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查清白纹伊蚊在辽宁省北部城市的孳生、分布情况。方法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法结合诱卵器法;成蚊调查采用人诱法。结果仅朝阳市有白纹伊蚊分布,幼虫密度容器指数13.54%,房屋指数3.24%,布雷图指数0.53;成蚊密度最高为11.0只/人工小时。结论截止到本次调查,白纹伊蚊在辽宁省仅朝阳市和大连市有分布,其分布的西北边界是朝阳市;辽宁省白纹伊蚊的主要来源是外部输入;白纹伊蚊在辽宁省能否越冬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状况,为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方法在2018年4-11月每月中旬开展调查,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容器指数法(CI)、房屋指数法(HI)监测,成蚊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在调查时段的每月均有活动,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BI=18.70、CI=21.40、HI=18.70),帐诱指数为13.00只/(帐·h);伊蚊幼虫密度居民区住户外(BI=16.20)>居民区住户内(13.91)>公园/绿化带(5.36),成蚊密度居民区住户外(帐诱指数7.00)>公园/绿化带(5.25)等。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6-8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与预警和环境综合治理,以及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天津港区及周边地区白纹伊蚊的存在情况;方法 集卵器采集法和人工诱捕法。结果 12个采集点共捕到白纹伊蚊89只,收集到的蚊子幼虫共羽化出白纹伊蚊139只;结论 白纹伊蚊在天津港区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存在。说明这一地区的气候环境完全适合白纹伊蚊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白纹伊蚊在大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登革热流行趋势分析表明 ,其流行区在不断扩大 ,强度和频度亦在增加 ,处于流行上升阶段 ,所以 ,登革热已成为人类重要的虫媒传染病。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也是乙型脑炎的媒介。它分布广 ,与人的关系密切 ,不但能传播疾病 ,而且还骚扰人、畜 ,是重要防制的蚊种之一。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地开展了白纹伊蚊的调查研究和防制工作。为摸清白纹伊蚊在大连的滋生分布情况 ,对三橡胶厂、机车厂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调查 ,结果表明 ,白纹伊蚊是通过日本进口旧轮胎及集装箱进入大连 ,并在轮胎中滋生分布扩散。近年来 ,白纹伊蚊密…  相似文献   

5.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该蚊主要孳生在小型积水容器,以卵越冬。为了解白纹伊蚊在沈阳市的分布情况,2008年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浙江省白纹伊蚊分布区进行调查,掌握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主要采用人工小时法,对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室内成蚊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白纹伊蚊是湖州地区主要优势种,占总量的52.9%,5~6月为活动高峰。嘉兴地区的白纹伊蚊为当地亚优势种,所占比例为24.2%,6~9月为密度高峰。宁波、舟山、温州以及衢州白纹伊蚊活动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白纹伊蚊在我省广泛分布,应进一步加强白纹伊蚊监测工作,并采取有效综合控制措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指导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10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攀枝花市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8月(BI=51.82、CI=21.51、HI=30.45),叮咬指数为25.67只/(人·h)。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环境整治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白纹伊蚊在西北地区的分布。方法帐诱、人诱法、畜诱法、网捕法和文献资料收集。结果白纹伊蚊在陕西省除陕北黄土高原外遍布大部分地区;甘肃省仅在文县、康县、徽县、成县和两当县发现有白纹伊蚊;在宁夏和青海采集的大量标本中没有发现白纹伊蚊。结论白纹伊蚊在西北地区分布的界限有向西扩大。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丹东浪头港作业区进行蚊类本底调查时发现了白纹伊蚊,进一步查明是随旧轮胎传入,且连续14年进行监测,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种群在湖北省各地不同生境、不同积水容器中的孳生分布特点,为控制登革热媒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9年6~10月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自然村两种生境进行登革热主要媒介横断面调查,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幼虫密度;成蚊调查使用人帐诱捕法.结果 各地月平均BI、CI和HI 6月最高,分别为44.7%、20.5%和26.5%,10月份最低,呈逐月下降趋势;农村自然村平均BI(28.2%)和HI(21.2%)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小区;积水容器城市居民小区以暂时性容器为主,农村自然村则以永久性容器主.永久性容器平均CI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暂时性容器平均CI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湖北省登革热主要媒介监测仅发现白纹伊蚊.结论 湖北省白纹伊蚊种群分布特征因不同积水容器、不同城乡环境而异,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存在由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感染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地理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人诱法,用口吸吸蚊管、电动吸蚊器捕捉停落在人体上吸血的雌蚊,采用捕虫网捕捉雄蚊。结果在甘肃省长江流域调查两当县、徽县、成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和武都区,其中两当县、徽县、成县、康县发现有白纹伊蚊孳生,其他县未发现。调查各类孳生生境49个,有白纹伊蚊孳生的8个,占16.33%,孳生生境以废旧轮胎收购加工厂为主。