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代表性微小RNA(miRNAs)的表达。方法利用FITC-偶联的CD29、CD34和CDllb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离的hMSCs的抗原表型。分别用5-氮胞苷(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传至3代的h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用免疫化学法检测hMSCs分化来源的心肌样细胞中心肌特异的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表达:利用逆转录PCR和DNA测序鉴定5个代表性的心脏特异的初级微小RNA(pri-miRNAs)的表达。结果hMSC标志分子CD29表达率为98.87%.而造血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CDllb的表达率只是5%和0.4%。免疫化学分析显示.分别经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诱导的hMSC均可表达α-肌节辅肌动蛋白和cTnI,而在未分化的hMSCs中无表达。miRNA-143,-181可在5-aza诱导的hMSCs中表达,miRNA.143,-181,-206,-208可在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的hMSCs中表达.而两种诱导方法均未能诱导miRNA-1-2在hMSCs中表达。结论利用5-aza和乳鼠心肌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hMSCs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心脏特异的pri-miRNAs。  相似文献   

2.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CMs)定向诱导分化,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为hMSCs体外向CMs诱导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选用生长良好,纯度高的P5代hMSCs,用5-氮杂胞苷(5-Aza,10 μmol•L-1)体外定向向CMs诱导分化,对其进行Desmin检测,在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细胞不表达CD34,高表达CD44,表明扩增细胞为hMSCs。hMSCs经5-Aza诱导分化后其形态发生改变,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及星形,并表达Desmin。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大小不一致,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器丰富,胞质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部分细胞内可见大量糖原颗粒沉积,小部分细胞内可见髓样小体;胞浆内可见肌丝样结构,细胞间存在细胞连接。结论: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h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具有CMs超微结构特性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并在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hMSCs;应用地塞米松、吲哚美辛、IBMX及胰岛素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hMSCs,h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 CD105、CD166、CD90及CD44阳性,CD34、CD31及CD45阴性。诱导3 d后,hMSCs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诱导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结论:成功建立hMSCs分离培养方法,体外定向诱导h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4.
心肌直接接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心肌样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蕾  林国生  蒋学俊  杨波  郭军  刘维新 《上海医学》2005,28(5):393-395,F003
目的 应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C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共培养的方法模拟心肌内环境,研究模拟环境下MSCs分化为CM的相关因素及其适宜条件。方法利用CM与MSCs不同比例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共培养的方法模拟心肌微环境,分析MSCs形态和结构蛋白表达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直接接触共培养的MSCs与(2M同步搏动,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且MSCs与CM等比例培养时分化率最高;而在缺乏直接接触条件下,单纯的CM条件培养液无法单独诱导MSCs的横向分化。结论与CM间的直接接触为诱导MSCs分化为CM的必需条件,共培养的细胞密度对于诱导分化率有影响,条件培养液则非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克隆化扩增的细胞系并初步鉴定其分化特性和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显微镜下挑取原代单个成纤维样生长单位中的细胞,逐步扩大培养,最终得到克隆化扩增的hMSCs.选择有利于其生长的血清,低密度培养,传70%~80%生长汇合时传代保种.RT-PCR检测其Oct-4、SDF1、CD49a、CK19、c-met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4、CD44、CD29、CD90、HLA-1和HLADR;体外向骨、软骨、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建立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并在体外实现了克隆化扩增,该细胞系在体外连续培养达60个细胞倍增时间仍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细胞不表达CD34、CD45、CD14、HLA-DR,但表达Oct-4、SDF-1、CD49a、CK19、c-met、CD44、CD29、CD90、HLA-1.体外能诱导出骨、软骨、脂肪细胞.结论:得到了一个可稳定传代的克隆化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细胞,并表达Oct-4、CK19和c-met.  相似文献   

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健  王爱玲  郝玉瑜 《医学综述》2014,(6):1109-1111,1116
目的观察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时间段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及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差别。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和SD乳鼠心肌细胞并鉴定,取第3代BMSCs分别进行5-氮胞苷(5-Aza)诱导、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及单独培养,分别于第2、4、6、8、10周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每组细胞心肌特异性基因肌钙蛋白I(cTnI)、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4(GATA-4)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有搏动细胞,cTnI、Cx43和GATA-4基因表达阴性;5-氮胞苷诱导组于第2周时细胞呈梭形且排列方向趋于一致,未见有搏动细胞,cTnI、Cx43基因表达第8周达到高峰,GATA-4基因表达第4周达高峰;共培养组细胞多为梭形,呈肌性排列,可见搏动频率不一致的搏动细胞,cTnI、Cx43基因表达于第28周表达逐渐增加,GATA-4基因表达第6周达高峰;相同时段内,共培养组的cTnI、Cx43和GATA-4基因表达高于5-氮胞苷诱导组(P<0.05)。结论 BMSCs经5-氮胞苷诱导或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可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并表达基因cTnI、Cx43和GATA-4,且共培养组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比5-氮胞苷诱导组强,推测心肌微环境可促进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人汗腺细胞(hSGCs)。方法:体外分别分离培养hMSCs和hSGCs,原代培养hSGCs融合后,收集细胞,制备汗腺细胞匀浆,用含10%汗腺细胞匀浆的汗腺培养基来诱导培养hMSCs。1周后,检测诱导培养的hMSCs的抗原表达。结果:培养的hSGCs表达CK19和CEA;hMSCs表达CD44、105,不表达CK19、CD34和CEA。诱导培养1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诱导培养组少量细胞表达CEA和CK19,而对照组未见CEA和CK19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EA在诱导培养组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2±1.2)%,对照组(0.9%±0.0)%(P〈0.05)。结论:在无完整汗腺细胞存在的情况下,hMSCs在体外也可诱导分化为hSGCs。  相似文献   

8.
