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发现结肠息肉及早期结肠癌对于结肠恶性肿瘤的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结肠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电子结肠镜,该诊断技术对结肠内的病变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仍然有其局限性。电子肠镜检查具有侵入性,部分患者心理上不愿意接受,不适宜人群普查。肠道梗阻患者,肠镜不能通过而导致检查失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肠CT造影是近几年发展较迅速的一种结肠检查方式,它具有非侵入性、不受肠道狭窄的影响以及可以观察肠腔外病灶的优势而迅速被临床接受、推广【1-2】。本研究对90例CT结肠造影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结肠CT造影的护理质量,得到较好的诊断图像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全身18F-FDG PET/CT在氩氦刀靶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100例肿瘤患者冷冻治疗前目标病灶CT检查、全身PET/CT检查。结果根据PET/CT和CT结果,100例患者中,肺内病灶53例,肝内病灶22例,盆腔病灶11例;23例临床分期改变,17例治疗计划改变。12例肺内病灶(12/53,22.64%)、3例肝内病灶(3/22,13.64%)、2例盆腔病灶(2/11,18.18%)治疗计划改变。结论全身PET/CT可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对制定氩氦刀冷冻治疗策略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213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检查结果,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所检出的病种、结直肠肿瘤和息肉的大小、部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憩室等疾病和近端结肠及小病灶的诊断能力优于结肠CT;结肠CT对结直肠肿瘤及远端结肠的诊断能力则优于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论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各具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或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实为肾癌者47例.其余9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者放弃手术.18F-FDG;PET/CT 榆古敏感度为80.4%;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敏感度为92.9%.9例转移病例中,3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并肝转移,1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而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仅发现1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痛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疑似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均获得术后病理结果,其中12例经手术切除淋巴结或淋巴结穿刺活检对18枚淋巴结获得病理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PET/CT对胆道恶性病变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34例中,31例为恶性病变,3例为良性病变。PET/CT诊断胆道恶性肿瘤原发灶的灵敏度100%(31/31),特异度66.67%(2/3),阳性预测值96.88%(31/32),阴性预测值100%(2/2),准确率97.06%(33/34)。胆道恶性病变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为8.42±4.27;3例胆道良性疾病SUV_(max)分别为12.90、2.00及1.90。共18枚淋巴结获得病理结果,包括转移性淋巴结13枚,良性增生5枚。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76.92%(10/13),特异度60.00%(3/5),阳性预测值83.33%(10/12),阴性预测值50.00%(3/6),准确率72.22%(13/18)。结论 PET/CT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仁济医院普外科2004年至2009年接受手术的326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①选取其中284例和264例分别进行MSCT结肠定位、定性诊断,并与X线钡剂灌肠及电子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②取其中75例结肠癌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放射剂量与低放射剂量结肠MSCT检查,并比较两者在结肠成像上的差别;③运用低放射剂量CT对84例结肠肿瘤病人进行TNM分期,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在264例同时接受MSCT与钡剂灌肠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中,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6.2%(254/264),钡剂灌肠的定位准确率为89.4%(236/264);284例同时接受MSCT与电子肠镜检查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的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0%(267/284),而其电子肠镜的定位准确率达90.1%(256/284)。可见,MSCT对结肠直肠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高于钡剂灌肠和电子肠镜。在结肠直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结肠直肠MSCT的诊断率(87.5%)高于钡剂灌肠(85.2%),而低于电子肠镜检查(95.4%),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②对75例同时接受常规剂量结肠CT和低剂量CT检查病人的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低剂量结肠CT在结肠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9.8%,与术后病理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术后对32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随访2年,MSCT发现其中6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的术前定位、定性及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低剂量结肠CT的放射剂量大幅降低,安全性提高,结合仿真结肠镜和展平显示技术能基本满足结肠直肠病变的筛查和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0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29例可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29例患者在介入、手术及其他治疗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螺旋CT及18F-FDG PET/CT检查。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9例中,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26例(89.7%),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对照手术病理结果,IV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和75.0%;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0.0%;而18F-FDGPET/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100%。18F-FDG PET/CT的敏感性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CT,P=0.036vs IVU),同时特异性也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 CT,P=0.036vs IVU)。结论 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IVU和螺旋CT,为一种有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最后诊断需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造影、CT及结肠充盈超声检查对结肠癌和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结肠癌及IBD患者资料,其中结肠癌41例,溃疡性结肠炎(UC)29例,克罗恩病(CD)22例,患者均经内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前均行X线造影、CT及结肠充盈超声检查。比较术前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X线造影和结肠充盈超声对CD、UC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CT检查(P <0.05),X线造影与结肠充盈超声对CD、UC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种检查方法诊断CD、UC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3种检查方法对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造影、CT及结肠充盈超声检查对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IBD诊断的特异度亦无明显差异,但对IBD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X线造影及结肠充盈超声检查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TACE后近期AFP升高HCC患者的18F-FDGPET/CT与CECT扫描表现。结果由手术活检、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最短随访3~6个月)证实。在PET/CT首次显像(60min)和延迟显像时(120min)测量肝内病灶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比值(SUVratio)=肿瘤区最大SUV值/非肿瘤肝组织的平均SUV值。比较18F-FDG PET/CT与CECT的灵敏度与准确率以及PET/CT首次显像与延迟显像时病灶区的SUVmax值与SUVratio。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与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例复发或转移(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10例、血管造影证实14例,临床随访确诊证实14例),4例临床随访正常。其中18F-FDG PET/CT灵敏度为92.11%(35/38)、准确率为90.48%(38/42);CECT的敏感度为73.68%(28/38)、准确率为73.81%(31/4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4.55,P=0.033;准确率χ2=3.98,P=0.046)。肝内病灶的早期相与延迟相SUVmax分别为4.5±1.5、4.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1,P=0.341)。SUVratio分别为2.0±0.7、2.3±0.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P=0.019)。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显像能够很好地揭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AFP升高的原因,尤其在碘化油沉积较密实而CECT阴性的患者优于CECT。PET/CT延迟相可更好地显示肝内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水保留灌肠对”氟一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检查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鉴别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PET.CT检查时意外发现有77例患者结直肠存在性质不明的高代谢灶,予以行温水保留灌肠PET—CT扫描,根据最终的诊断分为恶性病变(包括结直肠癌和恶性腺瘤)、良性病变(包括良性腺瘤和炎性病变)和生理性摄取,对高代谢灶的放射性摄取程度(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灌肠前后SUVmax的变化(滞留指数,RI)进行组间比较。结果77例患者行温水保留灌肠PET—CT扫描后,诊断结直肠恶性病变23例,良性腺瘤16例,炎性病变7例,生理性摄取31例。恶性与良性病变常规SUVmax及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摄取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肿瘤性病变与炎性病变之间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水保留灌肠PET.CT对结直肠生理性摄取诊断的准确性为100%。对结直肠良、恶性病变判断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6.3%,准确性为96.1%。结论温水保留灌肠PET—CT有助于常规PET—CT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中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效排除肠道生理性摄取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