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HBV DNA、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结核患者在胸腺肽-alpha1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与TNF-α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66例肠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alpha1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提取肠结核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个体中TNF-α-238、-308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态性与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alpha1治疗后,统计结果显示在治疗第16周结束时,TNF-α-308GA+AA基因型组合的患者中CD3+、CD4+、CD8+、CD4+/CD8+、NKcells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308GG基因型以及TNF-α-238多态性位点免疫学检测值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肠结核患者胸腺肽-alpha1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着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HBV基因型分布与慢性乙肝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其亮  李旭 《安徽医药》2010,14(7):781-783
目的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57例(61.3%),B型16例(17.2%),B/C混合型20例(21.5%);C、B和B/C基因型HBV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两组中C型比例分别为66.2%,45.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C、B和B/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9.0%(45/57),68.8%(11/16),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与B型和C型基因患者在HBV-DNA和ALT水平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有少量的B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HBV在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方面较B型和C型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清及羊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取胎膜早破患者67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正常的4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MMP-9、血清及羊水中的TNF-α水平,产后对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1)研究组羊水中TNF-α和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TNF-α无明显差异(P〉0.05);(2)研究组中破膜时间〈24h组血清中MMP-9水平显著低于≥24h组(P〈0.05),羊水中TNF-α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MMP-9水平在重度和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显著(P〈0.05),羊水中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MMP-9和羊水中TNF-α水平可判定是否存在绒毛羊膜炎,其血清MMP-9水平的高低,还可以判定破膜时间长短和绒毛羊膜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张维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174-175
目的探讨大黄浸液灌肠治疗慢性乙型性肝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大黄浸液灌肠组、阳性对照组。观察患者肝功能状态机、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结果大黄浸液灌肠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性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大黄浸液灌肠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仅水平,从而减轻肝损伤,保护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清除或减少肠道细菌,减少内毒素生成、吸收和肿瘤坏死因子仪表达,以及抑制肝炎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组织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124例(分轻、中、重3个亚组)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4例,进行肝活检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Masson三重染,同时进行血清nt1896突变株和野生株检测。观察2组HBV前C区G1896A变异检测结果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G1896A变异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单纯G1896A变异阳性者(M)感染的百分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株和野生株混合感染者(Mix)与单纯野生株感染者(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总的变异率和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中、重度各组中,变异株感染者与野生株感染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的加重,前C区的突变株感染占优势;原发性肝癌存在前C区突变;前C区G1896A变异不影响相同病理分级、分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及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水平及肝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转阴率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肝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膦甲酸钠注射液联合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α-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均做肝功能检测,以及血、尿常规检测。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BIL)、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病毒指标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为11.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型肝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4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组、失代偿组;22例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LPS,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血清LPS与TNF-α依次明显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内内毒素生成和吸收增多,其血清LPS、TNF-α生成和吸收增多,细菌易位的发生率增加,可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患者均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HBVDNA降低2—5logL率为B基因型组分别为83.3%、83.3%、16.67%;66.67%、75.00%、25.00%;C基因型组分别为45.83%、47.92%、45.65%;35.42%、39.58%、41.67%。B基因型组与C基因型组比较.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血清转氨酶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随访观察疗效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腹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TNF-α、IL-8、IL-18的水平,其中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24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未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24例,并与24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TNF-α、IL-8、IL-18的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者及对照组,未合并SBP者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TNF-α、IL-8、IL-18明显升高,TNF-α、IL-8、IL-18参与了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SBP的发生与发展,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的TNF-α、IL-8、IL-18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其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3例HBeAg阳性和8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活检,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同期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0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25,P>0.05;r=0.164,P>0.05)。8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326,P<0.01;r=0.267,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可作为抗病毒药物选择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为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1次/d;B组28例为对照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治疗,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在改善肝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早期预防和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3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60例、中度140例、重度60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患者HBV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患者HBV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DNA水平患者的TBil、AI』、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变化对肝硬化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测定4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及骨密度,并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质疏松组(OP)较非骨质疏松(NOP)升高更显著(P<0.05),OP组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升高导致骨吸收增强,参与了肝性骨病的发生,降低体内IL-1β、TNF-α及尿Crosslaps水平对HBD防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TTV DNA阳性者的临床分型和肝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肝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TTV与肝损伤的关联性,方法:对93例血清TTV 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中10例单一TTV笔DNA阳性慢性非甲-瘐型肝炎(HNA-G)的肝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均有一定比例的TTVDNA阳性,以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多见,可呈T TV+HAV,TTV+HBV,TTV+HEV,TTV+HAV,TTV+HBV+HCV,TTV+HBV+HEV,TTV+HBV+HGV重叠感染,与HBV重叠感染可有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之临床类型,半日一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在肝脏慢性损伤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引起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PA、CHE、TBA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健康对照者和236例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其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同时检测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TBA水平(慢性轻度肝炎组除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在慢性重度肝炎与肝硬变阶段达最低水平。结论检测血清PA、CHE、TBA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GSH组),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玻璃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结果:CHB患者血清ALT、AST、HA、C-Ⅳ、LN和TGF-β1、TNF-α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升高(P<0.01)。采用GSH治疗8周后ALT、AST、HA、C-Ⅳ、LN和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GSH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具有抗炎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25例服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的临床治疗过程。结果 25例患者中,核苷类药物治疗疗程不足12个月8例(32.0%);患者自行停药23例(92.0%),在医师指导下停药2例(8.0%);17例(89.5%)患者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停药时19例(76.0%)患者HBVDNA〈1.00×103copies/ml,其中病情复发时17例(89.5%)患者HBVDNA〉1.00×103copies/ml;肝硬化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病情复发时加重的比率分别为91.7%和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16.0%)患者死亡。结论大部分服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病情复发,部分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停药后病情复发病例应再次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