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l型受体(AT1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196例住院及门诊体检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46例(糖尿病心肌病组),2型糖尿病52例(糖尿病组),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58例(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抗AT1受体自体抗体阳性率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01).结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与心脏β2、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自身抗体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本研究检测不同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β2 、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 (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 ,上述三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 ,随机检测 2 67例受试者血清中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心衰组为 2 0 6例不同心脏病的心衰患者 ,其中缺血性心肌病 63例、扩张型心肌病 86例、高血压病 57例。正常组为 61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1 )心衰组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分别为 46 1 % (95/ 2 0 6)、48 5 % (1 0 0 /2 0 6)和 46 6 % (96/ 2 0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8 2 % (5/ 61 )、9 8% (6/ 61 )和 1 3 1 % (8/ 61 ) ,P <0 0 1 ;(2 )心衰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89、1∶98和 1∶9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35、1∶32和 1∶31 ,P <0 0 1 ;(3)心衰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 95例中 ,有 60例 (63 2 % )患者同时具有α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有 64例 (67 4% )患者同时具有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有 51例 (53 7%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三种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不仅存在于多种心脏病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R)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1-01-2007-0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71例,分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11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7例,稳定性心绞痛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9例],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254例。40例为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体检中心)。以合成的α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检测。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52%比10%,48%比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65%比44%,67%比39%,均P<0.01)。无症状心肌缺血组α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OMI组(74%比45%、67%,均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及OMI组(84%比64%、44%,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收缩压(OR1.769,95%CI0.737~0.973)、抗α1R自身抗体阳性(OR1.537,95%CI1.325~1.886)及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OR2.017,95%CI2.013~2.019)。结论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可能与血清α1R和AT1R自身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3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7名对照者血清β1肾上腺素能(β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素C(Cys-C)的关系.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中Cys-C异常者β1和AT1受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ys-C正常者.提示Cys-C异常与肾损害有关,更进一步表明糖尿病肾病与AT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左心室扩大患者与血清抗B1和抗血管紧张索Ⅱ 1受体(AT1)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选择17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左心室扩大患者57例,左心室正常患者114例),106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以合成的β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B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测定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扩大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并高血压组抗B1和AT_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45.0%(77/171)和46.2%(79/171),明显高于糖尿病无高血压组的16.0%(17/106)和10.4%(11/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伴左心室扩大组抗β1和AT_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4%(35/57)和64.9%(37/57),明显高于糖尿病心脏正常组的36.8%(42/114)和36.8%(42/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与左心室扩大相关的危险因素,即病程、收缩压、β1和AT_1受体抗体(P均<0.05).结论 血清β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与糖尿病并高血压左心室扩大有关,该抗体阳性可能对预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左心室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自身抗体(AT1受体抗体)、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抗α1受体抗体)产生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及是否合并其他心脑血管易患疾病史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90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血清抗AT1、α1,受体抗体检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与抗体阳性产生率间的关联性.结果 抗AT1抗体和抗α1抗体阳性组其病程[分别为(9.3.±11.0)年,(9.9±11.1)年]均明显长于抗体阴性组[分别为(7.3±9.3)年,(7.2±9.5)年,P<0.01],高血压家族史发生率AT1抗体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47.69%,39.18%,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与抗AT1抗体产生相关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及是否伴糖尿病史,而与抗α1抗体阳性率相关的因素则为家族史、年龄和病程(P均<0.05).结论 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抗AT1、α1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和肾上腺素能α1(Adr-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Adr-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DN)79例,T2DM5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DN组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6%和32.9%,明显高于T2DM组的13.5%和9.6%及正常对照组的1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DN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高血压患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级以上高血压病患者194例,给予规范抗高血压联合药物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降压达标组和降压未达标组,40例正常血压志愿者作为对照.以合成的抗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同时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浓度.结果高血压病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52/194)和 25.3%(49/194),较正常血压组(7.5% 和 5.0%)明显升高(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降压未达标组抗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9%(42/98)和36.7%(36/98),明显高于降压达标组(10.4%和13.5%)(P<0.01).降压未达标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儿茶酚胺水平、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等指标亦明显高于降压达标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存在抗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在难治性高血压病患者中检出,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在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腺组织表达的差异. 方法 取12周和24周正常雄性C57bl/6小鼠、非肥胖T1DM NOD小鼠和自发T2DM db/db小鼠胰腺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研究.观察ATⅡ和ACE2蛋白的表达. 结果 12、24周龄db/db小鼠AT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12周龄NOD小鼠胰腺ACE2表达升高(P<0.01),而24周龄时出现下降;db/db小鼠ACE2与之相反. 