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气相色谱鉴定分支杆菌对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毛细管柱色相色谱(GC)检测分支杆菌细胞脂肪酸(FA)的方法,通过制备26种参考菌株GC图谱(原冻干菌株及其移种改良罗氏培养基生长3 ̄4周菌株)对临床分离的54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以GC法与传统生物学鉴定法进行对比,两者符合率达94%;观察了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GC图谱变化与耐药性的关系。认为GC法鉴定临床分离分支杆菌目前采取同时观察细菌生长速度、产色情况以及在对硝基苯甲酸(PNB)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分析分支杆菌多肽抗原的共性和个性,建立纯化单克隆抗体的最佳方法。方法 按常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分泌单克隆抗体阳性杂交细胞株的筛选采用ELISA法,确认采用免疫印迹法。24种分支杆菌菌株均生长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H37Rv株分别生长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上。单克隆抗体的纯化采用硫酸铵沉淀法、辛酸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结果 经筛选获得14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细胞瘤。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培养法对各种抗酸分支杆菌菌株培养的适应性。方法 应用本室研制的快速荧光生长指示管(以下简称RFGIT),定量接种各种抗酸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并与改良罗氏培养管(LJ管)和BD公司MGIT快速培养管进行配对比较;用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梯度稀释,分别接种RFGIT、MGIT和LJ管,记录出现阳性结果时间。结果 RFGIT对19种标准菌株培养阳性检出时间,平均为4.68±2.48d;MGIT管培养为5.39±2.89d。有8种菌株RFGIT检出时间显著早于MGIT管。接种不同浓度H37Rv,在3种培养管配对比较,RFGIT阳性检出时间较MGIT管提前1~5d,平均提前3.2d;较改良罗氏法提前11~31d,平均提前19.1d。结论 RFGIT对各标准菌株及不同浓度H37Rv培养阳性的检出时间均明显早于改良罗氏培养管;部分菌株明显早于MGIT培养管。结果表明RFGIT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和快速的培养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的分支杆菌干燥培养基是一种固体合成琼脂培养基,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检测快速和易于标准化质量控制等特点。试验11株标准菌株均生长良好,用于临床3052例标本培养,阳性率与经典罗氏培养基相当,生长速度快干罗氏。前处理用2%NaOH消化,6周内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快速自动化检测分支杆菌系统.方法:应用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及62例临床标本同时接种Bactec960MGIT培养基、Bactec4607H12B培养基和酸罗氏培养基,观察其培养结果、阳性出现的时间以及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分析分支杆菌多肽抗原的共性和个性 ,建立纯化单克隆抗体的最佳方法。方法 按常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分泌单克隆抗体阳性杂交细胞株的筛选采用ELISA法 ,确认采用免疫印迹法。 2 4种分支杆菌菌株均生长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 ,H3 7Rv株分别生长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上。单克隆抗体的纯化采用硫酸铵沉淀法、辛酸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结果 经筛选获得 14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细胞瘤。其中 ,C2 、7C12 单克隆抗体所抗的 76 0 0 0、16 0 0 0抗原成份为分泌抗原 ,76 0 0 0抗原存在于 2 4种分支杆菌菌体中 ,为共同抗原。 16 0 0 0抗原仅存在于H3 7Rv ,H3 7Ra,牛分支杆菌 ,BCG株中。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结果显示 ,分支杆菌H3 7Rv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 ,其 40 0 0 0 / 380 0 0多肽抗原表达不同。单克隆抗体纯化以硫酸铵沉淀法回收率最高 ,离子交换法获得的单抗纯度最高 ,辛酸沉淀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白蛋白 ,并具有简单、省时等优点。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均在 10 -4 ~ 10 -7之间。结论 C2 、7C12 单克隆抗体均抗结核分支杆菌H3 7Rv株的分泌抗原成份。 40 0 0 0 / 380 0 0多肽抗原为结核分支杆菌H3 7Rv株固体培养菌体特有。单抗纯化结果显示离子交换层析法适用于科研分析 ,而辛酸  相似文献   

7.
