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在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9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正畸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增大4.2°,ANB角增加5.4°,NA-PA增加5.0°,A-VL增加6.1mm,SNB角减少1.2°,B-VL减少0.2mm,1-SN增加6.2°。结论:前方牵引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同时可导致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对照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拔牙间隙关闭,安氏Ⅲ类错纠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下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SNA平均增加1.40°,SNB平均减少2.50°,ANB增大3.90°。对照组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SNA平均减少0.12°,SNB平均增加0.27°,ANB减少0.15°。Ⅲ类骨面型仍存在。结论在恒牙早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安氏Ⅲ类错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方生长,可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用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矫治后,SNA角增大3.5°,SNB角减少1.0°,ANB角增大4.5°,覆盖增加5 mm。上唇相对E平面向前,下唇相对E平面更靠后。结论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使前牙反牙合解除,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法观测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正畸矫治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特别是上颌骨的位置变化。方法 对6例采用正畸联合牵引成骨术前牵引矫治严重上颌后缩的患者,采用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法进行研究。以S点为基准,重叠头影侧位定位片上的SN连线,并将治疗前的OLp线转移到治疗后的定位片上,测量8项指标。结果 覆盖平均由- 6 .37mm变为1.9mm ,平均增大8.2 7mm ,统计学分析差别有显著性(P <0 .0 1) ;上颌骨平均前移2 .2 7mm ,治疗前后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上切牙切缘平均前移4 .97mm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下切牙舌倾,下颌骨有一定程度的向下向后旋转。结论 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法,可以很明确的反映上颌后缩以联合法矫治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在矢状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本研究中,上颌后缩患者反牙合的矫治主要因上颌骨、上切牙的前移而解除,但下颌骨和下切牙位置的变化,提示选择适应证时应避免上颌后缩同时伴有高角和(或)下颌后缩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在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9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正畸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增大4.2°,ANB角增加5.4°,NA-PA增加5.0°,A-VL增加6.1mm,SNB角减少1.2°,B-VL减少0.2mm,1-SN增加6.2°。结论:前方牵引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同时可导致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以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矫治前牙开畸形的治疗后变化,并对开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结构变化进行比较。治疗组均为不拔牙病例(4男12女),治疗前后平均年龄为18.1岁和19.8岁。由于正常人群垂直向关系存在较大的变异,设立N1N2两个正常对照组。N2组为覆深度指数(ODI)在均值±标准差范围内、具有前牙开倾向的骨面型者。测量方法为同时描画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将其输入计算机,测量39个相关角度值,一周后,再次测量,取两次结果的均值,并以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由于AB-MP角度增大使得ODI值增加…  相似文献   

