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与多稀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为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广谱抗菌药物.多稀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为黄色澄清液体,属保肝类药物.但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在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完毕,更换多稀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后,茂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对于筛查、量化临床化学尿液样本分析干扰的实际应用,评价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尿总蛋白检测的干扰效应。方法遵循CLSI EP7-A2文件,选取尿总蛋白浓度为77、146、538、832 mg/L的新鲜尿液样本,分别加入最大治疗剂量时每升尿液中3倍浓度的硫酸依替米星溶液,采用邻苯三酚红钼法分别进行干扰筛选试验。4种浓度尿液样本中分别加入由硫酸依替米星和一级纯水配制而成的梯度浓度溶液(0、0.15、0.30、0.45、0.60 mg/mL),进行干扰效应试验。通过多项式回归分析量化干扰效应,估计在任何干扰物浓度水平下的干扰度。结果在尿总蛋白浓度分别为77、146、538、832 mg/L的尿液样本中加入0.6 mg/mL硫酸依替米星溶液,其干扰效应点估计值置信区间下限均超过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允许误差。在尿总蛋白浓度分别为77、146、538、832 mg/L的尿液样本中加入5个干扰浓度(0、0.15、0.30、0.45、0.60 mg/mL)的硫酸依替米星溶液,得出的系列浓度均为线性剂量效应关系,其线性方程分别为Y=202X-1.2、Y=187.3X+4、Y=325.3X+0.6、Y=345.3X+6.4。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尿总蛋白浓度为77、146、538、832 mg/L时,加入0.08、0.15、0.35、0.50 mg/mL硫酸依替米星溶液所引起的正干扰效应均超过临床可接受的允许误差。结论硫酸依替米星对邻苯三酚红钼法测定尿总蛋白存在正干扰;临床实验室需进行分析干扰实验,筛选潜在干扰物质、量化干扰效应、评估潜在风险,并建立对临床有意义的干扰声明。  相似文献   

3.
<正>硫酸依替米星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交叉耐药少,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而越来越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青睐,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现将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了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子系统采集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得到较好控制,一线药物使用多,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占相当大比例.结论 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后取得一定成效,但管理措施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徐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70-7970
以往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且较均衡,与头孢抗生素联用有协调作用,是l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及手术后的常用药物,但此类药物常有用药配伍禁忌。现将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胺钠存在配伍禁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肠道菌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96例,按照接诊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2例,同时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A组患儿给予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B组患儿给予青霉素治疗,C组患儿给予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青霉素治疗。比较A、B、C三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四组新生儿肠道菌落数量。结果:A、B、C三组患儿治愈率、治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肠杆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类杆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类抗菌药与其他抗菌药疗效基本一致,但头孢类抗菌药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现状,偏向于联合用药,治疗时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新生态调节剂,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头孢类抗菌药物神经毒性36例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类抗菌药物属β-内酰胺类,具有抗菌谱广、组织渗透能力强的特点,临床上应用广泛。该芗有神经毒性,临床表现为思维混乱、语无伦次、肌肉震颤、脑病和惊厥,并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和致残性。因此,正确预防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神经毒性的发生非常重要。1997年7月-2009年10月我院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神经毒性反应,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孟进霞  杨晶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F0003-F0003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系半合成水溶性抗生素,属氨基糖苷类。本品抗菌谱广,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临床常用于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肾脏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组织和其他感染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耳、肾的不适,但致严重不良反应罕见。我科收治1例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女性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方法 60例门、急诊的女性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应用硫酸依替米星 ( 2 0 0mg/d)治疗 7d。结果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女性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有效率为90 % ( 5 4/ 60 )。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治疗女性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酸依替米星与银花泌炎灵片联合治疗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应用硫酸依替米星和银花泌炎灵片联合给药。结果:30例尿路感染患者,显效21例,有效6例,进步2例,有效率为96.7%。结论:硫酸依替米星与银花泌炎灵片联合治疗尿道感染是较理想的药物组合,较文献报道单一用药治疗疗效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102例Ⅰ类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院3种Ⅰ类清洁手术(分别为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1~3月甲状腺、乳腺、疝气三种Ⅰ类清洁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100%;平均用药时间3.89d,其中术后用药时间≤24h者3例(2.94%),术后用药时间≤72h者25例(24.51%),术后用药时间>72h者74例(72.55%);预防用药共10种,一代头孢菌素类占41.18%,二代头孢类占25.49%,三代头孢类占18.63%,其它类占14.70%。结论: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12月份住院病历626份,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26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者为426例,占68.05%,单独用药占35.92%,二联用药占45.77%,三-四联用药以上占18.31%;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7.84;预防性用药占46.24%;抗菌药物应用头三位分别是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结论:临床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13.
李晓华 《护理与康复》2008,7(9):718-719
2007年9月至2007年10月,本院发现3例患者在输注呋布西钠时分别与氟罗沙星、硫酸依替米星接换瓶时输液管内发生浑浊。氟罗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同类药;硫酸依替米星和硫酸奈替米星也是同类药。为了解呋布西林钠与上述药物有无配伍禁忌,笔者选用5种常用药物进行了初步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由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匹胺钠,辅料为苯甲酸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块状物。用于治疗烧伤、手术切口感染、胆管炎、子宫感染。硫酸依替米星(商品名为悉能,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主要成分为硫酸依替米星,辅料为无水亚硫酸钠,为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本品系半合成水溶性抗菌药物,属氨基糖苷类。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肾脏及泌尿系统感染、外伤、创伤、手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重症肺炎60例治疗分两组:治疗组30例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而对照组为83.33%(25/30)。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后重症肺炎的有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硫酸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其治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9个品种21个规格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注射剂临床皮试结果,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试方法。方法以500μg/ml为皮试液的浓度,采取用药前以头孢类抗菌药物原药液对247例患者进行皮试,观察皮试结果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9个品种21个规格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注射剂经247例临床皮试观察,头孢呋辛钠等8个品种的16个规格有皮试阳性病例,总阳性率为9.31%。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率存在差异,皮试为阴性的患者用药后基本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率不容忽视,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试标准,目前情况下拟采用浓度为500μg/ml原药液皮试。  相似文献   

17.
选取儿科住院部收治患儿6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630例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24%。头孢类药物使用485例(80.83%),二联用药470例(78.33%),与其他项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需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处置不合理用药,提高医务工作者知识教育的方式,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旧的注射液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当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与痰热清注射液加在一起时,莫菲氏滴管中出现白色混浊。为进一步证明两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用生理盐水溶解的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与痰清热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腺苷脱氨酶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接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目的 抽样法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予以治疗,B组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予以治疗,C组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占24.4%,肺炎克雷伯菌中占28.3%;产ESBLs菌株对青菌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而对亚胺培南敏感,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ESBEs是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及时监测产ESBLs的菌发生率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