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对急性白血病伴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查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血液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住院病人,诊断为有感染的患者定义为感染组40例;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40例;同时有感染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归为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40例。测取各组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数值。结果感染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及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分别为[(42.8±10.5)mg/L、(0.8±0.3)μg/L;(16.5±5.8)mg/L、(1.5±0.6)μg/L;(88.7±21.7)mg/L、(6.8±1.7)μg/L],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以联合组最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最低,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反应蛋白[(〈10 mg/L)、(10≤,〈100 mg/L)、(≥100 mg/L)]进行分层,CRP≥100 mg/L的人群中,发生DIC比例及血中D-二聚体值最高,而C反应蛋白〈10 mg/L的人群中,发生DIC比例及血中D-二聚体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认为急性白血病病人普遍存在感染和异常凝血,可以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作为检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有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内源性哇巴因(EO)在宽脉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入选65位受试者,均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入选者进行药物洗脱。根据受试者24h动态平均脉压(PP)分为二组,即≥60mmHg组及〈60mmHg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哇巴因(EO)。比较两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PP≥60mmHg组IL-6[(30.1±5.0)pg/L]、hs-CRP[(5.4±2.0)mg/L]、EO[(0.79±0.12)μg/L]均显著高于PP〈60mmHg组各测量值[(20.3±3.6)pg/L、(4.2±1.2)mg/L、(0.70±0.12)μg/L,P〈0.05]。结论炎症反应、EO可能参与了宽脉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钮学敏  吴巍  张晓祥 《浙江医学》2020,42(14):1543-1544,155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病情评估分组,分为急性脑梗死轻度组60例和中重度组60例,另择同期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抽取3组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IMA、D-二聚体、hs-CRP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中重度组患者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分别为(80.36±10.66)U/ml、(1.44±0.94)mg/L和(11.20±4.82)mg/L,均明显高于ACI轻度组[(70.45±14.44)U/ml、(0.64±0.28)mg/L和(6.50±3.10)mg/L]和健康对照组[(56.31±12.27)U/ml、(0.47±0.27)mg/L和(4.83±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脑梗死轻度组患者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IMA、D-二聚体、hs-CRP单项检测和三项联合检测判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47、0.766、0.764、0.865(均P<0.05),灵敏度分别为0.883、0.625、0.725、0.858,特异度分别0.767、0.783、0.700、0.783,均对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检测有助于诊断急性脑梗死,且可能为评价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3例ACI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CI组患者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血清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检测三者水平,分析三者与ACI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13例ACI患者中轻度组53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0例;腔隙性梗死39例,小面积梗死48例,大面积梗死26例。(1)ACI患者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74±1.98)mg/L比(0.25±0.10)mg/L,(4.69±0.90)g/L比(2.64±0.56)g/L,(32.10±50.02)mg/L比(1.98±0.83)mg/L](P<0.01)。(2)重度组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分别为(1.89±0.06)mg/L、(6.60±0.36)g/L、(112.54±76.78)mg/L。中度梗死组及重度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均高于轻度梗死组(P<0.01)。重度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也明显高于中度梗死组(P<0.01)。(3)大面积脑梗死组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8±0.06)mg/L、(6.39±0.35)g/L、(110.50±71.18)mg/L。小面积梗死组及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也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1)。(4)D-二聚体、Fib和hs-CRP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01)。结论ACI患者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D-二聚体、Fib和hs-CRP越高。D-二聚体、Fib和hs-CRP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7例(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35例(非进展组),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s-CRP、Hcy和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组、非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hs-CRP、Hcy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D-Dimer)和hs-CRP的检测和意义。