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对靶器官损害情况。方法 应用A&D公司TM2420/2020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41例血压正常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4h老年高血压昼夜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I,Ⅱ,Ⅲ期昼夜血压负荷及夜间下降率分别为,Ⅲ期〉Ⅱ期〉Ⅰ期和I期〉Ⅱ期〉Ⅲ期。结论 老年高血压的昼夜血压化对靶器官损害程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观察正常人、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和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三组受试者动态血压变异参数。正常组与Ⅰ期组 2 4小时、昼间平均收缩压及其相应标准差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而 2 4小时、昼间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其相应标准差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正常组与Ⅱ~Ⅲ组 ,Ⅰ期组与Ⅱ~Ⅲ组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及其相应标准差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血压水平对靶器官和临床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EH患者和83例老年健康者进行24h ABPM,将监测值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老年EH患者平均动脉血压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级高血压平均动脉血压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级高血压之间平均动脉收缩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随血压水平升高,靶器官损害(TOD)及伴随临床情况(ACC)发生率升高,但前者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ABPM各参数中,平均动脉血压是一个重要参数,对老年人来说,平均动脉收缩压更为重要。血压水平与TOD和ACC相关,血压水平越高,TOD和ACC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王洪云  马冰洁 《河北医学》2000,6(9):802-8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护仪,对100例老年和75例老年前期(年龄40 ̄60岁)进行24h动态血压观察,其中老年高血压者55例,老年血压正常者45例,老年前期高血压者40例,老年前期血压正常者35例。结果:各期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昼夜血压,日间血压,夜间血压及血压负荷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血压波动范围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立青  刘卫生  李芸 《海南医学》2008,19(10):21-2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的特点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人Ⅰ期50例,Ⅱ期44例和血压正常人26例进行动态血压检测.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各参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三组间血压变异相同,白天增高夜间下降,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Ⅱ期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各参数显著大于Ⅰ期高血压组.结论 血压变异增大是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血压变异增大与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 对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男117例)女(63例),年龄70-89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于EH所至靶器官损害(脑血管意外、肾损害、充心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S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相关性,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DBP)亦和上述事件有相关性.(2)动态血压中"杓型变化者"比"非杓型""反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25%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信号之一,"非杓型"患者比"杓型"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所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资料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各组的 2 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 2 4h、日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高血压 、 期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及昼夜节律消失的百分率高于高血压 期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增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的广泛应用,隐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已逐渐被发现和诊断,MH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其靶器官损害等同  相似文献   

9.
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增长血压有逐渐增高趋势。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 ,据NHANESⅢ资料[1] 显示 ,美国 >6 9岁的老年白人中 ,高血压患病率为 5 0 %以上。它构成了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对 6 0岁以上老年人轻中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男女性别之间血压 ,波动规律对比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6 6例 ,年龄 6 0岁~ 98岁 (平均 70 5岁 ) ,女性 5 7例 ,年龄 6 0岁~ 83岁 (平均 6 8岁 ) ,分两组观察。男性D组 ,女性A组。检查前三天停服任何药…  相似文献   

10.
严红 《广西医学》2003,25(8):1339-134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高血压病血压节律正常 (杓型组 )和异常 (非杓型组 ) 2组老年患者各 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组间在体重指数、偶测血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等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非杓型组 2 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较杓型组升高 (P <0 .0 5~ 0 .0 1) ;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1) ;无症状腔隙性脑梗塞的个数及发病率均高于后者 (P <0 .0 5 ) ;无痛性心肌缺血次数增多 ,总持续时间延长 (P <0 .0 1,0 .0 5 ) ;尿蛋白检出率亦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1.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正常人血压变异呈所谓的“杓型(dipper)”,而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呈“非杓型(non-dipper)”.引起血压变异的原因复杂,目前主要认为遗传基因、自主神经、环境、行为因素等都影响血压变异.血压变异引起的“晨峰血压”现象以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吸引了人们注意,对降压治疗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全天血压动态监测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血压动态监测仪对血压进行每日动态监测,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机偶测血压的方法进行每日血压监测。所有患者依据每日血压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治疗三个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无差异(P>0.05)。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差值均值为(16.6±1.0)mmHg、舒张压均值为(10.7±0.8)mmHg,心率为(11.5±0.7)次/min,优于对照组差值(5.0±0.9)mmHg、(2.7±0.7)mmHg、(1.6±0.6)次/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用药期间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严重头晕头痛2例、恶心呕吐4例、心前区疼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有17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严重头晕头痛6例、恶心呕吐5例、心前区疼痛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两组对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全天血压动态监测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分析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晨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血压晨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测定QT离散度和LVMI,选择部分患者,观察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给药时间对晨峰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非晨峰组相比较,晨峰组凌晨收缩压、脉压较高(P<0.001).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5),与性别无相关(P>0.05).②与非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的QT离散度增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③血压晨峰组的LVH发生率为57.3%,非晨峰组为43.8%,差别显著(P<0.05).④睡前服药组凌晨血压下降的程度大于清晨服药组,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结论:①血压晨峰与年龄相关.②血压晨峰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③睡前服药对晨峰的治疗效果较好,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两组:即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部CT、尿常规、血肌酐、尿D2微球蛋白(D2-MG)。结果PP≥60mmHg组与PP〈60mmHg组比较,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同时设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无创携带式全自动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观察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性及昼夜变化节律,同时检测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结果:高血压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患者动态收缩压的变异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P〈O.01);高血压血瘀证组患者动态收缩压的变异性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动态舒张压的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非血瘀证组以杓型高血压为主,血瘀证组以非杓型为主。高血压组血脂,肝、肾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存在着明显动态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的改变,动态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的改变可能是高血压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 5 4例轻中度高血压 (EH)患者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的观察 ,旨在探讨动态血压和心功关系。结果 :轻中度EH患者左室肥厚 (LVH)检出率为 48.1 % ,其中向心性肥厚 (CH)占 75 % ,扩张性肥厚 (DH)占 1 4.3% ,非对称性肥厚占 1 0 .7%。夜间SBP下降 <1 0 %者占 6 6 .7% ,DBP下降 <1 0 %者占 6 1 .1 %。动态血压水平 ,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心脏舒张功能的相关性较收缩功能密切。结论 :( 1 )轻中度EH患者治疗应注意早期逆转LVH及恢复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 ( 2 )动态血压水平 (尤其收缩压水平 )可作为判断轻中度EH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认知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 根据患者的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化指标、MoCA子项目评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结果:非杓型血压组、超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与杓型血压组在记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与杓型血压组在注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正常血压曲线组患者的MoCA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血压曲线组,MCI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患者的MoCA评分低于非杓型血压组,且MCI的发生率较高,超杓型血压组患者的MCI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杓型血压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具有异常动态血压曲线形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超杓型血压曲线患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对45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和27例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脑卒中组较无脑卒中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负荷值,两者均呈非杓型,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升高,昼夜节律消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莫怡浩 《医学综述》2012,18(2):244-246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的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血压变异性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有证据表明血压变异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降低血压变异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血压变异性可作为心血管死亡的预测指标,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现就血压变异的定义、临床意义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A组,6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纳入B组,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C组,并将同时期的4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纳入D组。对四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TC、LDL-C以及IMT水平均显著高于B、C两组;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24 h SBP、n SBP水平显著增高,同时24 h DBP、d DBP显著降低;A组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加重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以及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