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28岁。胸腹主动脉闭塞2个月,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于2011年8月入院,急诊行介入治疗术中发现腹主动脉上端闭塞,进一步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示:胸腹部交界处主动脉狭窄、闭塞,后改道经左颈总动脉入路行前交通动脉瘤血管栓塞术止血治疗。2011年10月中旬出现左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治疗效果,总结分析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患者的中期结果。方法2003年8月至2007年10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对63例TAAA患者采用4分支人工血管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男46例,女17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39.98岁。手术经胸腹联合切口、腹膜外入路,使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技术,采用动脉管法重建T6~T12肋间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做成一血管片与人工血管主干末端吻合,左肾动脉或单独与一根8 mm分支血管吻合,或与上述3支血管一起吻合在人工血管主干上,双侧髂动脉与人工血管两10 mm分支行端端吻合。采用Kaplan-Meier法对术后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中死亡。共随访63例,随访时间8~57个月,平均36.57个月。术后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为7.94%(5/63);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含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肾功能不全2例;1例术后因冠心病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再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不能停体外循环死亡。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9.52%(6/63),其中一过性脑病4例,于出院前治愈;截瘫2例,下肢轻瘫1例,均治愈;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5.40%(16/63),治愈12例。出院后20个月、23个月、30个月各死亡1例,死亡原因分别是脑出血、升主动脉破裂和主动脉溃疡穿透。有2例Marfan综合征患者重建的肋间动脉出现假性动脉瘤,但均未出现截瘫症状。本组患者生存时间50.64±2.13个月(95%CI:46.47,54.84),1年生存率为92.06%,2年为88.38%,3年为86.11%。结论应用4分支人工血管做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效果确切,中期生存率满意;在TAAA手术中动脉管法肋间动脉重建方法简便,有助于脊髓保护。  相似文献   

3.
84岁女性患者, 因进食后腹痛4天入院, 急诊行胸腹部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近贲门处一长条形异物刺入邻近主动脉内, 考虑食管异物并穿孔、食管主动脉瘘。于2023年8月10日在急诊全麻下行腹腔镜食管异物取出术及主动脉瘘修补术, 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5天出院。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 患者无不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应用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瘤重建的经验.方法 运用四分叉人工血管,分次阻断,行胸腹主动脉分支重建术12例.按照Crawford的分类标准,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2d后死亡;截瘫1 例,未康复;5例出现肺部感染,均治愈.结论 应用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减轻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脏器的缺血时间,是行胸腹主动脉置换较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Hybrid技术,腹主动脉去分支化联合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疾病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胸腹主动脉病变病人10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9例。根据主动脉疾病累及范围,先行相应累及部位的内脏动脉旁路手术,再一期或二期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9例一期腔内修复,1例二期腔内修复。同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5小时,平均腔内手术时间2.0小时。术后30天无死亡病例,围术期5例急性肾损伤,5例急性肝损伤,3例肠梗阻,1例肠漏。其中肠漏瘘病人术后3个月出院。至随访结束时,所有病人无内漏、截瘫,随访期间所有旁路血管通畅,无狭窄。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病可行,近中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33岁,183cm,86kg,4年前因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弓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前复查血管造影提示"胸腹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近1个月来BP明显波动,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ECG:窦性心律;心脏超声:EF 71%。术前1d行L_(2~3)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用于术中脑脊液测压及引流。置管后2h患者出现头痛伴发热(耳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连续收治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腋动脉插管,中低温选择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两血管片法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9~62(47±8)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6例,马方综合征患者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术)4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主动脉窦成形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7±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2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9±5)min,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肝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患者1周后延迟苏醒,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自体头臂动脉显影清晰,周围无造影剂外溢,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25例患者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2例出现内漏。对27例患者随访47(36~62)个月:其中1例因胸腹主动脉扩张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换术,1例术后2年余因支架人工血管远端血管破裂急诊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论对于头臂动脉未受累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中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马方综合征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以及经验体会,探讨治疗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马方综合征合并胸腹主动脉疾病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2±8.6)岁。根据患者病情,19例行单泵辅助输血联合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AR),8例急危重症及妊娠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患者术后通过门诊随访,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每年复查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研究患者手术结果、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中期生存率,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为患者因为主动脉或者心脏病变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852(395.10±222.60)min,脊髓缺血时间14~26(19.33±3.44)min,腹腔脏器缺血时间16~23(19.83±1.94)min。8例TEVAR均为急性期手术,19例TAAAR均为慢性期手术。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发生在TEVAR患者中,1例同期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行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家属放弃治疗,行剖宫产术后夹层破裂死亡。平均随访(47.6±36.7)个月后,1例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9例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手术,其中TEVAR 4例,TAAAR 5例。结论 TAAAR治疗马方综合征合并胸腹主动脉疾病近中期治疗效果良好,是首选治疗方式。TEVAR手术操作简单,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有内漏和逆撕的风险,中期再手术率高,可应用于高危、高龄、妊娠等不适合开放手术的患者,或者作为急诊患者开放手术前的桥接治疗。  相似文献   

