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影响下肢疼痛缓解的因素。方法将15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下肢疼痛患者采用不同的减压术进行治疗,分析年龄、病程、体质指数、术前腰椎稳定性、椎管多节段狭窄、健康状态分级、椎管减压术式对术后下肢疼痛缓解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术前腰椎不稳、椎管多节段狭窄、健康状态分级均与疗效存在相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腰椎不稳、椎管多节段狭窄、高健康状态分级为影响椎管减压术后下肢疼痛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腰椎不稳、椎管多节段狭窄、高健康状态分级可作为评估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减压术指针和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3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 ,男 19例 ,女 13例 ,平均 5 8.6岁 ,设计采用保留棘突韧带的椎板有限切除减压同时加椎体间植骨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 1~ 4.5年 ,平均 2年 3月。植骨全部愈合 ,但有 2例延迟愈合 ,术前 JOA评分平均 3.6分 ,术后平均 13.8分 ,平均改善率 89.47%,优良率 96 .88%。结论 尽可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 ,在充分减压同时 ,术前明确存在腰椎不稳 ,应提供椎间植骨融合 ,能重建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临床应用表明 ,该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06采用保留完整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的39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结果本组获得平均3.4(1~6)年随访,2例随访1年后死亡。未出现腰椎滑脱及不稳,原有腰椎滑脱和侧弯没有加重。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有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单节段黄韧带骨化引起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8例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并进行了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10.3±4.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2.3±5.8)分,恢复率为(63.8±22.4)%,未见神经功能恶化及腰椎不稳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保留腰椎板上1/3椎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黄韧带骨化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Dynesys腰椎动态固定系统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21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配合Dynesysx系统治疗伴随腰椎不稳的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法)及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末次随访VAS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所有病例症状无加重或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配合Dynesys系统治疗伴随腰椎不稳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术后腰椎稳定性恢复好、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采用减压术后,用Dynesys弹性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及上下小关节完整性,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26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并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后随访平均1年6个月。结果患者下肢痛显著减低,平均步行距离显著提高超过了1000 m。没有发现椎体不稳症进一步进展的迹象。结论对于脊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老年患者,椎管减压并用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能得到与目前标准的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相近的临床效果,保证足够的稳定性,防止滑脱和脊椎不稳进一步发展,无需植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在腰椎管狭窄症并不稳患者中采用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诊治的56例腰椎管狭窄并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8,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观察组(n=28,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两组术后腰椎功能,统计两组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联合治疗腰椎狭窄症并不稳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改善其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38-2141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减压腰椎体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8例腰椎不稳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1年的影像学融合情况。[结果]本组获随访15~36个月,患者术后3、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根据JOA评估标准,术后1年的临床改善程度达优54例,良9例,可5例,平均改善率82.5%。术后1年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结论]改良TLIF在保证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简化了手术操作环节,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保留了更多后方稳定结构,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张培基,陈大钧,温宪斌,柳枫,姜德昕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广泛的全椎板切除,虽然减压效果很好,但术后影响腰椎的稳定性,特别是老年人,使不稳定的腰椎更加不稳定。为了避免术后腰椎不稳,我们从1989年10月到199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显微镜辅助下行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并对该方法及其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方法从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对50例心脑肺功能不全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行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腰椎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改善状况。结果本组46例神经症状完全缓解;4例好转。VAS评分从术前的(9.12±0.71)分降为术后6个月的(2.37±1.40)分,JOA评分从术前的(12.1±1.40)分增加为术后6个月的(24.6±1.43)分,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2±0.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无加重和复发。结论脊柱显微镜辅助下行"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自2013-05-2015-02手术治疗7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36例采用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术中以薄骨刀进行椎板截骨,待减压操作完成后,将截除的椎板及韧带予以回植,从而尽量保留了脊柱后柱结构的完整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4-35个月,观察组回植的棘突椎板连接处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7个月;其椎管矢状径、横径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的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3例发生腰椎滑脱、2例发生腰椎不稳,总发生率为13.2%;观察组无一例腰椎不稳或滑脱现象。结论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相比,采用改良的椎板棘突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其疗效可靠,有利于进一步缓解腰部疼痛、维持腰椎术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李华  王立涛  靳宪辉  张庆胜  崔胜杰 《骨科》2011,2(4):201-203