结论 胰腺组织中,T1DM早期以ACE2升高为主而ATⅡ表达不明显,而T2DM存在明显的ATⅡ表达升高,且晚期可出现ACE2表达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G-蛋白耦联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R)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R)自身抗体是否与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THD)发病相关.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277例受试者血清中AT1R、α1R和β1R自身抗体.237例甲状腺毒症(TT)患者分为治疗组(n=148)和恢复组(n=89)、或THD(n=46)和TT无心脏病组(n=191).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1)TT组AT1R、α1R和β1R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6%、27.8%和23.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 、10.0%和7.5% (P<0.05);TT患者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组3种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36.3%、32.2%和28.1%)明显高于非GD组(19.7%、16.7%和12.1%,均P<0.05).(2)TT治疗组AT1R和α1R自身抗体阳性率(40.5%和33.1%)明显高于TT恢复组(16.9%和19.1%,均P<0.05).(3) THD组AT1R和α1R自身抗体阳性率(52.2%和43.5%)明显高于TT无心脏病组(26.7%和24.1%,均P<0.05).结论 抗G-蛋白耦联型AT1R、α1R和β1R自身抗体可能与甲状腺毒症发病有关,且AT1R和α1R自身抗体在THD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第二细胞外环多肽的自身抗体与临床上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70例健康志愿者和五组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中抗AT1R自身抗体。结果对照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组、顽固性高血压组、肾病不伴高血压组、肾实质高血压组和肾移植后高血压组中检测出抗AT1R的自身抗体分别为15%,16.7%,40%,20%,30%,50%。顽固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肾移植后高血压组与肾病不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AT1R第二细胞外环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恶性阶段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与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01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71例,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79例,临床白蛋白尿(C-UAlb)组51例。40名正常人为正常对照(NC)组。以合成的α1和岛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四组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1)M—UAlb+C-UAlb组患者血清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3%和51.5%,明显高于N—UAlb组的12.7%和15.5%及NC组的12.5%和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C-UAIb组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6%和70.6%,明显高于阶UAlb组的41.8%和39.2%,M-UAlb组明显高于N—UAl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白蛋白尿有关,在糖尿病并发肾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维持人体心脏血管和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该系统的主要活性肽 ,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过去认为AngⅡ在体内是由血管紧张素I(AngⅠ )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作用下生成的含有 8个氨基酸的多肽 ,现在认为AngⅡ产生除ACE经典途径外还有组织蛋白酶G、胃促胰酶、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等非经典途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可抑制ACE途径 ,但不抑制其它途径产生的AngⅡ ,所以不能完全阻断AngⅡ的产生。AngⅡ受体拮抗剂是在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月龄组Wistar大鼠心脏激动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对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在3.5月龄、12.0月龄、18.0月龄和24.0月龄Wistar大鼠,取部分心肌组织激动AT1R,测定酪氨酸激酶活性,激动AT2R,测定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活性与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分别与α1-AR共同激动时的相应指标比较. 结果 在3.5月龄和12.0月龄大鼠心肌,激动α1-AR可升高AT1R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而对18及24月龄大鼠AT1R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则没有明显影响.激动α1-AR使3.5、12.0、18.0、24.0月龄组大鼠心肌AT2R介导的cPLA2活性及cGMP水平[分别为(102.7±12.7)fmol/mg心肌和(78.3±12.0)fmol/mg心肌、(81.0±9.4)fmol/mg心肌和(58.5±10.0)fmol/mg心肌、(69.8±5.6)fmol/mg心肌和(53.3±9.7)fmol/mg心肌、(57.7±8.0)fmol/mg心肌和(40.5±6.0)fmol/mg心肌]均降低(分别为P<0.05,P<0.01).结论 α1-AR对青年大鼠心肌AT1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增强作用,这种作用在衰老心脏减弱.α1-AR对各年龄组大鼠AT2R的信号转导途径均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抗β1与M2受体自身抗体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受体)和抗M2胆碱能受体(M2-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抗β1-受体和抗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81例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5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单纯2型糖尿病6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组抗β1-受体和抗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2%(52/81)和55.6%(45/81)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无肾损害组(分别为16.4%和12.7%)、单纯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7.7%和14.5%)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0%和17.5%)(P〈0.01,P〈0.001).结论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发生有关.发生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否由高血压脑卒中所引起.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带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ELISA 法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正常人(各281例)血清中的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281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128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45.6%),97例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34.5%),两种抗体阳性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者(分别为9.3%、6.8%,P<0.01),但在3种类型脑卒中亚组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按脑卒中发病时间分亚组,抗体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检出频率显著增高,该抗体并非继发于脑卒中,而是与原发性高血压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AT1R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A组)7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B组)60例及40例健康者(C组)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尿白蛋白检测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检测.A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再分为A1组(UAER≥200 μg/min)与A2组(UAER 20~199 μg/min).结果 A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54.9%(39/71)和54.9%(39/71),明显高于B组的13.3%(7/60)和15.0%(9/60)及C组的12.5%(5/40)和7.5%(3/40),P<0.01.UAER较高的A1组,抗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7.1%(27/31)和80.6%(25/31),明显高于UAER较低的A2组的30.0%(12/40)和35.0%(14/40),P<0.01.结论 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有关,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的严重程度有关.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AT1R)基因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用PCR-DdeI酶切法检测52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68例不伴视网膜病变者DR(-)的基因型。正常对照40例。结果 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间AT1R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DR(+)组突变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显著性高于DR(-)组及对照组(P<0.05);增殖型DR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高于单纯性DR组,DR发生危险因素分析病程、果糖胺、收缩压进入方程。结论 AT1R基因参与DR的发生,而与DM无关。AT1R突变基因可能促使DR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