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比较长效降压制剂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 ,并观察二药对24小时血压节律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门诊病人 ,年龄40~70岁 ,坐位DBP95~115mmHg;SBP≥160mmHg,经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无严重内科疾病 ,无钙离子拮抗剂禁忌证。1 2方法 :2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停服降压药、服用安慰剂两周后符合上述条件的随机进入实验。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 ,分为非洛地平组10例 ,男5例 ,女5例 ,年龄(56±6)岁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0例 ,男6例 ,女4例 ,年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CBP)和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诊室血压测定方法。考察62例高血压患者经国产苯磺酸氨氟地平治疗4周前后24h血压、白昼及夜阀平均血压等的变化,并计算谷峰比值。结果治疗4周后.CBP、24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降低。总有效率为89.5%。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h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分别为77.23%和72.36%。结论每日1次口服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可维持24h平穗降压。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8,(2):261-263
目的观察优化苯磺酸氨氯地平服药时间对高龄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起床后2 h内的收缩压的平均值与夜间最低收缩压前后1 h的平均之间的差值)及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80岁且晨峰血压≥35 mmHg高血压患者68例,分成优化组[34例,年龄(83±3)岁,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1),睡醒即刻及空腹服药]和对照组[34例,年龄(82±2)岁,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1),起床后60 min,早餐后服药],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峰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优化组较对照组晨峰血压和白天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优化苯磺酸氨氯地平服药时间能显著降低晨峰血压和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非洛地平缓释剂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每组50例。规范治疗4周,比较不同药物对清晨自测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自测SBP、自测DBP、24hSBP、24h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对血压晨峰的影响明显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24h平均血压及清晨自测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血压晨峰的改善情况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和硝苯地平控释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高血压晨峰现象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对照组(替米沙坦组),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平均SBP和DBP,清晨SBP和DBP,白天平均SBP和DBP,夜间平均SBP和DBP,MBPS的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具有晨峰现象的H型高血压与早期肾功损害关系.方法 选择已确诊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1]者共210例,对这些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108例)和非晨峰组(102例),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155.7±14.6)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60.4±15.5)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47.7 ±16.5) mmHg]、收缩压晨峰[(35.4±7.2) mmHg]、尿β2-微球蛋白[(1.11±0.31) mg·L-1]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86±1.04) mg·L-1]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血压晨峰者较非血压晨峰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比较两种药物对BPV的影响。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5),但在控制BPV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要优于非洛地平缓释片(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理想的控制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钙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以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58)和非晨峰组(n=48),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比较两组C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别.结果 晨峰组CCA-IMT显著大于非晨峰组[(1.27±0.12)mm与(0.92±0.33)mm,P<0.05)];晨峰组Ⅱ级及Ⅱ级以上严重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72.15%与54.21%,P<0.01);CCA-IMT与年龄(r=0.28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r=0.368,P<0.001)、晨峰血压(r=0.768,P<0.001)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正>从以往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资料充分显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多有时辰规律,约40%的心肌梗死和29%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而此时段脑卒中的发生更是平时的3~4倍。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血压变异性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共识,血压晨峰开始被认为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强调抑制晨峰高血压的发生,以减少与此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成了不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动脉缓冲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24hABPM结果将97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晨峰变异〉10mmHg为晨峰组,余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血压和血管超声检查测得动脉横断面的顺应性(CSC)、动脉可扩张系数(VD)和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功能(FMD)。结果晨峰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保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而且晨峰组的睡-谷晨峰变异幅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IMT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的动脉横断面的顺应性、动脉可扩张系数和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功能均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和动脉缓冲功能密切相关,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效果。方法:将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晚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服药4、8周后分别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血压。结果:120例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4、8周后高血压晨峰值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高危人群血压晨峰现象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高血压在诸多危险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研究报道,高血压患者约26.5%合并脑卒中,并且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生物节律,即与血压的晨峰现象有关。因此,掌握高血压的生物节律,对控制高血压症状,降低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压晨峰现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者90例分为新诊断高血压(A组,38例)、“白大衣”高血压(B组,20例)和血压正常(C组,32例)三组,分析血压晨峰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与B、C组相比,A组血压晨峰现象更显著、腰围粗、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三酰甘油(TG)高(P<0.05).“睡眠-谷”血压晨峰和“觉醒前”血压晨峰与年龄、腰围、高血压和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和高LDL浓度人群的血压晨峰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阿折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阿折地平片(8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12用,分别监测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对血压和BPV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阿折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均能有效地降低24h收压缩(SBP)、24h舒张压(DBP)、24hSBPV和24hDB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降低24hSBP和24hDBP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控制BPV方面,阿折地平片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P〈0.05)。结论阿折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是理想的控制血压和BPV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阿折地平片在控制BPV方面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更适用于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盐酸阿罗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现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6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轻中度高血压且焦虑自评量表(SAS)诊断为焦虑状态的患者共10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阿罗洛尔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1月后评价血压控制情况,MBPS及SAS评分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平均血压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PS水平、心率下降水平、焦虑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应用盐酸阿罗洛尔片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清晨血压水平,同时可以改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MBPS组(98例)和非MBPS组(8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且MBPS组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两组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舒张压变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的LVMI、CCA-IMT、ICA-IMT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QT、QTc、QTd、QTcd均较非MBPS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晨峰现象,且更易出现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血压变异性(BPV)、血压晨峰(MBPS)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探讨服药时间与高质量降压间的关系.方法 将61例高血压病l级患者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段服药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IMT.结果 3组经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晚服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较早服药组高(P为0.031).晚服药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较早、中服药组均高(P分别为0.036、0.003),而MBPS较早、中服药组降低(P分别为0.047、0.008).3组间IMT无明显差异.结论 晚间服药能使夜间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减少血压晨峰,但也增加BP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