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华法林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华法林用于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38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69例,男41例,女28例,以华法林3mg作为起始剂量,按研究设计在不同时点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阿司匹林组(对照组)69例,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即刻服用,每月随访1次。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7~15d(平均10.0±4.8d)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1.5~3.0,其比值在1.8~2.5占91.3%。治疗组发生出血2例(2.9%),脑梗死2例(2.9%),上腹不适2例(2.9%)。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9%),脑梗死11例(16.2%),上腹不适10例(14.5%)。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能降低中风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方法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69例,观察华法林达标时间、维持剂量、安全的INR范围及不良反应.结果华法林达标时间及维持剂量虽有个体差异,但多数(88%)患者在15~30 d内以1.5~2.25 mg/d的量使INR稳定于1.8~2.5,出血发生率最低.结论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使INR稳定于1.8~2.5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2年6月~2008年6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8%、年出血并发症为0.76%,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症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对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秋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9,10(6):33-34,37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65岁以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华法林组(n=65)和阿司匹林组(n=61)。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初始剂量3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根据INR监测情况调整剂量,随访分析患者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及与抗强度的关系并与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200mg/d)作对照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华法林平均剂量(3.5±0.69)mg。用药期间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组为3例(4.61%),阿司匹林组为9例(17.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4例(6.15%),阿司匹林组4例(6.56%)(P〉0.05);2组低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1例(4.34%),阿司匹林组3例(15.00%)(P〉0.05),而2组高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2例(4.76%),阿司匹林组6自(14.63%)](P〈0.05),而各亚组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INR维持在2.0~3.0是有效安全的。有必要对确诊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65岁以上具备高危因素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需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
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
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 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
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223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112例与阿司匹林对照组111例。治疗组给于华法林片,每次2.5 mg,第1天每天3次,第2天每天2次,然后每天1次,治疗开始每2天复查1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后每月复查1次INR,依据INR调整华法令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50 mg,每天3次。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为1年,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无出血情况。结果华法令组的栓塞发生率为1.8%,阿司匹林组为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出血发生率为3.6%,阿司匹林组为1.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保持在2.0~3.0,能有效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22-823
入选120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因给予对症治疗,试验开始前2w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12个月,以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后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高于对照组的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治疗后终点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对153例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APTT进行了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APTT与IN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0,P〈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APTT=15.191+13.503INR。结论华法林对APTT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心房颤动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达7.5%。发生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失去规律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致左心耳血流缓慢、血液淤滞,易导致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是5%,是无心房颤动患者的2~7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阵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PAF)患者的预防血栓作用及出血等副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设计,选取中高危PAF患者,随机分入4组,使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控制在1.3~1.6(第1组)、1.7~2.0(第2组)、2.0~2.5(第3组)和2.6~3.0(第4组),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其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主要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主要出血事件)、次要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次要出血事件)以及总事件(主要事件+次要事件)发生率,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与IN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68例中高危PAF患者,最终826例进入分析,其中第1组167例、第2组220例、第3组215例、第4组224例。随访结果显示,随着INR的增大,终点事件减少(其中第1组与第2、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出血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在主要事件、次要事件、总事件发生率方面,第1组除主要事件发生率与第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高于第2、3、4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对国人PAF患者,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7~2.5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该抗凝强度对国人安全有效,而INR在2.6~3.0时,总获益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或心房扑动(AFL)患者应用国产华法林抗凝的合适起始剂量。方法入选108例NVAF和AFL患者,随机分入起始剂量3.125mg组(第一组)50例和起始5mg治疗组(第二组)58例。于治疗第4、5、7、9天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与3.125mg起始剂量组相比,5mg起始剂量组INR达标速度快,二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INR增高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国NVAF或AFL患者,以5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地达标并稳定,为较合适起始剂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0例老年(≥75岁)非瓣膜病性持续性AF患者,随机分入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300mg/d)组。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血栓栓塞事件与出血风险。结果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1.43~3.57mg/d,平均(2.373±0.304)mg/d。160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13例(8.1%)。其中华法林组2例(2.5%),阿司匹林组11例(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华法林组7例(8.8%),阿司匹林组5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严密监测INR情况下,老年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心房颤动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达7.5%[1].……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口服,维持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2、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1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2.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