汪蕾  林国生  郭军  蒋学俊  杨波 《现代医学》2004,32(5):293-295
目的 观察心肌细胞 (cardiomyocytes ,C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MSCs)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对诱导MSCs成心肌样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以新生大鼠CM与MSCs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的培养方式模拟心肌微环境 ,分析MSCs形态和结构蛋白表达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直接接触共培养的MSCs与CM同步搏动 ,且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 ,阳性率为 1.3 % ;而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无法单独诱导MSCs的横向分化。结论 与CM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是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必须条件 ,条件培养液则非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建立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的分离扩增方法,研究其在模拟的特异性微环境中向子宫平滑肌细胞(uSMC)的分化.方法 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胎盘组织,纯化并扩增pMSC,检测表面标志和并鉴定多向分化潜能.同时原代培养uSMC,改良Transwell培养体系,建立模拟特异性微环境,共培养诱导pMSC向uSMC定向分化.并通过标志性蛋白及细胞功能进行鉴定.结果 pMSC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样,具有活跃增殖的能力,表达干细胞标志,具有间充质细胞的特征及多向分化能力.pMSC与uSMC共培养后,其形念逐渐向uSMC形态过渡,并表达uSMC最具特异性的分化晚期标志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HC).诱导获得的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并对雌激素的刺激具有反应性的功能变化.结论 利用胎盘组织可获取大量pMSC,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基因工程的载体细胞提供新的、可行的来源.pMSC的分化具有环境依赖性,在体外模拟的特异性微环境中pMSC可分化为有功能的子宫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Percoll(1.073 g/mL)梯度离心分离hMSCs,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s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hMSCs具有活跃增殖的能力,每10 mL骨髓可获得(1.25±0.56)×106个原代细胞,7代可获得(5.32±1.15)×1010个细胞(n=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生长良好的第3代hMSC显示CD29、CD44、CD106、CD105、CD166、HLA-A/B/C表达阳性,CD34、CD45、CD14、CD31、CD49d、CD54、HLA-DR/DP/DQ表达为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hMSCs中,S+G2+M期的细胞约占(16.25±3.18)%,其中S期为(4.12±2.35)%;而处于G0+G1期的细胞总数占(76.35±5.28)%,说明大部分细胞仍然处于静止期.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分离的h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结论 hMSCs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在体外传代培养可维持良好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hM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培养体系中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增殖和miRNA-155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MSCs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表面标记CD11b/c、CD34、CD44和CD90;分别通过成骨和成脂诱导鉴定MSCs的分化潜能。免疫磁珠分选SD大鼠脾T淋巴细胞,并行纯度及活性检测。以SD大鼠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丝裂霉素C灭活的Wistar大鼠单个核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建立单向MLR培养体系。CCK-8法检测MSCs对MLR中被激活的 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ea1-time PCR法检测MSCs对MLR中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CD44及CD90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8.9%±0.8%)、(98.1%±0.9%),而CD11b/c及CD34的阴性细胞数分别为(85.1%±0.6%)、(98.0%±0.8%)。培养的MSCs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所分选的T淋巴细胞纯度为(91.9%±1.2%)。MSCs可明显抑制单向MLR培养体系中激活的 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miRNA-155表达,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MSCs能够降低被激活的 T 淋巴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这可能在MSCs调节T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Immunomagnetic beads were magnetic particlescoated with-monoclonal antibody. They could specifi--.cafly combine with target substances and enable thelatter to respond to magnetism. When they were putinto a magnetic field, the magnetic beads binding thetarget substances were retarded thereby being separated from other elements. Matters of interest couldbe purified and enriched by this technique. Themethod has been used to separate different kinds of 'bone marrow (BM) and blood cells, tumor ce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人足月胎儿的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人脐带组织MSCs(UC-MSCs)、胎盘组织MSCs(PL-MSCs)和胚胎组织MSCs(FT-MSCs)体外增殖能力和成脂分化潜能,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人足月胎儿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出UC-MSCs和PL-MSCs,FT-MSCs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取第3或4代MSCs进行检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UC-MSCs、PL-MSCs和FT-MSCs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取3种组织来源的第3代MSCs进行成脂诱导,诱导18 d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的成脂能力。