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进行流程管理减少狂犬病"非咬伤性接触感染"和院内、外护理危机伤害发生.方法 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狂犬病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流程进行管理,采用规范、调整、增加等策略.结果 确保患者安全,"非咬伤性接触感染"和院内、外护理危机伤害发生率下降.结论 流程管理能提高护士的护理危机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家属的自我防护意识,从而降低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住院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探讨发生感染原因,寻求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上半年凉山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59O例患者出院病历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率为18.1%。患者的年龄、性别,尤其是化疗次数、激素使用等因素影响着院内感染率。结论分析影响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树立标准预防概念,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化护理等,对降低院内感染率,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对391例肿瘤患者呼吸道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对该院肿瘤病人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病例统计,按照科室感染部位统计分析后,得出肿瘤病人呼吸道院内感染可靠数据.结果?共检查出院病历10140例,其中感染病例545例,呼吸道感染391例,占感染病例首位.结论?肿瘤病人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放化疗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的3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日长、老年人和晚期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对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其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就这些危险因素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1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结果:研究组院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但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玉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64-3265
目的 对妇产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863例出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登记表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院内感染发生率3.56%,产科院内感染发生率1.94%.妇科、产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包括留置导管、年龄>50岁、住院>9天等.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普及感染相关知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综合性医院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我出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实施有效合理的管理防范监控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老年呼吸重症患者行院内感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60例呼吸重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有针对性的防感染护理干预,对比感染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感染发生例数少于常规组,二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取得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二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老年呼吸重症患者行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例数,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96~1997年对两所三级医院肿瘤病房院内感染易患因素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分析,表明院内感染年发病率11.85%(102/861)院内感染例次罹患率12.4%(107/861);院内感染主要的病种分别是,临床败血症37.25(38/102),急性支气管炎26.47%(27/102)和肺部感染22.55%(23/102)等。其院内感染发病率33.3%(5/15),显著地高于其他人群11.46%(97/864),X~2值为6.92,P<0.01有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主要易患因素是,病原体外源性侵入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主要护理对策是加强心理护理,改善病房卫生环境,营养支持,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加强消毒隔离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工作心得体会.方法 回顾性选择黄石市爱康医院2015—2019年ICU收治的诊断为院内感染的危重患者215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入住ICU且未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7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和侵入性操作情况,并对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途径和病原菌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静脉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胃管插管时间、尿管插管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15例院内感染患者,平均感染1.83例次,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平均感染菌株2.0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结论 ICU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有关,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护理人员应该加强防控措施,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工作,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以及病原茵分布特征.方法 对772例住院SLE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772例住院SLE病人中有128例出现肺部院内感染,其发生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剂量、病程、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肺纤维化、疾病活动有关(P<0.05).感染的病原菌最常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真菌.结论 近年来SLE合并肺部院内感染感染率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因此必须重视危险因子,了解病原学分布特点,尽早经验性用药,从而改善肺部院内感染的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