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7月-2008年6月,我们用Lkeda手术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宏颖  吴丽玲  林海 《山东医药》2009,49(28):113-114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常分为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全结肠型和全肠型,其中全结肠型巨结肠的发病率较低,约占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3%-12%,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我院自2004年应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Ⅰ期行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8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或称成人Hirschsprug病 ,该病少见 ,临床极易误诊。现报告 3例如下。例 1,男性 ,2 7岁 ,因腹胀、便秘、呕吐 6d于 1997年 3月 6日入院。体检 :腹部膨隆 ,下腹轻度压痛 ,叩诊全腹呈鼓音 ,肠鸣音亢进 ,可闻及气过水声。X线腹部平片示空回肠多个宽大液平 ,阶梯排列 ,结肠肠管内见少许气体存留 ,拟诊肠梗阻。手术探查见大肠和小肠管胀气 ,以结肠为甚 ,乙状结肠巨大型 ,横径约 14cm ,其下端见约 2cm长之狭窄段。行巨结肠切除、结肠直肠吻合术。病理检查示乙状结肠肠壁组织增厚 ,平滑肌层组织增生 ,狭窄肠段内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院应用 Duhamel改良环钳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者 18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8岁。短段型 4例 ,常见型 14例。手术方法 :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 ,上端超过脐孔 2 cm,下端达耻骨上缘。开腹后仔细探查 ,确定肠管切除的范围。沿直肠膀胱隐窝的腹膜返折处切开直肠两侧腹膜 ,直肠前侧不需切开。显露并保护两侧输尿管。游离乙状结肠、降结肠 ;切断结扎肠系膜血管时注意保留血管弓。近端结肠需游离至脾曲 ,使正常肠段能在无张力下拉至会阴部。紧贴直肠后壁钝性分离直肠后间隙达齿状线水平 ,以减…  相似文献   

5.
传统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HD)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 ,如经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 ,需开腹手术 ,术后可有肠粘连、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自 2 0 0 0年来 ,我院不开腹且不借助腹腔镜 ,采用单纯经肛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根治巨结肠 2 2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中 ,男 1 6例 ,女 6例 ;年龄 2 0天~ 1 2岁。病理类型 :短段型 8例 ,普通型 1 4例。术前小肠结肠炎 3例。均依据病史、肛诊、钡灌肠X线片、肛门直肠测压诊断巨结肠 ,术中据快速病理确定病变范围 ,术后常规行病变肠管组织学检查予以证实。1 .2 手术方法 术前常…  相似文献   

6.
1992-2004年,我院采用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56例,术后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钊  刘铮 《山东医药》2003,43(21):65-65
经肛门 期巨结肠根治术将复杂的腹会阴手术转变为一种“微创型”手术 ,使手术创伤明显减少 ,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后腹部无切口 ,而且患儿术后恢复迅速。自 1999年以来 ,我院对 38例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施行经肛门 期巨结肠根治手术。我们的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手术体位固定 :患者需截石位固定 ,但目前临床上尚无配套的小儿固定支架。我院采取将两下肢无菌包扎 ,置于手术台上 ,可随意将患儿固定在合适的截石体位 ,显露出肛门。因为手术多在电刀下操作 ,电极板必须仔细贴敷在患儿皮肤 ,要注意随时观察。术中的护理配合 :在肛门齿状线…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的内镜下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内镜下特点,采用内镜检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并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相对照。42例术前行内镜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根据影学特点用上述两种方法测量肠管长度,并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镜下特点,1.扩张段:一个视野不能表达一个肠腔横断面。2移行段;漏斗状,3狭窄段,呈“隧道征”。并发症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溃翊,结率内镜检查也诊断巨结肠的重要方法之一,且直视下可判断手术效果及手相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李风华 《山东医药》2010,50(45):9-9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采用肛巨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9例,经围术期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2002年3月,我院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6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住院次序的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1例),分别采用传统Duhamel术式和Ikeda钉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有效31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22例,有效率为71%.对照组术后腹胀6例,闸门现象(大便干结,大便困难)3例,经过人工扩肛3~6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污粪6例,术后出血5例,低热7例.观察组无腹胀、闸门现象,出血1例,低热3例,污粪2例.两组手术方式中均无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破裂等并发症.认为Ikeda钉合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例HAD患儿的治疗方案。术前或术中明确诊断的4例HAD患儿中,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延期根治性手术,1例根治性手术后继续保守治疗,1例行肠造瘘术后等待根治术时机;3例按先天性巨结肠(HD)行根治术,术后复习病理切片才明确诊断,及时随诊,2例分别在首次术后3个月和8个月再行根治术,1例继续扩肛治疗。结果7例HAD患儿排便情况满意。结论根治手术对HAD治疗至关重要,保守治疗是HAD治疗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婴幼儿患者的术前虹吸灌肠护理要点。方法以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为对象,其中对照组32例患儿采用传统回流灌肠法,观察组36例采用虹吸灌肠方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灌肠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肠道清洁度情况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1.25%,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24<0.05),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术前与术后也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后灌肠方法能缩短术前准备之间和住院天数,肠道清洁度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14.
柳维林  路云晶  宗欣 《山东医药》2010,50(38):111-112
先天性巨结肠成人发病者罕见。2003—2005年,我们收治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多种X线征象,提高诊断率.方法对临床疑诊先天性巨结肠36例,首先摄取腹部平片,再行钡剂灌肠检查;检查前不做清洁灌肠,肛门插管不宜过深,一般距肛门入口向上2cm~4cm,并采用低压灌肠,造影剂用0.9%生理盐水调配成45%W/V钡混悬液,当造影剂充盈扩张段时停止灌肠,X线下多方位观察、摄片;24h~48h随访观察钡剂滞留情况.结果腹部摄片显示肠曲充气扩张36例,充气的直肠管腔较小合并低位梗阻征象23例.钡剂灌肠显示病变段肠管处收缩痉挛状态,外形呈不规则的锯齿状,管腔直径小于正常32例,近端扩张36例,年长的一例肠腔宽径达21cm,横、升结肠均扩张增宽;显示肠管狭窄与扩张之间的移行段32例;大量钡剂滞留征象36例.结论钡剂灌肠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有定位、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朝阳  梁建勇  杨静 《山东医药》2006,46(32):82-83
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一种神经嵴细胞源性疾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新发现了数种与HD发病相关的基因,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娟  洪丽 《山东医药》2010,50(17):7-7
先天性巨结肠(HD)是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为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而造成消化道梗阻,70%-90%的患儿可在新生儿时期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对42例HD患儿围手术期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神经嵴细胞源性疾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其病因至今虽然尚未完全清楚,但对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学、Cajal间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和环境因素等方面阐述HD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由于损伤小、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其应用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重视,一般采用四戳孔或五孔进腹。我院治疗15例采用三戳孔进腹腹腔镜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超声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30例手术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所有患儿均采取超声造影检查与X线检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诊断准确率方面,X线检查准确率66.67%(20/30,漏诊10例,其中8例是超短段型,另2例为升结肠局灶型),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93.33%(28/30,漏诊2例为升结肠局灶型),超声造影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典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根据巨结肠长短和位置,表现为近端扩张长度不同程度的粪石、气粪混杂强回声,后壁衰减显著,先天性巨结肠,扩张肠管管径在0.3~2.0 cm,随着管径的减小,肠段走形表现为僵硬,蠕动延缓。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能够将全结肠痉挛狭窄程度、近端扩张状况、肠壁增厚程度、肠壁蠕动情况等显示出来。 结论超声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能够将患儿疾病程度清楚的反映出来,同时可以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