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的1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低于DHS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马涛  宋伟  张育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24-1325,1343
目的:探讨带大粗隆柄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复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5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行带大粗隆柄的人工半髋关节术(66例)和切复内固定手术(DHS系统68例,PFN系统23例)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月至3年,平均1.8年。关节置换组优良率92.4%,DHS组优良率83.8%,PFN组优良率82.6%。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较DHS、PFN方法能取得更确切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灼彬  李桂英 《河北医学》2011,17(7):875-878
目的:分析比较DHS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接受DHS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DHS内固定组40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2例;均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按Ev...  相似文献   

4.
索成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97-4398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置换组,同时选取在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固定组(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0.1岁,多伴重度骨质疏松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DHS内固定术26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较DHS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股骨置换术具有允许早下床、早负重、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于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适合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唐晓江 《吉林医学》2014,(14):34-35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作为置换组,一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作为固定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骨折不愈合、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10月,对具有完整资料且接受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22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固定组12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98例,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内固定组随访6~36个月,人工关节置换组随访6~30个月,两组术后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在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而在术后站立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优点,疗效好,缺点为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DHS内固定法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法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组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置换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方法与DHS内固定治疗方法相比,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杰  李军  吴伟  吕欧  王斌  程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49-155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PFLCP、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DHS组22例,PFLCP组17例,PFNA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14个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与PFLCP组(P<0.01),而3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和PFLCP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和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总体疗效及术后不同阶段疗效的差异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分别接受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A组,30例)及DHS,(B组,23例)、PFN(C组,19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三组,共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从术后早床下活动、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优势明显,与B、C组相比,A组手术后短期内可以床下活动(一般3-5天),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总体疗效优于PFN及DHS.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钟仕久  张晓剑 《四川医学》2011,32(8):1246-124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2010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A组为半髋置换术,B组为内固定。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按harrs评分标准。A组术后治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髋动力带锁钢板与动力髋(DHS)固定组之间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动力髋(DHS)术后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需行股骨头置换;内固定组中有2例因术后衰竭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汪计  周剑  李智聪 《四川医学》2013,(10):1547-1549
目的 比较分析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抽取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和DHS术治疗33例,并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应用价值.结果 与DHS内固定术比较,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Harris评分优良率(92.7%)高于DHS内固定术(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近、远期效果优于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自2009年6月~2011年9月间收治30例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双中心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和DHS内固定治疗(B组),每组15例。分别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2(12~24)个月。A、B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0分钟、45分钟;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50ml、350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周及6~8周;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3.33%、26.67%;参照Harris标准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第3个月:86.67%、66.67%;第6个月:86.67%、73.33%;第12个月:93.33%、80.00%。结论: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综合比较,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较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皓  丁雪勇  徐希彦 《重庆医学》2015,(23):3224-322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CP)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至股骨近端 LCP 固定组(A 组)、DHS 内固定组(B 组)和 PFNA 固定组(C 组),对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 组、B 组、C组与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手术时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优良率显著优于 A 组(P <0.05)。A 组出现2例髋内翻,1例断钉、退钉,1例浅表感染;B 组出现1例髋内翻;C 组出现1例股骨转子间再骨折。结论LCP 固定、DHS 内固定和 PFNA 均为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0-62
目的研究与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DHS内固定,n=36)与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n=3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3±12.8)min、(97.6±11.5)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周,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解剖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其中解剖钢板27例(A组),DHS 29例(B组),统计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 解剖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解剖钢板比DHS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内固定组比较,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但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患者能早期负重行走,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当代医学》2014,(28):92-93
目的比较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7月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CP组(n=43)与DHS组(n=41)。LCP组采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LCP与DHS 2组固定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其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CP组手术时间(102.8±15.7)min、术中出血(229.7±105.3)mL均明显少于DHS组的(122.6±23.5)min、(358.2±197.2)mL;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91.3±5.6)明显高于DHS组的(80.5±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LCP与DHS均为临床常用内固定治疗方法,且疗效较为理想;LCP具有更为突出的远期预后,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安全,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