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度最可靠的指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鉴定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靶向。本文综述目前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及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1(+)、+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ALL;cAu.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不断提升,而复发成为ALL诊疗的瓶颈。本文从发病机理、危险分层、治疗进展三方面回顾分析了近十年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的文献。发现部分基因组异常和耐药性相关,成为ALL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复发较晚期复发预后要差,且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对复发有独立预测作用。治疗手段从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发展到分子靶向治疗、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新的层次。所以,正确认识ALL复发的发病机理、依据危险程度分层次进行综合治疗是ALL复发目前诊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98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病例,了解儿童ALL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中心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82例ALL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结果:ALL患儿男女比例为1.5∶1,中位发病年龄5岁,发病年龄高峰为2-5岁。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出生和喂养史分析显示,足月产患儿占98.0%;55.9%患儿是顺产,44.1%患儿是剖腹产。母乳喂养者占79.8%,人工混合喂养儿占20.2%。中位出生体重3.5 kg,其中巨大儿占18.3%。有出生异常史者34例(3.5%),其中脐带绕颈者10例。发病近期有家庭装修史者占31.4%,中位装修环境暴露时间12个月。患儿一至三级亲属中,有血液系统疾病者44例(4.5%),有恶性肿瘤者53例(5.4%)。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B-ALL占90.7%,T-ALL占9.3%。分子生物学检测中,TEL/AML1阳性者占21.0%,E2A/PBX1阳性者占5.2%,BCR-ABL阳性者占6.1%,MLL阳性者占2.5%。结论:本研究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男性患儿较多,发病年龄高峰为2-5岁,发病季节高峰为春季,出生季节高峰为秋冬季,剖宫产术分娩、出生时为巨大儿及出生后非母乳喂养比例高于同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婴儿的均值,有电离辐射及家居环境暴露史与亲属血液病、恶性肿瘤病史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5.
TEL和AML1基因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染色体易位的常见靶基因,t(12;21)所致的TEL-AML1融合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是提示预后良好的指标之一.本文就TEL和AML1基因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及TEL-AML1融合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胰岛素对Reh细胞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表达的影响及对Reh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用CCK-8法检测Reh细胞的增殖;采用实时PCR法检测Reh细胞IR和IGF-ⅠR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胰岛素对Reh细胞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促增殖作用,当胰岛素浓度为10-9 mol/L时其促增殖作用最强,进一步提高浓度,胰岛素的促增殖作用不再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胰岛素10-9mol/L作用24、48及72 h,IR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2.2520±0.7431、1.9956±0.9692和3.9766±1.3189,IGF-ⅠR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的比值分别为1.0803±0.2238、1.6026±0.6158和3.1013±0.1008。胰岛素刺激后IR和IGF-ⅠR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22和P=0.00)。结论:胰岛素能促进Reh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IR和IGF-ⅠR上调有关。IR和IGF-ⅠR的高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机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涉及白血病干细胞、与白血病相关的多种基因异常,如IKZF1、JAK、CRLF2及CREBBP等,以及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有影响的多种基因突变都已经被证实与复发明显相关,而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microRNA、宿主基因型和骨髓微环境,如骨髓纤维化密度、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同样对复发有重要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以上几方面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住普通病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诱导缓解及强化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频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方法:分析30例儿童急淋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结果:急淋患儿医院感染率为86.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其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口腔、皮肤、血液、泌尿道;病原菌以G^-杆菌多见,其次为球菌、真菌;≤3岁儿童医院感染率多于3岁以上儿童;急淋诱导化疗期及强化治疗期易患医院感染,其中诱导缓解期较强化治疗阶段感染率高。结论:急淋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发生与患儿年龄、治疗阶段有关,常见细菌为G^-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163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0-17岁)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型。结果:本组病例细胞遗传学异常率87.7%(143/163)。倍体群分析显示,最常见高超二倍体(51-67条染色体)45例(27.6%),X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获得率为100%。