方法测定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1.32±0.89)μg/L、(2.96±1.02)mg/L、(10.48±2.11)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值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cTnT检测水平与D-二聚体、hs-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cTnT、D-二聚体和hs-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2.45±0.23)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56±0.63)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1.30±0.2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76±0.39)g/L,中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2.37±1.1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22±0.34)g/L,重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3.39±1.21)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74±0.47)g/L,轻型组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有效诊断脑梗死,且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梗死面积分成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四组,其中大梗死组15例,中梗死组10例,小梗死组14例,腔隙性梗死组61例。50例选自我院健康体检者,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组。各观察组在发病48 h内测定初次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治疗到2周时复查一次,各组结果先与对照组比较,再相互比较。结果:四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次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四组初次血浆D-二聚体含量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复查,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四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334.20±59.68)μg/L、(186.40±27.72)μg/L、(112.65±22.56)μg/L、(75.61±9.82)μg/L,均有下降(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但不同梗死面积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到2周时四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有下降并出现差异。这种变化有助于评价脑梗死进展及复发的风险,对急性脑梗死的抗栓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1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中的Hcy和hs-CRP含量,其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72例,非高血压患者48例。结果:脑梗死组Hcy与hs-CRP分别为(22.1±6.3)μmol/L和(9.4±2.6)m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4±2.5)μmol/L和(1.8±0.8)mg/L(P〈0.01),合并高血压组的Hcy、hs-CRP分别为(31.4±8.5)μmol/L和(13.7±4.9)mg/L,均高于非高血压组的(23.4±4.6)μmol/L和(10.7±4.3)mg/L(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hs-CRP和Hcy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s-CRP和Hcy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调整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常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口服;强化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强化组和常规组血清hs-CRP、IL-18和MMP-9[(5.12±1.02)mg/L、(70.26±18.75)pg/mL、(169.34±41.32)μg/L,(7.68±1.84)mg/L、(98.69±21.54)pg/mL、(235.17±56.24)μg/L]均较治疗前[(10.04±2.75)mg/L、(118.76±31.27)pg/mL、(297.85±64.21)μg/L,(9.95±2.41)mg/L、(120.34±29.82)pg/mL、(301.02±59.27)μg/L]显著下降(t =2.34、2.18、2.28、3.29、2.89、2.99,P〈0.05或〈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t=2.40、2.30、2.29,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4.74%比78.95%)(字2=4.1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hs-CRP、IL-18和MMP-9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2周后脑梗死组Hey、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ey为(16.43±3.88)μmol/L,hs—CRP为(4.28±0.27)mg/L,130名健康对照组患者的Hey为(7.32±1.21)μmol/L,hs—CRP为(1.12±0.34)mg/L,病例组的Hey、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入院时Hcy为(17.34_+3.89)umol/L,hs—CRP为(3.61±0.35)mg/L,治疗2周后,病例组Hcy为(11.96±4.02)μmol/L,hs—CRP为(1.24±0.52)mg/L,上述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博  毛蕾  沈滔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39-41
目的观察血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82例,中型(16~30分)61例,重型(31~45分)55例,选取同期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变化.观察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14.82±1.93)mg/L1和Hey[(23.76±8.59)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24±0.47)mg/L、(7.23±3.82)μ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TBIL[(11.91±3.82)μmol/L]和IBIL[(6.54±1.26)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5.53±2.18)、(9.95±2.98)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hs—CRP和Hcy水平[(18.04±2.27)mg/L、(27.73±8.03)mg/L1高于中型组[(14.93±2.02)mg/L、(24.06±8.63)μmol/L]和轻型组[(12.58±1.18)mg/L、(20.87±7.52)μmol/L]患者,中型组hs—CRP和Hcy水平高于轻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型组患者TBIL和IBIL水平f(8.97±2.08)、(3.64±3.29)Wmol/L]低于中型组[(10.87±2.37)mg/L、(5.51±2.87)μmol/L]和轻型组[(14.65±3.98)mg/L、(9.25±2.25)μmol/L]患者,中型组TBIL和IBIL水平低于轻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的意义。方法选择73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进展组,184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进展组,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次日(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CRP、FIB和D-二聚体含量动态改变,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非进展组(43.8%vs 30.9%,P<0.01);非进展组CRP在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下降,进展组CRP在第3天明显增加、随后在第7天和第14天下降,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在进展组明显增加,高于非进展组(P<0.01或P<0.05)。