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分别检测34例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后血浆及脐血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并与20例正常孕妇比较。结果表明,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孕妇相似。与正常孕妇比较,分娩前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升高、醛固酮显著降低,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素/醛固酮比值升高1.75倍;分娩后,两组孕妇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中醛固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分级进行分组:1级(36倒),2级(43例),3级(45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测定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结果1、2、3级组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3级组LOX-1、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2级组,2级组明显高于1级组(P〈0.01);血浆LOX-1与血管紧张素-Ⅱ(r=0.902,P〈0.05)和醛固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与血浆LOx-1、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有密切关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和压力超负荷模型组(n=21),应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制作压力超负荷模型,将制作模型后24h仍存活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压力超负荷(PO)组(n=7)和罗格列酮(PO+Ros)组(n=9)。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3mg/(kg·d)共8周。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称量心脏质量;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量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结果】与PO组相比,PO+Ros组动脉血压降低(P〈0.05);+dp/dtmax升高(P〈0.05);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室质量指数降低(P〈0.05);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AR-γ配体改善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和左室舒缩功能,降低动脉血压,其效应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将45例经药物复律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7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氯沙坦10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20例给予胺碘酮0,2g/a。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复律后次日和6个月左心房功能变化,心房颤动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复律后第2天相比左心房内径(LAD)缩小、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提高(P〈0.01),左房舒张末期容量(LAEDV)和左房收缩末期容量(LAESV)均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复律后6月,观察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6%(4/25),较对照组35%(7/20)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沙坦长期应用可逆转左心房扩大,改善左心房功能,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n=20)和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组(n=20)。分别于人手术室后(T0),切皮后1min(T1),扩髓后1min(T2),术毕1min(T3)抽血测定血清肾素活性(PAR)、血管紧张系Ⅱ(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EA组相比,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两组于T0,T1的PRA,AT—Ⅱ,ALD值与T0,T1值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CSEA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时,只要运用得当,不会对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影响。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体检健康者血浆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喹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1)。应用喹那普利治疗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有关,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喹那普利治疗可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对促进糖尿病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NP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房颤复律患者(A组)房颤发作时和房颤终止后5d及1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的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递增法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肝硬化腹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递增法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5例肝硬化患者,在护肝、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2组症状、尿量、腹水变化、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微量蛋白、24h尿钠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日尿量、腹水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微量蛋白及24h尿钠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少量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低血压及头晕等不适。结论对于Child—Pugh A级及Child—Pugh B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递增法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心力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 一,可导致心功能下降,活动耐量降低,栓塞发生率 增加。本研究观察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脑利钠肽(BNP)和肾素、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 水平变化,探讨心房颤动是否为独立于心衰之外的 促使血浆脑利钠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 升高的因子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和降压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80mg,1次/d,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醛固酮含量则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肾素活性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替米沙坦降压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兵  江洪  陈玲  丁峰  董艳芬  孙玉玲 《医学综述》2013,19(9):1682-168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由武汉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慢-快综合征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治疗9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治疗组窦性节律维持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8个月,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亦明显缩小(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的确能降低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增加窦性节律的维持率,且能抑制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二尖瓣扩张后,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相关因素.方法 206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采用口服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心房纤颤,对复律成功的患者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并随访1年.结果服用胺碘酮者58例,17例转复成功(29.3%);189例行电转复,178例转复成功(94.2%),电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转复(P<0.01).心房纤颤复发组与保持窦性心律组相比,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P<0.01),心房纤颤持续时间明显长(P<0.01),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人数的比率明显高(P<0.05).随访1年,有45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影响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相关因素有左心房内径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长及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对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心房纤颤持续时间过长及有明显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选择心房纤颤转复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疗效。方法:新发心房颤动患者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共97例,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Ⅰ组)47例和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组(Ⅱ组)50例,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情况及左心房内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6个月两组间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9个月后,Ⅱ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房内径在治疗6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治疗。结果 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3.52%vs52.94%,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88.00%vs66.67%,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胺碘酮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1989~2010年),Medline(1966~2010年),SpringerLink Online Journals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年)、万方数据库(1982~2010年)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文献的质量做出了初步的评价,同时也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了筛选,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随访的总人数为1 073人,其中试验组有545人,对照组有528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变小[WMD=-2.21,95%CI(-2.64,-1.79)],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提高[OR=3.02,95%CI(2.28,4.01)];2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在延缓患者左心房内径的扩大,以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方面效果均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房颤(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的相关性。方法 75例慢性Af患者,经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药物复律后,用胺碘酮200-300mg/d维持治疗,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三组。A组:LA31-35mm32例;B组:LA36-40mm25例;C组:LA≥41mm18例。观察1年,终点为Af复发。结果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81.2%;B组为60.0%(与A组比P〈0.01);C组为38.8%(与A组比P〈0.01)。结论临床可根据左心房大小预测房颤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能否改善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转律后窦性节律维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6例老年(≥65岁)AF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基础上,分为培哚普利组和非培哚普利组,随访1年。分别于3、6、9、12个月统计窦律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3、6、12个月分别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取最大P波、最小P波,计算P波离散度(Pd);于转律即刻、9、12个月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比值(E/A)。结果在随访第9和12个月,培哚普利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显著优于非培哚普利组;于随访的第6、12个月培哚普利组较非培哚普利组Pd显著缩小;心脏超声随访发现,9、12个月时培哚普利组左房内径显著缩小,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E/A比值)。结论培哚普利有助于老年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可显著减少左房内径,缩小P波离散度,并且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1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 厄贝沙坦组(Ⅱ组,n=46).治疗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8.4%,与Ⅱ组(90.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18个月,Ⅰ组窦性维持率分别为72.1%,65.1%,60.5%,55.8%.Ⅱ组分剔为88.6%,86.4%,81.8%,79.5%,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Ⅱ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20.
彭刚  李帆 《中外医疗》2012,31(34):9-10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及阿托伐他汀钙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患者48例,药物或食道调博复律后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50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d,观察复律后第2天及6、12个月后测定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房颤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房内径观察组治疗1年后有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及阿托伐他汀钙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