛,触之大小为10cm×10cm×10cm,活动度差,质地稍韧。颅骨平片示左顶枕骨有9.5cm×10.5cm骨质破坏区。CT平扫:左顶枕骨大片状骨质破坏,相应部位有8.5cm×6.6cm×11cm的软组织肿块,向颅外突出,边缘有环形高密度影。初步诊断颅骨肿瘤。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