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舌诊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舌能够测知体质禀赋强弱;察舌能够准确地进行临床辨证;舌诊可帮助鉴别诊断;望舌能够预测疾病的进退预后;舌诊还能够指导临床定治则、遣方药。如能将舌诊和其他诊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
舌诊指导辨证论治经验点滴逄金岐山东省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266043)主题词舌诊/诊断应用胁痛/诊断肺脓肿/诊断《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观六淫之浅深。”笔者临床上通过对舌质舌苔的观察,据以辨证论治,受益匪浅,兹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舌诊经验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锋 《中医杂志》1997,38(11):697-698
“前贤四诊以望为先,而望以辨舌为要,以其根于至深,发于最著,内外相应,转变甚速,最显而最可凭也”(江西清末名医姚国美语)。故中医精详于舌而理验俱丰,虽至今日,仍有不少独到之处亟待我们进一步挖掘与整理。笔者在师从于我院名誉院长姚荷生时,就不禁为其音诊的真知灼见而慨叹。现对其经验谈几点看法。1 黑苔须辨水火燥湿:黑为水色,水被火焚,成炭亦黑,故黑色之苔,有阴阳之分,如肾水上凌,来克心火,此黑因阴盛而现也;心火偏亢,火反似水,此黑因阳盛  相似文献   

5.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舌诊经验,使舌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由于乳婴儿言语未通,即使是年长儿也难以正确的表述其病情,因此,舌诊在儿科辨证施治中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中医舌诊不仅对中医辨证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病例主要是通过舌诊诊断的,而且对西医辨病用药亦有裨益。现举例介绍本人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舌诊是望诊中的主要方法,是辨证施治的客观依据,近三年来对95例恶性肿瘤病人的舌质、舌苔进行了较详细地临床观察,发现舌质,舌苔的变化对判断病情,疾病的转归与予后,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95例恶性肿瘤病人中,肺癌36例、胃癌12例、食道癌11例、胰头癌9例、肝癌8例、鼻咽癌5例、直肠癌10例、恶性淋巴瘤4例。辨证施治在治疗中采取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主方组成为:丹参、水蛭、干蟾皮、王不留、海藻、蚤休、苦参、露蜂房、鳖甲等。对全身状态(气血、阴阳)的改变,则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1.舌淡红、苔薄白:30人(31.5%),  相似文献   

9.
郭腊生 《光明中医》2007,22(6):9-10
目的:探索舌诊在儿科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试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辨舌质可知脏腑虚实,辨舌苔可知病邪的深浅和寒热.  相似文献   

10.
舌诊琐谈     
舌诊为祖国医学的望诊之一,而望诊列于四诊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借以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脏腑的虚实,以及推断邪正消长的病理变化。舌诊对于辨证论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迄今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独特手段之一。“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的反映。舌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直接或间接相联系。脏腑之精气,通过经脉上营于舌;脏腑之病气,因经络关系反映于舌。并发现舌的一定部位与一定脏腑相联系,反映相关脏腑病理变化的规  相似文献   

11.
舌诊览要     
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亦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舌诊在诊断中的作用。本文从舌诊源流、舌的脏腑配属、舌诊规范等方面对这一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作了较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2.
吾师曾升平教授,早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继求学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擅用温药治疗多种疑难重病,精于四诊,对舌诊尤多独到经验,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舌色苔色皆有冷暖之分一般说来,红、黄为暖色调,灰、白为冷色调,以诊病之寒热。此言其常,但亦有变。舌色红而鲜活者乃是真热。若红而晦暗不鲜,或红中见隐隐青光(即青紫之色),此皆寒邪内阻、阳气拂郁使然,乃属真寒假热,温之则其舌转淡,持续用药,舌转红润者愈。舌苔黄而鲜明者乃是真热。若黄而晦暗水滑,或白底罩黄腻之苔,或黄白相间,此皆真寒假热,温之则苔转白腻,持续用药,苔转薄白者愈。若苔黄…  相似文献   

13.
肿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生理特点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药防治肿瘤从整体着眼,辨识机体阴阳气血之盛衰,脏腑经络之虚实,把握邪正力量之消长。通过辨证论治,来不断维护机体的内在平衡,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最大限度的延缓复发、转移。舌象作为反应疾病变化的敏感体征,是观察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一面镜子,通过辨舌,可体察脏腑气血阴阳之盛衰,分辨病邪寒热虚实之性质,判断正邪消长及病势之进退,对肿瘤的辨证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梁玉瑜为清末岭南诊断学名家,以舌诊见长,创见良多。注重舌体的脏腑、经络的联系,重视察舌色、舌质、舌苔及异常舌态,形成一套集舌象、病机、用药对应的综合、立体的舌诊治疗方案,值得后世借鉴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舌诊源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以舌质和舌苔状态来探究体内气血阴阳运行、脏腑功能变化的常用诊察手段。临床上通常是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据此辨证论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对舌诊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沿革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辨舌苔不惟色,亦需重其形;以芒刺主郁,故关乎热病;并观舌苔与舌质以明病势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临诊查舌苔除关乎舌苔色之轻重、舌苔质之厚薄、津液之润燥外。对于舌苔的分布形态、范围及稀疏等亦需重视。认为舌苔分布失均,厚薄不等是气机结滞的表现。舌苔满布舌面,甚及舌尖及边者,不论舌苔厚薄与否,均是湿气历久,弥漫经络之表现。芒刺不论虚火实火,唯有热邪郁结,令气壅塞,气失宣通才易形成芒刺。若舌质暗红或淡红不均,舌面欠于平整者,是气血不和之情。  相似文献   

18.
李老认为 ,中医贵在识证 ,识证重在脉舌。望舌可以洞观五脏 ,关键在于分清虚实。千病万病 ,无非虚实 ,千药万药 ,不外补泻 ,倘能辨清虚实 ,则知其要也。舌诊分为望舌质、舌苔、舌体、舌态 4个方面。舌质 :淡、胖、嫩、滑则为虚 ,或为阳虚 ,或为血虚 ,或为气虚等。苍、老、坚、敛则为实 ,或为热证 ,或为里实热证或见于脏腑 ,或见于外感热病极期。望舌质好比是“烤肉条” ,若肉条在水中浸泡 ,则颜色淡、发胖、质嫩而滑 ;若肉条在阳光下曝晒 ,则颜色深红苍老而坚敛。一实—虚 ,了然心中 ,言简意赅 ,形象而贴切。舌苔 :黄、灰、黑、干 ,则为实。…  相似文献   

19.
20.
张仲景舌诊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