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作为一种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下简称急性心梗)在我国很常见。经过住院治疗后患者还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瞄床预后。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有关急性心梗的诊疗指南和建议不断更新。下面简介急性心梗出院后二级预防措施,二级预防包括非药物干预(即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与药物治疗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和康复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仍旧是全球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很多发达国家的冠心病死亡率在下降,但大多数东欧和发展中国家仍在增加。估计在英国有120万名心脏病的幸存者,但其中只有很少部分患者接受了综合的心脏康复治疗。有明确的证据显示一些干预措施能减少疾病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大家已经认识到二级预防的执行不力是医疗实践的整  相似文献   

4.
余尚贤 《河北医学》2011,(10):1350-135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至2006年4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46例,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二级预防后,统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再梗死率及心脏性死亡率,分析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结果:46名患者经二级预防治疗后,存活时间(截止本研究送稿时)为1-9年,再梗死发生率为6.52%,心脏性死亡率13.04%,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二级预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严格执行该预防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24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需要使用联合诊断方法,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心血管急症,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故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并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是降低AMI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最新的临床指南也指出: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转院的医院,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应立即进行溶栓治疗[1].最新的2010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指南重点强调早期再灌注治疗和早期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基层医院条件限制,不能开展介入治疗.主要以静脉溶栓和其他药物治疗为主,与指南要求有一定差距,基层医师在药物治疗方面更应遵循指南,准确把握.总之,应以指南为准,规范临床用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在急诊内科工作中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并非罕见 ,容易误诊。诊断延迟可造成死亡率升高 ,可引起严重的医患纠纷 ,因此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显得很重要。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了 1993~ 2 0 0 1- 0 6在我院就诊的不典型心肌梗死病人 2 5例 ,符合如下条件 :a .无心绞痛病史 ;b .无心前区疼痛、胸闷 ;无休克及心悸 ;c .有典型心电图演变的表现及典型心肌酶改变。另有 4例只有a ,b而无c的特征 ,表现为猝死 ,为高度可疑病例。表现为上腹部突发性疼痛的病例 9例 ,其中有上腹疼痛史的病人 2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的 8例 ,其中有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现状,分析影响老年STEMI患者二级预防的因素以及二级预防状况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7月间在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CCU连续住院并好转的老年STEMI患者107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6.54±6.19)岁,门诊随访时间6~15月。根据二级预防状况分为良好组45例和不良组62例,分析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MACE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2.1%患者二级预防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预测二级预防状况,独立变量是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OR=9.14,95%CI:1.57~53.31)、医疗保险类型(OR=9.32,95%CI:1.80~48.22)。二级预防良好组MACE和临床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二级预防不良组(8.9%vs 40.3%,17.8%vs 57.8%,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现状与指南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医疗保险类型、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是预测二级预防状况的独立变量。良好的二级预防可明显降低老年STEMI患者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患者易发生再次梗死,且梗死后的死亡率较高,进行AMI后的二级预防意义重大。本文应用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心脏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动态测定了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90例其他疾病的8项酶学指标,探讨了CK-MB-CK,LDH_1/LDH_2,PK/GOT,CK/GOT及HBD/LDH比值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活性比值有助于判断活性升高是否来自心肌,减少AMI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心肌酶诊断AMI的特异性,其中PK/GOT系特异和敏感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服用开博通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效果。资料与方法201例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后24小时内入院且无明显低血压患者,自入院开始后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128例加服开博通(治疗组),60例加服安慰剂(对照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中前壁梗塞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梗塞延展发生率、4周病死率以及1年院外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前壁梗塞患者,而下壁梗塞患者无此差异;治疗组中下壁梗塞患者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者高于对照组下壁梗塞患者,而前壁梗塞患者无此差异。结论开博通能降低前壁梗塞患者的住院期重要并发症及早期病死率,且能降低1年院外猝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如何加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方法:对我社区2003年4月-2011年3月诊治的DM合并AMI患者40例(DM组),与同期非DM的AMI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M组60.0%的患者AMI症状不典型,胸前区无明显疼痛,症状、体征多样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多。DM组5例在社区进行溶栓治疗,无死亡病例;其余35例转入住院部住院治疗,死亡10例。结论:DM合并AMI患者病情较重,症状复杂,预后较差。社区是诊疗DM合并AMI的第一道屏障,在社区应早期发现确诊,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心肌肌钙蛋白Ⅰ定性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干膜层析技术,连续测定了40例AMI早期(1~8h)入院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中cTnⅠ,结果与心肌酶(CK、CKMB)对比。结果AMI时血中cTnⅠ升高时间较早,持续时间更长,且对心肌细胞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心肌酶,尤其cTnⅠ定性测定方法简单,出结果迅速。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定性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观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R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②方法 按溶栓药物不同将94例AMI病人分为2组,rt-PA组(55例)先给负荷量rt-PA10~15mg,余量35~40mg用微量泵于30min内泵入,继以50mg于60min内泵入,特殊情况可适当加量,尿酸氧化酶(UK)组(39例)将UK150万单位于30min内泵入,肝素不作常规应用。③结果 rt-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AM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10例AMI病例,根据AMI前有无心肌缺血、心绞痛将其分为两组。A组有缺血预适应,B组无缺血预适应,将AB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小面积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而左心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限制梗塞的扩大,维护了梗塞后心功能,降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临床大多数发生于65岁以上的患者,与较年轻的患者比较,老年的AMI患者发生一些合并症与死亡的风险高得多,这些合并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心房纤颤与心肌破裂等[1]。AMI的最佳治疗是迅速而完全地恢复心肌血液灌注。这就要求在梗塞相关冠状动脉重建开放管腔。在很大规模的随机性研究中已经证明,早期使用溶栓剂治疗可使AMI患者的病死率降低30%。一些经过临床选择的有AMI的老年患者,对其急性期治疗能增加存活率。但是,随着患者年龄增高,则适合于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方法  对 87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发生的时间分成 1~ 3h组、3~ 6h组、6~ 12h组 ,分别用尿激酶 15 0万u 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中快速静脉点滴 ,30min内滴完。之后用生理盐水 2 0ml加肝素 5 0 0 0IU静脉推注 ,2次 d ,连续用3d后停药。结果 1~ 3h组与 3~ 6h组相比 ,再通率无明显差异 (χ2 =2 .34,P >0 .0 5 ) ,而两组分别与 6~ 12h组相比 ,再通率有显著差异 (χ2 =9.99,P <0 .0 1;χ2 =3.99,P <0 .0 5 )。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AMI的疗效高。  相似文献   

19.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诊断比较困难。因其负性delta波可酷似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变化,而阳性delta波又可掩盖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心电图图形改变。我们遇到2例,结合文献复习,对WP-W综合征合并AMI提出了7个方面的诊断要点,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利多卡因防治急性心肌梗塞(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用药方法和剂量结合46例AMI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探讨。认为常规静脉冲击50mg继以1mg/min静脉滴人的剂量偏小,用利多卡因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0/46(65.2%)和39/46(84.7%),利多卡因未能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者认为,冲击量以1mg/kg继以2~3mg/min静脉滴入的剂量似较妥。本文对利多卡因的给药方法、剂量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