结论对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地理分布调查,为我国白纹伊蚊西北界限的重新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自然种群白纹伊蚊幼虫在广州地区的孳生分布特点,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4、2005年不同场所孳生白纹伊蚊的积水容器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获取的与分布特征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广州地区,孳生白纹伊蚊幼虫的各种积水容器在不同场所的分布比例有很大差异,其中居民区的水生植物容器所占比例最大,为44.68%;各种环境场所均具有其不同的孳生白纹伊蚊积水容器种类分布特征。结论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的分布特征因不同环境而异。摸清白纹伊蚊幼虫在不同场所的分布特征及各类孳生白纹伊蚊积水容器在不同场所的重要性,对有效监测与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宝鸡市区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密度情况。方法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白纹伊蚊西北边界调查的合作单位,根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调查方案》,幼虫用孳生地调查法,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密度;成蚊调查使用诱蚊诱卵器法、人诱法、帐诱法、诱蚊灯法。结果对市区7类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蚊虫孳生地及蚊幼虫、成虫密度监测。孳生地共检查各类储水容器642个,阳性率为48.75%,容器指数为52.36,房屋指数为58.12,布雷图指数为71.73;成蚊调查连续3个月(7-9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625个,阳性率为12.52%,全部为白纹伊蚊;布蚊帐24帐次,密度为11.17只/人工小时,捕获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76.12%);布放诱蚊灯16个,8、9月蚊虫密度分别为1.09和0.89只/(灯.h),捕获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占77.19%,白纹伊蚊占4.35%。结论白纹伊蚊在宝鸡市普遍存在,帐诱、人诱、诱蚊诱卵器调查均显示白纹伊蚊为我市优势蚊种;时间高峰均以8月份为发生最高,密度较高,我们应该重视对该蚊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白纹伊蚊在陕西省分布的西北边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结果白纹伊蚊在宝鸡、韩城市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环境,在陇县、铜川市主要分布于废旧轮胎堆放处等特殊场所,宜君、黄陵、宜川等县未发现白纹伊蚊。该蚊活动高峰宝鸡市在8月,韩城市在9月。温度可能是决定白纹伊蚊分布北界稳定的限制气候因子。结论白纹伊蚊在陕西省分布的西部边界到宝鸡市,北部边界到陇县、铜川市(王益区)、韩城市连线地带。白纹伊蚊监测采用帐诱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可获得可靠结果,诱蚊灯法不适宜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本调查也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两种重要登革热媒介蚊虫的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种间关系。方法 在温度 2 5~ 2 8℃、RH 65 %~ 80 %、光周期 (L∶D)12∶12的实验条件下 ,将两种伊蚊Ⅳ龄幼虫各 10 0条混合饲养 (亲代P0 ) ,用电动吸蚊器吸取各代成蚊约 10 0 0只进行分类观察。结果 在各代中 ,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大于埃及伊蚊 ,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到子 2代 (P2 )时 ,该混合群落中已经观察不到埃及伊蚊。结论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关系 ,并以白纹伊蚊优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香茅醛作为一种可能的空间驱避剂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风洞系统内测试香茅醛不同剂量浓度诱导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反应及对宿主定向行为的影响。在密闭空间中,分别以0.013~0.250μg/cm3浓度的香茅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测定其感受、定向寄主的能力。结果香茅醛高浓度(96%)对白纹伊蚊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低浓度(3.0%~6.0%)则有一定的引诱作用。12.0%~96.0%浓度的香茅醛溶液对白纹伊蚊正常感受宿主气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于此浓度,抑制效果明显下降。白纹伊蚊在0.013~0.250μg/cm3浓度的香茅醛气味空间处理24~96 h后未影响其正常感受宿主气味的能力。结论香茅醛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对白纹伊蚊定向宿主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且这种抑制具瞬时性。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不同地理株对敌敌畏等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动态,为指导灭蚊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金华市淡色库蚊对氯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1.5倍;绍兴市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1.2倍;各调查点淡色库蚊对其他一些化学杀虫剂均处于低抗水平;金华市白纹伊蚊对敌敌畏已产生高度抗性,抗性倍数为22.8倍,对氯菊酯和胺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3.4和11.4倍;宁波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7.2和11.8倍;义乌市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抗性倍数为28.8倍,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9.7和18.4倍;各调查点白纹伊蚊对其他一些化学杀虫剂均处于低抗水平。结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各地理株对8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菊酯类最高,应加强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监测及科学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