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非结核分支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获得的经生化鉴定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的 49株菌株进行了 16S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 ,并与生化法进行了比较。材料与方法 菌株 :牛分支杆菌 (ATCC 192 10 ) ,偶然分支杆菌 (ATCC6841) ,标准菌株胞内分支杆菌 (ATCC 3 5 772 ) ,不产色分支杆菌 (DSM 44 164 ) ,瘰疬分支杆菌 (DSM 43 992 )均由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提供。获取方法 :参照《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手册 (修订本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16SrRNA的片段 :取罗氏培养基培养的非结核分支杆菌 ,灭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快速鉴定牛分支杆菌卡介苗(BCG)菌株的方法。方法 依据最近研究发现的牛分支杆菌BCG菌株不存在命名为缺失区1(deleted region 1,RD1)的基因区,而其他牛分支杆菌菌株和其他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MTC)菌种(结核分支杆菌、非洲分支杆菌和田鼠分支杆菌)存在RD1基因区的遗传学信息,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D1基因区存在与否,以鉴别BCG菌株与其他牛分支杆菌菌株及其他MTC菌种。结果 所试5株BCG疫苗生产用标准菌株和近期国内发生的1例小儿BCG接种后全身播散性感染致死病例的2株BCG分离菌株,均缺失RD1基因区;其他牛分支杆菌菌株,包括3株牛分支杆菌标准菌株、5株分别从结核病牛或鹿分离的牛分支杆菌菌株,1株从结核病患痰标本分离的牛分支杆菌菌株,以及其他MTC菌种,包括结核分支杆菌H37Rv和H37Ra标准菌株、48株从结核病患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3株非洲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均存在RD1区。结论子多重PCR技术用于牛分支杆菌BCG菌株的鉴定简便、快速、特异,适于在临床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分支杆菌的 16S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 ,采用该方法鉴定临床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方法 用PCR从重庆某医院的肺部感染病人的痰标本中分得的 2 9株分支杆菌菌株中扩增 16SrRNA基因 (16SrDNA)的 5′端片段 (~5 0 0bp) ,并测定所得到片段的DNA序列。用DNA分析软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的分支杆菌序列相比较 ,计算种间相似性 ,并用序列构建分支杆菌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对分离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 有 14株的 16SrDNA序列分别与已知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Mycobacteriatuberculosiscomplex ,MTC)、戈登分支杆菌、新金色分支杆菌、氯酚红分支杆菌、龟分支杆菌或脓肿分支杆菌的序列完全相同。依据完全一致的序列可以准确鉴定这些临床分离株为相应的种 ;部分分离株的 16SrDNA在GenBank序列检索中无完全一致的匹配序列。用临床分离株的 16SrDNA序列与已知的分支杆菌 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提示某些菌株可能是与已知分支杆菌密切相关的新种或是它们的亚种。结论  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支杆菌是一种快速、可靠、成本较低的方法 ;重庆地区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种类与其它地区的报告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我国结核分支杆菌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位点 (VariableNumberofTandemRepeat ,VNTR)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中的 5个VNTR位点 ,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并应用BioNumerics(Version3.0 )软件进行处理 ,分析结核分支杆菌DNA中VNTR分布多态性。结果 检测分析的 6 5株结核分支杆菌具有明显的多态性 ,共分成 12个不同的型别 ,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一个型 ,占 6 4 .6 % ,其他菌株呈散在分布。结论 我国结核分支杆菌的VNTR具有明显的多态性。VNTR分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特异、重复性好等优点 ,可广泛用于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细胞脂肪酸鉴定分支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脂肪酸鉴定分支杆菌程冬娥蔡玉珍刘奕华梅国华吴采樱曾昭睿方法:取人型结核分支杆菌、牛型结核分支杆菌、耐对氨水杨酸(PAS)结核分支杆菌等23株标准株,及临床分离的人型结核分支杆菌等共30株。均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生长丰满,收集后固定、洗涤、真空干燥制...  相似文献   

12.
临床依赖利福平分支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依赖利福平分支杆菌^[1](依R菌)菌株的依R程度、菌落及菌体的形态特点,以期为依R菌的定义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从分支杆菌菌株库中选出在含R培养基中生长更旺盛的22株菌株,用L-J氏培养基复苏培养。选取单个菌落接种不同R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对不同实验管(对照管、R管)中的菌落进行计数、称重、形态观察,并作抗酸染色观察菌体形态。结果 22株依R菌经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依R菌对R的依赖性仅限于某个浓度范围(R:5~600ug/ml);不同的菌株其依赖范围不同,但大都在R100~300ug/ml范围内生长最旺盛。依R管与非依R管(对照管)中菌落(菌体)形态均有明显的差异,其菌落重量差为2.2~5倍。结论 目前我们所发现的依R菌株均为结核分支杆菌。依R菌对R的依赖为相对依赖。分支杆菌在含R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更旺盛和菌体粗大、浓染的特征,可作为依R菌初步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DNA指纹技术的方法学及其在结核分支杆菌菌株鉴定中的应用。