进展组患者NIHSS评分在入院后进行性增高,而非进展组患者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观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可能有助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持续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3 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3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发病48 和72 h 后的hs-CRP 水平分为持续升高组和非持续升高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发热、颈动脉狭窄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 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出现hs-CRP 持续升高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中,36.8%(50/136)出现进展性脑梗死,34.6%(47/136)出现hs-CRP 持续升高。进展组患者hs-CRP 持续升高的发生率为54.0%(27/50),高于非进展组的23.3%(20/86)(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三酰甘油、血白细胞计数是患者出现hs-CRP 持续升高的影响因素(P <0.05)。空腹血糖、入院时的NHISS 评分、发热、hs-CRP 持续升高是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与hs-CRP 持续升高有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 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2周的血清hs-CRP、D-D、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天、1周、2周的血清hs-CRP、D-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8.21±2.76) mg/L]、1周[(6.54±1.84) mg/L]、2周[(3.25±0.95) mg/L]的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3 d [(9.37±2.85) mg/L]、1周[(7.78±2.10) mg/L]、2周[(4.36±1.12) mg/L];观察组治疗后3 d [(351.31±85.52)μg/L]、1周[(291.54±55.43)μg/L]、2周[(243.56±50.78)μg/L]的血清D-D低于对照组3 d [(388.47±91.34)μg/L]、1周[(320.82±70.37)μg/L]、2周[(282.63±68.46)μg/L];观察组治疗后1周[(8.41±2.13)分]、2周[(4.94±1.22)分]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46±2.30)分、(5.37±1.73)分];观察组治疗后1周[(68.74±13.56)分]、2周[(78.54±15.27)分]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60.43±13.42)分、(72.17±14.64)分]。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89.8%(44/49)]高于对照组[73.5%(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7)。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及D-D水平,改善机体的炎性及高凝状态、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徐东升  黄伟  胡玲玲  潘宇红  陆华 《海南医学》2016,(19):3118-3120
目的:检测脑出血(CH)患者血液标志物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5例CH患者作为CH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4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测定两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水平,sysmexCA8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不同组受检者的血清Hcy、hs-CRP、UA及血浆DD、FIB含量和阳性检出率,并对CH组患者血清Hcy、hs-CRP、UA和血浆DD、FIB之间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以研究血液标志物与CH的内在联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组患者的血清Hcy [(7.30±3.01)μmol/L vs (14.52±6.20)μmol/L]、hs-CRP [(2.30±1.11) mg/L vs (4.24±3.64) mg/L]、UA [(231.50±53.80)μmol/L vs (279.01±98.92)μmol/L]、血浆DD [(0.34±0.15) mg/L vs (0.66±0.53) mg/L]及FIB [(2.17±0.57) g/L vs (2.58±0.86) g/L]比较,CH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组患者的Hcy与FIB呈正相关(r=0.305,P<0.05),与hs-CRP、UA、DD无相关性(r=0.012、0.089、0.039,P>0.05);CH组患者的Hcy、CRP、和DD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3%(26/55)、40.0%(22/55)和47.3%(26/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5/49)、4.1%(2/49)和4.1%(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CRP、UA、DD、FIB水平与脑出血密切相关;这些标志物可能参与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H早期防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在诊治进展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6例和稳定性脑梗死组64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及hs-CRP的水平,并设定35例健康医务人员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性脑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生时增高,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尤其明显。两者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独立的高危因素和预示因子,也有助于PI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予以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分别为(4.51±1.93)mg/L、(74.13±25.38)ng/L、(1.17±0.83)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4±2.17)mg/L、(84.76±25.51)ng/L、(2.03±0.94)I.L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最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共200例)为实验组,其中高血压患者100例,非高血压患者100例。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共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各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用比浊法测定各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并进行差别分析。结果实验组的Hcy、hsCRP分别是(27.0±7.6)μmol/L、(10.5±2.4)mg/L,均高于对照组的(11.2±2.3)μmol/L、(2.2±0.9)μmol/L(P0.01),高血压组的Hcy、hsCRP分别是(33.5±9.8)μmol/L、(13.5±5.2)mg/L,均高于非高血压组的(24.5±4.9)μmol/L、(10.9±4.2)μmol/L(P0.01)。结论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显示有密切相关,提示联合该二项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