9.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1年6月间6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男性,年龄42-72岁。Standford A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B型5例。其中5例经行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成功,1例中转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术后1例发生髂外动脉夹层破裂,行腹主动脉夹层开窗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术后3d因严重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5例随访1-9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手术风险。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观察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利用射频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105位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后,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复制出患者相同腰痛症状4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射频介入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随访术后6个月、12个月,同时对所有患者腰痛进行VAS评分。结果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结合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行腰椎间盘射频治疗1年后有效率为75.7%,复制出相同症状的患者有效率为89.6%,优良率65.1%。结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对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介入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应用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开展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的22例胸腹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例,主动脉瘤6例,腔内隔绝术后内漏4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局限性夹层合并主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共重建87支内脏分支动脉,其中采用三开窗5例,四开窗17例。2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1例,再干预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0±7.6)个月,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3例患者接受再干预,包括Ⅰb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结论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短中期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吴君旭  吴昌友 《腹部外科》2001,14(2):114-115
目的 探讨贲门癌侵犯食管下段病例的最佳手术术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2年~1999年收治的9例贲门癌侵犯食管下段患者行胸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除术的资料。结果 本组3年生存率55.5%(5/9),5年生存率33.3%(3/9)。结论 对于中、晚期贲门癌患者不应放弃根治性手术。胸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联合清除术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的临床经验与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8月至2012年3月,73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施行了孙氏手术,其中男6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6(26 ~79)岁.手术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30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加孙氏手术10例,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12例,主动脉瓣成形加孙氏手术21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1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9例,术后通过CTA评价胸腹主动脉塑形及假腔愈合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平均(248.1±69.8)min,选择性脑灌注(38.2±10.5)min.手术死亡5例(6.85%,5/73例).术后60例随访2个月~7.6年,术后3个月CTA复查显示,91.7%的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形成血栓,患者术后1、5和7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7%、87%和81%.结论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食管瘘外科治疗后二次撕裂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 1 男 ,5 0岁。被鱼刺鲠住 ,出现胸骨后疼痛 5天 ,后突然发生大量呕血 ,于 1970年 4月 10日急诊入我院。胸部 X线片示 :主动脉增宽 ,考虑主动脉食管瘘 ,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主动脉弓降部起始侧后壁有 0 .3cm大小的瘘口 ,食管对应处瘘口约 0 .5 cm,找到细小鱼刺 1根。用 2 - 0丝线直接缝合 ,手术后患者恢复满意 ,10天后出院。 1个月后 ,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大量呕血 ,死亡。例 2 男 ,4 9岁。因胸骨后疼痛 7天 ,呕血 6 0 0 ml,考虑主动脉食管瘘 ,于 2 0 0 0年 10月 30日急诊入我院。行主动脉食管瘘修补术 ,分离降主动脉后侧见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15.
髓核成形术治疗腰腿痛患者的选择(附45例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治疗腰腿痛患者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应用髓核成形术治疗45例腰腿痛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岁(18~46岁),病程平均2年(5个月~4年),其中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40例。手术前先进行椎间盘造影,然后行髓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症状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2个月。优良率为80%(36例);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者有效率为85%;椎间盘造影阳性者有效率为92%。无效8例,术后加重1例。结论:在下列情况下应用髓核成形术治疗腰腿痛患者将提高临床的有效率:(1)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症状的患者;(2)影像学上表现为侧方小的椎间盘突出,以神经根刺激症状为主要症状者;(3)椎间盘造影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腹痛、腹胀5个月于2010年8月11 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出现间断上腹胀痛,伴胸骨后不适按“胆囊炎”治疗后好转.2个月前腹痛、腹胀症状再次出现,在外院行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占位,诊断为“肝囊肿”,并拟行“肝囊肿开窗术”,术中改行囊肿穿刺液,抽出褐色囊液1000 ml.  相似文献   

17.
终板源性腰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ng BG  Wu WW  Kuang ZD  Li ZZ  Guo JD  Hou S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01-1404
目的探讨严重终板源性腰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并用腰椎间盘造影术确定疼痛椎间隙融合节段。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对每个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腰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分,评估腰椎融合术疗效。结果本组21例患者,经腰椎间盘造影术诊断为终板源性腰痛,全部行腰椎前路或后路融合术。术后随访2—6年,平均3年5个月。除1例仍有腰痛外,其余20例(95%)腰痛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腰椎物理功能明显改善。VAS和ODI评分在术前和术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研究表明腰椎间盘造影术是诊断终板源性腰痛的可靠手段,腰椎融合术是治疗终板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间盘封闭术对纤维环破裂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价值。方法 临床高度怀疑椎间盘源性腰痛行椎间盘造影及单个椎间盘封闭术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25~60岁,平均48岁。根据造影术中纤维环破裂Dallas分级将患者分为0级组7例、1级组36例、2级组48例、3级组29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罗兰莫里斯功能评分表(Roland 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对术前及术后2周、2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高度怀疑的“责任椎间盘”进行封闭阻滞后患者腰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疼痛VAS和RMDQ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llas 3级组中期疗效优于Dallas 1级组及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纤维环破裂患者(Dallas分级3级)术后各时间点腰痛症状复发率均低于其他各组患者。结论 椎间盘封闭术能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症状,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造影术不能复制疼痛病例的补充诊断依据;纤维环破裂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特别是重度纤维环破裂患者,接受椎间盘局部封闭术后缓解疼痛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期间诊治的11例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伴肾动脉狭窄。采用腹正中切口,充分游离腹主动脉近肾段,清除病灶,术中结合动脉造影,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7例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2例无跛行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加,2例下肢静息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获6~2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吻合口通畅率为100%。结论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采用肾动脉下切口清除病灶,术中结合动脉造影,并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患者下腰痛的特点,评估THA手术对下腰痛的影响。方法分析98例行THA患者的腰椎影像学特点及下腰痛的发生率,术后随访THA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估其下腰痛的转归。结果 8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其中64例(80%)术前合并下腰痛,术后下腰痛患者中57例明显好转,5例无好转,2例加重。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2.85分±1.75分下降至术后的1.44分±1.24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32.53%±18.96%下降至17.70%±11.71%(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06分±11.78分上升至术后的93.88分±2.49分(P0.01)。结论行THA的患者中下腰痛的发生率较高,THA手术可以明显缓解下腰痛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