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理干预对4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108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129份为干预后组,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4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率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提示干预有效。结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8,(3):293-297
目的:评价采取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对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效果。方法:通过采取成立专家组和处方点评小组、统一制订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点评表、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和相关药品说明书设立点评标准、借助行政干预和质量考核等干预措施,建立专项处方点评模式,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科室、手术种类分层)抽取我院2015年1-6月(干预前)与2016年1-6月(干预后)的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各180份,制订统一的清洁手术围术期专项处方点评表,分别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指征、给药时机、药品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对纳入的每份病历进行点评。结果: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96.7%下降至干预后的25.0%(P<0.05),无用药指征率、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率、药品选择不合理率、用法用量不合理率、用药疗程不合理率、联合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从干预前的71.3%、72.4%、65.5%、23.0%、97.1%、17.8%下降至干预后的4.4%、0、8.9%、11.1%、22.2%、0(P<0.05)。干预前,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共涉及8大类20个品种,有86例患者使用了2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31例为联合用药,55例为前后更换药品。干预后,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共涉及3大类4个品种,无联合用药和前后更换药品。结论: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规范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1年1—12月间(非干预组)和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干预组)的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771份,分析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经干预后,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22%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为95.42%(P<0.05);干预组围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指标的合理性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6,(1):61-64
目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分别抽取2012年2—7月期间的清洁手术患者140例(未干预组)以及2013年2—7月期间的清洁手术患者140例(干预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预防给药时机的合理性明显高于未干预组;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给药疗程、药物选择种类、联合用药百分比以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71%降至36.43%;用药指征、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的合理率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用法用量的合理率从87.61%上升到94.12%;联合用药情况从18.58%降至1.96%;抗菌药物费用占总用药费用比下降了5.87%;平均用药时间为(4.03±0.61)d,干预后用药时间为(2.80±0.13)d,较干预前有所缩短。结论:临床药师对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李振知  韩凤昭  杨文华 《中国药房》2012,(22):2036-2038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6月(非干预组)和2011年9月-11月(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围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71%、68.57%、11.43%提升至干预后的75.90%、95.18%、75.90%(P<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814.6元下降至433.5元(P<0.05);人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4.07d下降至3.65d。结论:通过制定规范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显著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松柳  沈炳香  刘铖  蒋俊杰  王欣  周莹  王法财 《安徽医药》2011,15(12):1583-1584
目的探讨合理干预对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调取该院2010年第一季度非干预组和第三季度干预组三种清洁手术(腹外疝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其I类切口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使用合理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我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率、用法用量正确率、给药时机正确率、使用疗程及联用情况比2010年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调查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围术期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使用前2009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参与使用后2010年4—12月病历180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法与用量等趋向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英  陈晓宇 《中国药房》2012,(2):114-116
目的:评价广西地区医院3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广西地区10家三级甲等医院327份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溶媒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7例患者中,有324例应用抗菌药物(占99.08%),其中无指征用药者215例(占66.36%)、用药时机不当者147例(占45.37%)、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者295例(占91.05%)、预防用药选择不合理者138例(占42.59%)、更换药物无指征者5例(占1.54%)、用法用量不正确者17例(占5.25%)、联合用药不合理者11例(占3.40%)、用药途径不合理者54例(占16.67%)。结论:该地区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严重,应采取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在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管理中的效果,提高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2014年已出院清洁手术病历528例为对照组、干预后2017年已出院清洁手术614例为干预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预防用药时机合理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适应症合理性、疗程合理性、联合用药合理性、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上述各项的效果。结果:两组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预防给药时机合格率、品种选择合格率、无适应症用药合格率、疗程合理性、联合用药、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住院药品人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以及人均用药天数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综合干预措施后合理性得到大幅度提升,综合干预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某院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脊柱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6月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00份病历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其中38%为单一用药,59%为二联用药,3%为三联用药。结论该院脊柱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方面的不合理现象较突出,必须对医生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二级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判断与分析。方法:从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的出院病历中抽取194例手术病例,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判断标准,结合201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 ASHP)指南,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机及疗程、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14%,术前用药时机的正确率达87.50%;Ⅱ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的正确率为30.00%;各类切口手术的术后用药疗程普遍较长;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方面较为合理。结论: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国内外同类报道类似,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使用率、用药时机及术后疗程方面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某三甲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预前)和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干预后)的甲状腺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各9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6.67%下降到干预后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指标合理率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可行且有效,可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合理预防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及了解本院5年来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2008—01—2012—12每月随机抽取一个手术科室病历30份,5年间共抽取手术病历1800份。分别从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法用量、术中追加、用药时间和联合用药等6方面,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并对历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800份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462例,抗菌药物选择合理占81.22%,给药时机合理67.03%,用法用量合理为95.28%,用药时间合理为75.03%,术中追加药物合理为59.33%,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占52.88%。结论本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各项指标合理的比例总体较高。从5年的横断面来比较,各项指标不合理比例呈下降趋势。可见近几年本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监控及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闭合性骨折手术患者病历100份,对其抗菌药物选用品种、用法用量、用药天数、联合用药、出院带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闭合性骨折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100%,以第1、2代头孢菌素为主;存在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督查与干预,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丽  董雪  李林楷  杨富恒  许慧芳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065-2069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乳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医院HIS 系统抽取2010 年第4 季度(整治前)及2012 年第4 季度、2014 年第4 季度、2016 年第4 季度和2018 年第4 季度(整治后)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病例901 例资料,分析其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901 例乳腺手术围术期患者中,预防用药率、用药时机、药品品种选择等方面基本趋于合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整治前100.00% 降至整治后14.16%;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由整治前0.00% 上升至整治后100.00%;药品品种选择整治后也更趋于合理,均选用第1 代头孢菌素,但预防用药疗程整治后24 h 内停药的比例仍然高于40.00%。结论: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乳腺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但在使用时间等方面仍需加大干预力度,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普外科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和10月住院手术患者,抽取234例和24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使用合理率有显著提高。结论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阑尾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阑尾炎手术患者病历,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疗程等。结果3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主要种类为β-内酰胺类联合硝基咪唑类,疗程平均7.1 d。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选药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疗程过长和用法用量不当等问题。应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宁市中医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我院2010年清洁手术出院病历245例,选取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频率、联合用药等指标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245例病例中,有244例使用抗菌药物,占99.59%;共涉及9类23种;术前0.5~2 h使用抗菌药物占70.61%;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6.89 d;38.37%的患者在用药期间更换了品种。结论: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无预防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的干预实现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组织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干预效果从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合理率达91.67%;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原来的8.14d缩短到4.98d,抗菌药物费用降低了29.49%;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抑制,围手术期用药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直接组织并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