结果:从3种不同组织中均可获取梭形贴壁的MSCs,表面标记物CD44、CD73、CD90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14、CD34和CD45均为阴性表达;FT-MSCs增殖能力明显强于UC-MSCs和PL-MSCs(P<0.01),FT-MSCs、UC-MSCs和PL-MSCs的增殖指数(PI)分别为(36.66±1.30)%、(18.23±1.10)%和(10.03±1.20)%,3种MSCs的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MSCs经过成脂诱导液诱导后,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但是UC-MSC s体外成脂能力(油红O染色阳性率)明显强于FT-MSCs和PL-MSCs(P<0.01)。结论: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在形态和细胞表面标记物等方面相似,FT-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增殖活性,UC-MSCs具有更强的体外成脂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克隆的体外长期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贴壁生长的基质干细胞以套环法消化分离,扩增培养,待细胞融合,传代培养。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表面标记、克隆形成能力和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的潜能。结果克隆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传代20代以上,表达CD13、CD29、CD59,不表达CD11、CD14、CD31、CD34、CD45、CD80、CD86、CD117、HLA-DR;传代17代时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结论该培养条件能有效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并保持分化潜能;克隆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定向趋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分离和培养hMSC,分别加入不同条件培养基进行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抗原表达.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趋化hMSC的细胞模型:在Transwell培养板下腔接种5×105 ECV-304细胞并用3%H2O2(终浓度为0.01 ml/ml)处理1 h后,上腔内接种1×105 hMSC,为损伤细胞+hMSC组;同时设未损伤细胞+hMSC组(Transwell板下腔接种未经H2O2处理的ECV-304细胞,上腔内接种hMSC)和单纯hMSC组(Transwell板下腔不接种ECV-304细胞)作为对照.培养12 h后苏木精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细胞Transwell上腔迁移的hMSC数.另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2O2处理1 h的ECV-304细胞(H2O2处理组)和未予H2O2处理ECV-304细胞(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结果 hMSC经加入不同条件培养基诱导后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MSC CD29、CD44、CD90和CD106抗原呈阳性表达,CD31、CD34、CD45和CD49b抗原呈阴性表达.损伤细胞+hMSC组发生迁移的hMSC数为(8.00±0.22)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未损伤细胞+hMSC组[(0.20±0.05)个/高倍视野,P<0.01]和单纯hMSC组[(0.00±0.00)个/高倍视野,P<0.01].H2O2处理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VCAM-1浓度分别为(69.2±3.5)、(114.0±7.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3.6)ng/ml,P<0.05;(97.2±5.0)ng/ml,P<0.01].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可趋化hMSC定向迁移到损伤血管,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的趋化因子MCP-1和VCAM-1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ong-term in vitro culture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 and their phenotyp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METHODS: Adherent hMSC colonies were digested by 0.25% trypsin-EDTA with a clone cycle for in vitro subculture. Flow cytometry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phenotypes of the cells. Their committe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to neurons, clone-forming ability and growth curves were all investigated. RESULTS: hMSCs could be subcultured under this culture condition for 20 passages, expressing CD13, CD29 and CD59 but not CD11, CD14, CD31, CD34, CD45, CD80, CD86, CD117 and HLA-DR. The cells could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when subcultured for 17 passages. CONCLUSION: hMSCs can be efficiently expanded under this culture condition, and the colony-derived hMSCs can maintain th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s and retain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股骨干骨髓,采用贴壁法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传代,观察经5 氮胞苷(5 azacytidine,5 Aza)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检测其α 肌动蛋白(α actin)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干细胞贴壁呈集落生长,5 Aza诱导后的骨髓干细胞形态类似心肌细胞,α actin和cTnI表达阳性。结论:骨髓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心肌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