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左西孟旦(Levo)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效果。方法 选取 75 例 ADHF 患者, 随机均分入实验组(Levo 组、 rhBNP 组)及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观察并比较 3 组患者用药 72 h 后心率、 呼吸频率、 24 h 尿量、 6 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及用药 1 周后血浆脑利钠肽 (NT-proBNP)、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 72 h 后各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降低、 24 h 尿量及 6 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 (P < 0.05); 用药 1 周后各组 NT-proBNP 均下降、 LVEF 均上升 (P < 0.05), 但治疗前后 LVEDD 无明显改变 (P > 0.05); 治疗后, Levo 组与 rhBNP 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多巴酚丁胺组更明显 (P < 0.05), 但 Levo 组与 rhBN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 室性早搏, 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多巴酚丁胺相比, Levo 与 rhBNP 治疗 ADHF 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顽固性心衰(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RHF病人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BNP组,每组39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rhBNP组给予rhBNP治疗,先在10 min内匀速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5 μg/kg,随后以0.01μg·kg-1·min-1维持静脉泵入(至少10h泵入),每次总量0.5 mg,隔3d再重复给药1次.第2次用药后7d,比较两组病人的心功能分级、脑利钠肽(BNP)和肌酐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rhBNP组心功能改善36例,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例(71.79%,P<0.05).两组病人用药后心率减慢,舒张压、肌酐和BNP降低,LVEF提高,LVEDD减小,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且rhBNP组心率、舒张压、LVEDD、血肌酐和BNP水平的降低,和LVEF的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P<0.001).rhBNP组发生1例低血压和1例低血钾,对照组发生2例低血压和1例室性心律失常,两者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再静脉给予两次rhBNP(间隔3d),可以进一步改善RHF病人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浆BNP和血清肌酐水平,使疗效提高,但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ABCDE)及PC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90s匀速静脉注射冲击量1.5 μg/kg,0.0075μg ·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48 h;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利肽(BNP)、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利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观察治疗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BNP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血浆BNP及cTnI水平(均P<0.05);能显著缩小LVEDV及LVESV,提高LVEF(均P<0.05);能降低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rhBNP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心室重构、心肌缺血并减少30d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MI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韩瑞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40-334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36例STEMI患者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比较三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室壁运动积分(WMS)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LVEF、CI和W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Ⅲ组的LVEF、CI和WMS均高于Ⅰ组(均P<0.05),Ⅲ组BNP水平较Ⅰ、Ⅱ组均有所下降(均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水平,40 mg/d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王琪  王小明  李洪生 《河北医药》2009,31(18):2428-242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左室功能和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组(A组)和单纯缬沙坦治疗组(B组),每组30例,随访12个月,观察心功能指标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随访期无死亡,2例分别因心力衰竭加重和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治疗组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缩短(P〈0.05),血浆脑钠肽浓度降低(P〈0.05)。结论长期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防止心肌重塑,其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6.
章琦  胡立群  尹长森 《安徽医药》2009,13(9):1105-110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用福辛普利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24周后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疗效。方法已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将CHF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d-1缬沙坦80mg·d-1,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d-1。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4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血压、血浆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DD、LVESD减少呈正相关,而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结论联合应用福辛普利与缬沙坦能更好地改善预后,阻滞心室重建、降低血浆BNP水平,其临床疗效更佳。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共65例AMI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人选,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加基础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收集入院24h内和治疗2周后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缩短分数(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Killip分级、LVEDD、LVFS和LVEF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功能Killip分级、LVEDD、LVFS和LVEF改善更显著(P〈0.05或P〈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思洁  刘宇  张思明  高磊  付华 《河北医药》2011,33(12):1802-1803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后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磷酸肌酸(CP)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出现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g/d,疗程14d。比较治疗前后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LVEDD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BNP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组减低更显著(P〈0.05),2组治疗过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参附注射液50~80 ml加入盐水或糖水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1.7%)高于对照组(70.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DD明显缩小(P<0.05)、LVEF显著提高(P<0.01)、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好,能明显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83-1385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CHF患者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级.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给予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静脉取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浆中BNP浓度,并测定治疗前后的生化全套、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将BNP与心超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所有CHF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也均有相应的改善(均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能降低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并能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5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珍  林琍  宗文霞 《医药导报》2012,31(6):724-727
摘 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血浆脑钠肽(BNP)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心衰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治疗和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8226;d-1,po,qd。2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脂、血浆BNP、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821,P<0.01);随着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下降而升高,呈明显负相关(r=-0.730,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失访2例,最后观察58例)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8.3% (P<0.05);两组BNP、hsCRP水平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治疗组变化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并发心衰患者BNP及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心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5例AD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24 h。比较两组治疗后7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B型利钠肽(BNP)、24 h尿量和NYHA心功能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BNP和24h尿量均较前有明显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LVEF、BNP和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LVESD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54.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23%和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ADHF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应注意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监测入院后、治疗1周、4周患者血浆BNP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血浆BNP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周两组患者血浆BNP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BNP及TNF-a水平。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脑钠肽(BNP)的浓度;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螺内酯组(42例),3周和3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后3周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螺内酯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MI患者在梗死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周和3个月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而螺内酯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螺内酯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而后者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AMI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66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BNP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浆BNP、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的加重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NP与LVEF呈负相关(γ=-0.652,P〈0.01),BNP与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呈正相关(γ=0.578,0.592,0.613,P〈0.01);发生事件组(22例)血浆BNP(222.43±13.43)ng/L,明显高于未发生事件组(44例)血浆BNP(133.49±25.28)ng/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44例未发生事件组CHF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增高,心胸比值降低(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心脏结构相关,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可作为CHF诊断、病情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观察组采用阿替洛尔与硝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56d后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和LVESD、LVEDD均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水平和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洛尔联合硝苯地平针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各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心功能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各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的下降水平与LVEDD缩小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5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含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3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分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NP均下降(P〈0.05),而曲美他嗪组降低更加明显,且BNP、LVEF、C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对扩张性心肌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