特异性基因异常最常见t(12;21)ETV6/RUNX1(26例,16.0%),其次是t(1;19)TCF3/PBX1(13例,8.0%),t(4;11)MLL重排和t(8;14)IGH/MYC(各6例,3.7%),t(9;22)BCR/ABL(2例,1.2%)和i AMP21(1例,0.6%)。非典型结构异常率为:dup(1q)20.2%,del(6q)和del(9p)10.4%,del(12p)12.9%和del(13q)5.5%等。与西方儿童比较,t(12;21)、t(1;19)、t(9;22)和高超二倍体的发生率均较一致(P0.25)。与韩国儿童比较,t(9;22)的发生率似乎更低(1.5%vs 9.5%)(P0.005)。结论:本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的细胞遗传学异常表现与西方儿童基本相似,风险可能不高。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白血病)的治疗,目前已有长足的进步,通过化疗和骨髓移植,可使75%~85%的患儿得到治愈届。但受经济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单纯化疗仍然是大部分急淋白血一病患儿治疗的主要方法。我科目前已有通过单纯化疗存活超过8年,停止化疗超过3年患儿22例,以此为例,浅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SLC25A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以2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实验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LC25A38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3例实验组中SLC25A38蛋白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34.78%,10例对照均未检测出SLC25A38蛋白;ALL患儿中SLC25A38蛋白阳性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673±0.05344,阴性组为1.296±0.2517;蛋白阳性组较阴性组SLC25A38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蛋白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 =0.1097);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比例、免疫分型、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5A38蛋白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在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过表达,有可能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宜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38例T-LBL/ALL石蜡标本进行CD3、cCD3、CD10、CD20、CD34、CD43、CD99、TdT、PAX-5、BCL-2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6的表达水平,以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8例T-LBL/ALL中TdT阳性率最高(94.7%),CD34阳性最低(22.1%),PAX-5及CD20为阴性.在39.5%病例中Ki67大于80%.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较,miR-16在T-LBL/ALL中表达上调,其表达量是淋巴结反性增生的4.87倍(P<0.05).T-LBL中miR-16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优于阴性组预后(P<0.05).miR-16表达与BCL-2蛋白存在相关性(r=0.51,P<0.05).结论:在T-LBL/ALL中miR-16的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提示miR-16可能与预后有相关性,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好于阴性组,可能也是一种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后的脑MRI表现。方法 搜集了病理证实的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且排除了白血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8例静脉化疗加预防性鞘内化疗,2例除行静脉和鞘内化疗外还行头颅放疗,用MRI研究治疗后儿童脑实质的改变。结果 MRI显示5例(50%)患儿脑内有异常改变,2例有脑白质轻度病变,表现为侧脑室旁白质内单发或对称性T1低、T2高信号。1例有脑萎缩,表现为脑室扩大和脑沟增深。2例同时有白质轻度病变和脑萎缩改变。结论 MRI对于显示白血病治疗后的脑内异常改变是很敏感的。儿童白血病患儿治疗中和治疗后可选择性行头颅MRI检查以及时发现病变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Ki-67和Bcl-2在儿童和成人AL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LL免疫学分型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3例成人声A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Ki-67抗原和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Ki-67抗原在儿童ALL中的表达略低于成人AL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cl-2蛋白在儿童ALL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成人ALL(P〈0.05);在儿童和成人ALL上各免疫表型中,T细胞、伴有髓系抗原标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的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成人(P〈0.05);儿童和成人ALL的完全缓解率(CR)在Ki-67和Bcl-2两项同时低表达组中最高,仅一项低表达组中次之,两项均高表达组中最低。结论:对儿童和成人ALL患者进行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检测,能反映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抑制情况,硒-67和Bcl-2的表达与白血病ALL类型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LL发病机理的关系,同时探讨PTTG在Ph1染色体阳性和阴性ALL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8例ALL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骨髓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LL患者PTTG的表达水平(1.9428E5±1.8372E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766E3±1.1817E3)(P<0.05),一个周期诱导缓解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中PTTG的初始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non-complete remission,non-CR)患者;Ph1染色体阳性ALL(Ph1+ALL)患者中PTTG的初始表达水平高于Ph1染色体阴性ALL(Ph1-ALL)患者。结论:PTTG的过度表达可能和ALL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与Ph1染色体阳性ALL的发生关系更加密切,这为ALL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常规监测零散的血药浓度数据点,考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中的群体药物动力学(PPK)特征,为临床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收集2003年至2006年我院儿科住院接受甲氨蝶呤抗肿瘤治疗的32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数据,其中女性109例,男性220例.