7.
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联合治疗骨性 类错的疗效。方法 应用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对 15例 (平均年龄 10 .5岁 )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骨性 类错进行治疗 ,并比较治疗前后的面型及 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 经过 4~ 11个月 (平均 6个月 )的牵引所有患者的侧貌明显改善。平均 SNA角增大 3.2 7°,上颌长度增加 2 .5 7mm,SNB和 SND分别减少 1.0 5°和 1.2 1°,下面高 ANS- Me增加 2 .86 mm。结论 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能刺激上颌发育 ,有利于骨性 类错的矫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经国产推杆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下颌后缩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变化。方法 :经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大致排齐上、下牙列后 ,用国产推杆式下颌前移矫治器对 8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 ,并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国产推杆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 5 7个月 (平均 6个月 )后 ,磨牙Ⅱ类关系矫治为I类关系 ,深覆盖减少了 6 .9mm ,下颌骨的变化最为显著 ,其中SNB角增加了 2 .5 0 ,下颌升支高度 (Co Go)、下颌总长度 (Co Pg)、下颌体长度 (Go Pg)以及Pg到OLp平面的距离分别增加了 3.8mm、6 .5mm、3.8mm和 3.1mm。另外 ,上颌骨的生长受到一定抑制 ,SNA角由 82 .4°减少到 81.0°。矢状方向上ANB角减少了 3.7°,Wits值减少了 1.7mm。结论 :国产推杆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促进了下颌骨生长 ,抑制了上颌骨生长 ,使得下颌骨长度得以增加 ,再加上上颌牙列的远中移动 ,下颌牙列的近中移动 ,从而实现了Ⅱ类错的根本改正 ,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牙早期及恒牙早期两个不同矫治时机对治疗安氏Ⅲ类错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6个月,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6例患者的上颌骨移位均有显著性变化,SNA增大2.2°±0.3°,A点前移3.3mm±1.3mm,上中切牙切端唇向移动3.8mm±1.2mm,其中替牙早期组表现更多的骨骼、更少的牙齿改变。结论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是简便、有效的安氏Ⅲ类错治疗装置,在替牙早期比恒牙早期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上颌骨牵引成骨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前移上颌骨后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DO矫治14例上颌骨发育不足病例,牵引前后分别拍摄正中(牙合)位及发ⅰ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腭咽部组织的变化;同时采用吹气试验及语音清晰度测听比较牵引前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变化。结果:上颌骨平均前移11.39±7.15 mm。X线片测量结果显示:软腭厚度明显小于术前;咽腔深度较术前明显增大;而软硬腭夹角、静止位软腭长度及发音位有效软腭长度均明显高于术前;软腭上抬高度无明显降低;牵引前7例腭咽闭合者有2例引起腭咽闭合不全。7例腭咽闭合不全者牵引后腭咽最短距离平均增大2.5 mm。不捏鼻及捏鼻吹气试验持续时间牵引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语音测听显示语音清晰度牵引前后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对Crouzon综合征患者牵引后腭咽闭合变得更具生理性,且语音清晰度得到提高。结论:上颌骨牵引成骨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腭咽闭合功能障碍,但牵引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引起腭咽闭合不全。对Crouzon综合征患者牵引后腭咽闭合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东方人预成直丝弓矫治器(OPA-K直丝弓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4~23岁安氏Ⅲ类错患者15名,应用OPA-K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减数治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矢状方向上,SNA和ANB分别增加1.46°和1.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NB的变化无显著性。同时,U1-NA和U1-SN分别增加4.44°和8.49°,U1-NA增加2.09 mm,L1-NB和L1-MP分别减小5.64°和5.51°,L1-NB减小2.14 mm,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上,SN-MP和Y轴的变化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OPA-K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金林  朱斌  刘正彤 《口腔医学》2012,32(8):474-476,504
目的采用Empower双核自锁矫治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16.5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Empower双核自锁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后移动(7.85±1.26)mm、(5.31±1.16)mm,根尖分别向后移动(1.52±1.38)mm、(1.32±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磨牙分别向前移动(1.80±0.21)mm、(1.90±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1/SN,U1/PP角在治疗后分别减小(16.00±4.64)°和(15.21±4.55)°,L1/MP角上下唇一审美平面距在治疗后也明显减小,Z角增大(6.5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SNB,MP/SN无显著差别。结论 Empower双核自锁矫治器能有效矫治双牙弓前突,上下前牙回收明显,而磨牙前移较少,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在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他附加装置的条件下,可以很好地控制支抗。  相似文献   

13.
头影测量的应用日趋普遍,但是,对于腭咽部X线解剖结构的测量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对88名正常人,17名Ⅲ度腭裂修补术后病人及10名先天性上颌骨发育不全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人的头颅侧位片上腭咽部X线解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组的SN—PNS和ANS—PNS—u角之间无显著差异;腭裂组软腭长度明显减小,而其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腭裂组与正常人组的咽深度无显著差异,而非腭裂组病人的咽深度则明显小于其他两组。因此在腭裂术后病人腭咽闭合功能不佳的情况下,采用整个上颌骨前移来矫治上颌骨发育不全是不恰当的,应考虑选用上颌骨前份截骨术.  相似文献   