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染色体DNA插入序列IS6110为基础,根据不同来源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DNA相异的IS6110拷贝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应用增强化学发光标记技术对结核分支杆菌DNA酶切产物进行杂交和检测。结果不同来源的50例结核患者临床分离株具有相异的DNA指纹图谱。同一患者痰和膝关节脓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DNA指纹图谱有较大的差异。人工诱导的结核分支杆菌H37Rv氧氟沙星耐药株和敏感株有一致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应用DNA指纹技术进行结核分支杆菌株水平的鉴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分支杆菌同种临床分离株不同菌株之间以及与标准株之间16S-23SrDNA间隔序列是否有差异,以及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和16S-23SrDNA间隔序列有无关系。本文对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20株敏感株,38株耐药株)和淡黄、副偶然、母牛等分支杆菌的临床分离株的16S-23SrDNA间隔序列进行了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及限制性内切酶HaeⅢ、MapⅠ消化反应。同种分支杆菌各菌株之间扩增产物及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物均无差异。不同种各株之间均不相同。结果说明同种分支杆菌不同临床分离株16S-23SrDNA间隔序列没有差异,结核分支杆菌16S-23SrDNA间隔序列与菌株耐药性没有关系。16S-23SrDNA间隔序列PCR扩增与RFLP分析对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坦桑尼亚北部和南部适于畜牧的社区。 设计:观察性研究。 目的:确定这些地区乡村结核病诊所结核病病例中牛型分支杆菌感染的情况。 方法:以经临床证实的149例结核病病例作为样本。根据病变部位取适当的标本在含甘油或丙酮酸的两种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共培养分离出4株分支杆菌并进行生化分型。 结果:从所有各类型结核病病人中分离的分支杆菌菌株中,有31株(70.5%)被证明为结核分支杆菌,7株(15.9%)为牛型分支杆菌,6株(13.6%)为其他分支杆菌。肺外结核中牛型分支杆菌的分离率(28.6%)显著高于肺结核(4.3%)(P<0.05)。 结论:根据这些发现,应将牛型分支杆菌视为坦桑尼亚乡村居民可能的致病原。需进一步在该社区中牲畜和牲畜饲养人之间建立一个动物传染人的传染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鉴定分支杆菌分离株的 16S - 2 3SrDNA转录间隔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 ,用该方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方法 对从重庆某医院分离的 2 9株分支杆菌菌株分别进行了PCR扩增 ,得到它们的16S - 2 3SrDNAITS片段 ,并测定所得到片段的DNA序列。用DNA分析软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的分支杆菌序列相比较 ,计算种间相似性 ,并用序列构建分支杆菌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 在ITS序列分析中 ,有 10株的序列分别与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complex ,MTC)、戈登分支杆菌 ,脓肿分支杆菌的序列完全一致。依据完全一致的序列可以准确鉴定这些临床分离株为相应的种 ;4株 16SrDNA序列分析不能准确鉴定的分离株中其中 3株(M 4、M 5、M 12 )鉴定为戈登分支杆菌 ,1株 (M 2 3)鉴定为脓肿分支杆菌。部分分离株的的ITS序列在GenBank序列检索中无完全一致的匹配序列 ,这些不同的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为 2 7.1%~ 99.2 %。用临床分离株的ITS序列与其最相似的已知分支杆菌的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菌株分群与 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分群基本一致。结论 分支杆菌的16S - 2 3SrDNAITS序列比 16SrDNA序列有更大的多样性 ,该序列分析可作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宁夏、北京和上海等地结核分支杆菌发离株IS6110-RFLP DNA指纹图谱,观察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提取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vuⅡ切割、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outhern转印后,用荧光标记的IS6110DNA序列中245bp探针杂交,以核酸化学发光试剂盒探测荧光信号,比较各菌株指 IS6110拷贝数和带型,分析不同地理区域流行菌株的特点。结果 103例结核患的临床分离株,经245bp探针杂交后的指纹图谱显示大部分菌株含8-21个IS6110拷贝,在宁夏和北京地区流行的结核分支杆菌带型具有共同特点,并有成簇分布的现象,在上海分离株中发现1株零拷贝株和1株单拷贝株。结论 IS6110-RFLP DNA分型方法可用于我国流行的结核分支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宁夏分离株与北京分离株在基因上亲缘关系较相近。  相似文献   

18.
速生非结核分支杆菌所致疾病及合并感染近年有增高趋势,且对大部分抗痨药和抗生素耐药。我所对16株野生试验菌株(偶发2株、龟型2株、耻垢3株、次要1株、未定型8株)和4株标准菌株(偶发1株、龟型1株、耻后1株)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药敏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依赖利福平分支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的分支杆菌在含利福平 (R)培养基中菌落生长粗大旺盛 ,没有R反而生长不良。即此类分支杆菌不但不能被R杀死 ,R反而促进其生长。我们把这类菌称为依赖利福平分支杆菌[1] (依R菌 )。为了进一步阐明该类菌的特点 ,我们就其菌株的依R程度、菌落及菌体的形态特点等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依R菌的定义和鉴定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实验菌株从我院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分离。质控菌株 (WHO980 6敏感株、980 9耐R株 )和R原药粉由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提供 ,噻吩 2 羧酸肼(TCH)药粉由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支杆菌药敏试验通常采用以罗氏培养基为基础绝对法中的间接法,也就是在固体罗氏培养基中按要求加入各种药物,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药敏试验的结果;采用BACTECMGIT 960测定仪检测分支杆菌药敏试验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其主要是采用连续检测接种标本的培养管所显示的荧光强度来判断分支杆菌生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