目的 比较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椎管成形术与腰椎全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2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和下肢放射性疼痛.手术前均行腰椎过度屈伸位X线片和MRI检查,均无腰椎不稳和滑脱,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并确定减压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采用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6例。结果本组无硬膜囊撕裂和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根据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分[1]:术后1年以上随访,其中:优19例,良5例,改善2例,疗效优良率为92.31%。X线检查未发现腰椎不稳和滑脱的现象。结论椎板开窗撑开潜行式减压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患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患的手术适应症、内固定及融合节段的选择、围手术期等问题。方法回顾2001年~2005年手术治疗105例退变性下腰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24月,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评定,术前平均3.8分,术后平均13.6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9%,全组优良率91%.结论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病的外科治疗中,术前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掌握好手术的适应症,合理有效的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提高融合率,缓解症状,使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限减压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9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病理改变情况,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法(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与椎管环形减压术)进行有限减压。其中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29例,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22例,椎管环形减压术47例。所有患者未做融合及内固定术。采用Nakai分级结合腰椎正侧+动力位X线片所见,制定手术疗效判定标准。结果随访18个月~66个月,平均36.4个月。优86例(87%),良12例(13%),差0例(0%)。随访未发现手术节段失稳者。结论有限减压手术方式治疗不合并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39-2143
[目的]比较选择性减压融合与多节段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伴有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减压融合组(选择组,19例)和多节段减压融合组(多节段组,17例)。选择组仅对引起临床症状的部位进行减压,对术前存在腰椎滑脱或不稳的节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失稳的节段予以固定融合。多节段组对影像学所见的狭窄节段均进行充分减压、固定融合。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失血量、减压节段和融合节段。用JOA、VAS及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随访拍摄腰椎X线片和MRI,观察腰椎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多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融合节段均大于选择组(P0.05)。两组病例术后末次随访的JOA、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的JOA、VAS和ODI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减压未融合节段无医源性失稳表现。[结论]选择性减压融合与多节段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选择性减压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和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李信  黄永辉  陈奇  徐小峰  李大鹏  孙继芾 《骨科》2016,7(3):164-167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减压术后下肢疼痛的恢复规律,并探索影响疼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科行腰椎管减压术治疗DLSS的153例患者。记录不同时间(术前、术后第1~7天、术后第1~12个月)患者的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观察其变化规律。选择年龄、性别、术前腰椎稳定性、术前VAS评分、手术节段、减压术式作为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下肢疼痛缓解的相关因素。结果下肢疼痛在减压术后即开始缓解,虽然在术后第2天出现疼痛反跳,但通过脱水及营养神经治疗,VAS评分在术后第5天恢复到术后第1天水平。术后3个月后疼痛缓解达到最佳,之后不再有明显变化。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是影响椎管减压术后下肢疼痛改善的相关因素,而病程、手术节段、减压术式及术前腰椎稳定性与下肢疼痛改善无关。结论手术减压治疗DLSS术后下肢疼痛的恢复遵循一定规律,年轻、男性及术前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腰椎管减压术后,其下肢疼痛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中央型腰管狭窄症的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但腰椎后部结构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我院于1991年以来,采用双侧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通过对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1998~2002年,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术前常规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腰椎CT及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Beaujon功能评分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主客观评估。手术方法采用受累节段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结果]经过平均2.2年的随访,病人在临床上Beaujon评分有提高(P〈0.05),ODI和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只要准确地选取减压脊柱节段,该术式可以得到良好和持久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比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减压方式的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方法治疗59例,采用传统减压方式治疗76例。结果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及平均改善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可达到对腰椎管狭窄减压的目的,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损害,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