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资料(16例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9~63岁,中位年龄50岁),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与脑室关系、水肿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12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2例呈囊实性,4例呈实性;16例均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体积多较大,周围水肿不明显;8例肿瘤内可见钙化。CT扫描呈不均匀混杂密度,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病灶呈显著多环样不规则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脊髓室管膜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结果;18例脊髓室管膜瘤中,主要位于颈髓11例,胸髓5例,马尾2例。肿瘤长度2~7个椎体高度。平均长度为3.5个椎体高度。肿瘤轴位相常表现位于脊髓中央长圆柱形占位,肿瘤实质在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83%肿瘤一端或两端可见囊腔。肿瘤边界清楚占89%,明显均匀强化占56%。明显不均匀强化39%。结论: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颇具特征。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但不典型病例须与髓内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CT检查与MRI检查干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对照分析病理分级情况,提升诊断率。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给予所有患者病理对照分析以及MRI检查。结果:经MRI对症检查之后其中42例颞顶叶,12例额叶,30例顶枕叶;卵圆形与类圆形50例,不规则形状38例。经病理对照分析后存在54例III级患者,30例II级患者,病理分级以及病灶水肿程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经CT检查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可以提升诊断率,MRI检查疾病之后呈现出相应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或有室管膜膜残余部位。主要发生于脑室系统,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脑实质内或部分位于脑实质比较少见。关于此报道的文献更不多。笔者搜集我院7例幕上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的有关影像资料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5.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15例CT和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表现,旨在提高脑实质内不典型的室管膜瘤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均行CT和MR检查:男9例,女6例;10岁以下2例,11~20岁2例,30岁以上11例。结果: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好发于颞顶枕交界部位,多靠脑表面一侧生长,与脑室关系密切,囊变率较高,肿瘤实质常可见条状或点状钙化,MR增强扫描常可见血管影。瘤周一般有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增强扫描多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肿瘤实质内出现条索状血管影,也是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加深对本病的再认识。方法 20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与脑室的关系、水肿情况和增强扫描特征。并分析发病的年龄及性别特点。结果 本组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呈囊性或囊实性占位,体积多较大,一般大于5cm,部分较大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或囊腔壁结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与侧脑室后脚、下脚及三角区的关系密切。结论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WI和ADC值对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例脑实质室管膜瘤和3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并测量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5例脑实质室管膜瘤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90±0.14)×10-3 mm2/s,32例胶质母细胞瘤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0.72±0.07)×10-3mm2/s,低于室管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以ADC值0.79×10-3mm2/s为阈值诊断脑实质室管膜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7.1%,准确率为91.8%。结论 DWI及ADC值在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4例肿瘤发生于幕上,1例肿瘤位于幕下.MR平扫9例为实性,6例为囊实性.15例肿瘤T1WI和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环形强化,4例肿瘤呈不均匀实性强化.9例肿瘤与相邻脑组织境界模糊,边缘毛糙,其中5例肿瘤周围脑组织内可见结节、斑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型室管膜瘤.6例肿瘤境界清晰,边缘光整,术后病理诊断为室管膜瘤.结论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与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脊髓室管膜瘤MRI特征分析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磁共振(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室管膜瘤,所有患者均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及“帽征”。结果:全部脊髓室管膜瘤呈中心性生长,3例终丝室管膜瘤合并有椎间孔扩大,肿瘤平均累及2.7个椎体高度。在平扫MRI T1W1像上,大部分肿瘤呈等或低信号,在T2W1像上全部肿瘤呈高信号,10例肿瘤实质头端或尾端脊髓反应性囊变;3例瘤内囊变,2例可见肿瘤内出血,在T2W1像上,5例肿瘤可见“帽征”。增强扫描后,15例肿瘤表现为显著强化,14例肿瘤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脊髓室管膜瘤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少见的生长缓慢的非侵袭性良性肿瘤.50% ~ 60%肿瘤好发于第四脑室,30%~40%为侧脑室,少见部位为第三脑室、导水管区和透明隔,在脊髓的室管膜下瘤好发于颈髓和颈胸段髓内或罕见于髓外[1].发生于脑实质者罕见.现报道1例脑实质及1例侧脑室室管膜下瘤,探讨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脑室管膜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行CT检查。结果:病灶14洌发生于第四脑室,1例发生于第三,四和侧脑室,5例发生于脑实质内,多数肿瘤以广基与脑室内表面相连。20例肿瘤均为实质性,其中4例实质内有单发或多发坏死囊变。4例肿瘤内有钙化。病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余者强化不均一。多数病例由于肿瘤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发生脑积水。结论: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肿瘤于四脑室者居多,也可发生于其余脑室或脑实质内。CT平扫多为等或略高密度,部分肿瘤实质内有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多数可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非典型脑转移瘤的MRI诊断杨小平①李坤成本文对12例脑转移瘤的MRI诊断作了回顾性复习,着重讨论其中3种较少见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脑转移瘤特殊表现的认识。1资料和方法12例脑转移瘤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岁~70岁,平均年龄49岁。原发灶包括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室管膜下瘤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观察平扫及增强MRI表现。结果 8例均为单发室管膜下瘤,病灶位于右侧侧脑室(RLV)前部近室间孔区5例、左侧侧脑室前部近室间孔区域2例、RLV颞角1例;4例呈规则卵圆形、4例为边缘呈分叶状的类圆形,边界均清晰,最大径21~47 mm,平均33 mm; MRI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低信号,病灶内部均可见散在分布微囊;2例伴脑积水;增强后3例病灶无强化,2例呈局灶性轻度强化、3例“花心样”明显强化。结论 室管膜下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囊性脑转移瘤MRI影像资料。结果:共检出21个病灶,病灶多分布于幕上皮髓质交界处,瘤周水肿以中、轻度多见。根据囊壁的形态分为光滑型、结节型、不光滑型。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壁结节强化。结论: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脑转移瘤100例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通过对脑转移瘤100例的平扫及增强MRI扫描分析,来评价Gd-DTPA增强MR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和幕下其影像表现有所不同,作者分析了1995年3月~2002年6月收集的颅内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着重探讨其CT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室管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2~3.8%,胶质瘤的3~11.7%。本文总结分析了27例颅内室管膜瘤,对其 CT 表现进行了探讨.一、资料与方法本组27例室管膜瘤系1983年12月至1987年4月间经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和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anaplastic ependymoma)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MRI影像征象的差异,并探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与2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对其MRI影像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并测量两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2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DWI上19例呈高或稍高信号,6例呈等低信号,ADC均值为(0.83±0.06)×10~(-3) mm~2/s;1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在DWI上14例呈高或稍高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ADC均值为(1.15±0.12)×10~(-3) mm~2/s,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3,P0.001)。以ADC值0.96×10~(-3) mm~2/s作为两者的诊断阈值时,ROC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2±0.04,95%可信区间为0.84~1.00,灵敏度90%,特异度95%,准确度率90%。结论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征象存在一定差异,ADC值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脑结核瘤是脑实质的一种局限性结核。以往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进行诊断,而且常需与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随着CT和MRI的应用,对脑结核瘤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工作中我们用MRI诊断了两例脑结核瘤,现总结报告如下。病例1男,26岁,以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及听力下降一月余住院,无颅脑外伤史。查体无明显异常。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清亮,细胞总数15×106/L,糖24mmol/L,蛋白049g/L,氯化物114mmol/L。头颅CT仅示第四脑室、脑干受压移位,考虑右小脑半球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