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估算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和个体间、个体内变异.分别考察了性别、年龄、体重(WT)、碱化及水化情况及生化指标等因素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全面反映药物的药物动力学信息的最终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房室一级消除的药物动力学模型稳定,只有体重对甲氨蝶呤的药物动力学有显著性的影响,得到的最终回归方程为CL=7.0×[1 0.0218×(WT-31.1)]×EXP(ηCL)(L/h);V=32.8×[1 0.0288×(WT-31.1)]×EXV(ηV)(L).公式中的31.1为给药群体的平均体重,CL与V的个体间变异值CV分别为19.4%和31.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群体数据库,通过NONMEM法建立了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方程,得到了相对全面的甲氨蝶呤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临床甲氨蝶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发病率及临床分析,指导早期预防及治疗ATLS.[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初发初治ALL患儿的临床表现,化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结果]265例ALL患儿中60例(22.6 %)发生ATLS,其中48例(80%)为实验室ATLS,12例(20%)为临床ATLS.临床存在纵隔肿瘤、脾大、年龄≥10岁、免疫表型为T-ALL、发病时高白细胞负荷(白细胞≥50×109/L)、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00 U/L等表现为ATLS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组并发ATLS的ALL患儿共死亡5例(1.89%),1例为高钾血症、1例为感染性休克、3例为ALL骨髓复发.[结论]ATLS是儿童恶性血液病比较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在ALL患儿中有一定的发病率,且实验室ATLS较临床ATLS发病率高,值得关注.对于初发ALL患儿全面的临床危险度评估,早期完善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和化疗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早期诊断和治疗ATLS是有效降低ALL患儿诱导缓解期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Netrin-1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ALL患儿(初诊、复发)外周血血清中Netrin-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2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样本表达水平的差异,进而分析ALL外周血Netrin-1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体外培养ALL细胞Jurkat、Molt-4、SUP-B15和Raji,经不同浓度重组人Netrin-1蛋白处理后,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法测定Netrin-1对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AK、Erk1/2、PI3K、Akt等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ALL患儿外周血中Netrin-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etrin-1表达水平的上调,WBC水平(r=-0.290,P<0.05)呈下降趋势,Plt水平(r=0.483,P<0.05)呈上升趋势,且与年龄、Hb水平、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无显著相关性;Netrin-1浓度在25-50 ng/ml水平时,Netrin-1水平与WBC(r=0.886,P<0.05)呈正相关;WBC>50×10^9/L和Plt<20×10^9/L的患儿Netr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42,P=0.001);Netrin-1的表达水平在危险度分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与低危组与中危组相比,高危组Netrin-1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Netrin-1在性别、肝脾淋巴结肿大、MRD、复发、染色体异常等分组中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Netrin-1对4种细胞的侵袭能力有促进作用(P<0.05),随着Netrin-1浓度的提高,细胞数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Netrin-1浓度为100 ng/ml时,侵袭下室的细胞数最高;Netrin-1浓度为25 ng/ml时,4种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其中SUP-B15细胞在浓度为100 ng/ml时,细胞存活率最高;4种细胞存活率呈现低浓度升高及高浓度降低的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etrin-1使FAK、Erk1/2、PI3K、Akt等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磷酸化水平提高(P<0.05)。结论:ALL患儿血清中存在Netrin-1的异常表达,Netrin-1可能通过增加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来影响ALL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ALL的危险因素或生物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伴有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及其它临床特点,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的表达;同时在FAB分型基础之上进行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型。结果显示:④儿童B系ALL中TEL—AML1^+占18.5%(22/119),主要以L2亚型为主,糖原(PAS)染色阳性率和积分值均数分别为65%和121,均高于TEL—AML1^-组(P〈0.05);②与儿童B系ALLTEL—AML1^-组相比,TEL—AML1^+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幼稚细胞数目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③TEL/AML1^+组中,普通淋巴细胞表型295.5%(21/22);与TEL/AML1^-组比较,CD13表达率增高(59.1%,13/22),CD20表达率减低(22.7%,5/22)(P〈0.05);CD10及HLA—DR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值)增高,分别为92.80及53.61(P〈0.05)。结论:儿童伴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在儿童ALL中较常见,且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特点,该特点可作为儿童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辅助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