14.
前方牵引器治疗安氏Ⅲ类错He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安氏Ⅲ类错前牙反中颌骨和牙齿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对17例安氏Ⅲ类错替牙早期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年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分析.结果治疗后SNA角增大3.03°,ANB角由-3.31°增至1.02°,NA-PA角增大3.02°,有显著性变化.治疗后2年发现SNA角增大4.24°,A'-Ptm'增加3.4mm.结论上颌前牵引治疗后上颌基骨明显、稳定地增长,下颌骨仍有继续向前生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术后前牙反与非唇腭裂前牙反患者对前方牵引治疗反应的异同,以利于UCLP前牙反的治疗。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UCLP术后前牙反患者18例,年龄(9·6±1·2)岁;非唇腭裂前牙反患者18例,年龄(9·8±1·4)岁,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使用前方牵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前方牵引治疗后UCLP组SNA增加1·45°,A-TFH增加2·19mm,非唇腭裂组SNA增加1·42°,A-TFH增加2·12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LP组SNB减小2·18°,ANB增加3·64°,MP/SN增加2·78°,LL-EP增加0·88mm;非唇腭裂组SNB减小1·32°,ANB增加2·68°,MP/SN增加1·47°,LL-EP减小1·37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前方牵引治疗,生长发育高峰前期UCLP术后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患者与非唇腭裂前牙反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软组织面型得到改善。两组上颌骨对治疗的反应相似。UCLP组较非唇腭裂组颌间关系改变大,下颌向后向下旋转多;UCLP组患者治疗后下唇变化不如非唇腭裂组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颌骨LeFort Ⅰ型截骨前移术对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该术矫治18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术前后分别拍摄正中(牙合)位及发[i]位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腭咽部组织的变化;同时采用吹气试验及语音清晰度测听比较术前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变化.结果:上颌骨平均前移6.53±0.76 mm.结论:上颌骨LeFort Ⅰ型截骨前移对患者腭咽闭合功能有一定的潜在不良影响,但术前腭咽闭合功能良好者前移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不会引起患者腭咽闭合不全,术后腭咽部软组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变化;术前腭咽闭合不全者,手术可加重腭咽闭合不全程度.  相似文献   

17.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6):707-710
目的应用扩大上/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2 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15 例,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下颌骨矢状方向SNB平均增加2.5°,垂直方向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了2.7°,下前面高平均增加了11.8 mm,上下切牙明显唇倾,下颌磨牙明显近移;模型测量治疗前后覆(牙合)明显减小,上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下颌磨牙增加不明显.下颌尖牙和磨牙平均近移4.1 mm和3.6 mm.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类.结论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扩大上/下颌牙弓和II类牵引方法矫治,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上下颌唇挡对替牙晚期儿童牙(牙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下颌唇挡同时应用对替牙晚期儿童牙(牙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晚期上下牙列轻度或中度拥挤患儿12例,上下颌均采用唇挡治疗8个月,进行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值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唇挡治疗后,SNA、SNB分别增加1.02°和0.97°(P<0.05),上下切牙前移均是牙冠向近中倾斜,而根尖相对固定的控制性倾斜,旋转中心接近根尖.上下磨牙远中倾斜效果不同,上磨牙远中倾斜直立,旋转中心接近牙冠;下磨牙远中倾斜移动,旋转中心接近阻抗中心;上颌磨牙间牙弓宽度、牙弓周径分别增加4.12mm和5.09mm(P<0.01),下颌磨牙间牙弓宽度、牙弓周径分别增加4.07mm和6.86mm(P<0.01).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高峰期,唇挡可有效地引起上下颌牙弓横向和纵向变化,减轻或解除上下牙弓拥挤.  相似文献   

19.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6):366-368
目的评价面罩式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对1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平均增加1.30°±0.78°,ANB平均增加3.51°±1.87°,SND平均减小2.51°±1.83°,NA-pgA平均增加6.41°±3.13°.结论面罩式前方牵引矫治器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可以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评价了上颌前牵引配合快速扩弓治疗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本研究选择12例上颌生长发育不足和/或轻度下颌发过度的替牙晚期或恒牙初期患者,进行扩弓加前牵引治疗,平均疗程11个月.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结果SNA增加1.7°有统计学意义.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Ptm-A增加1.5mm),上颌前缘前移(A点前移4.3mm)上颌后缘无明显前移.SNB减小1.5°(P<0.01),下颌相对颅底生长受抑制.面下1/3高度明显增加.ANB增加3.5°P<0.01)建立了正常上下颌骨矢状关系.前牙反得到矫正,磨牙达到Ⅰ类或Ⅱ类关系,Ⅵ-NA(°),Ⅵ-NA(mm)均显著增加.本研究显示上颌扩弓加前牵引是解决上颌发育不足为主要特征的Ⅲ类错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使用可以使上颌骨前移位,促进上颌骨生长,解决患者的矢状骨骼生长不调,为恒牙期的常规正畸治疗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