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因子1(KIM-1)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HSP患儿,其中25例非HSP肾炎患儿(HSP组)、23例HSP肾炎患儿(HSPN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尿KIM-1水平;并检测尿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N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较HSP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组与对照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39,P=0.590)。结论尿KIM-1与HSPN的发生有关,KIM-1表达的上调可能是HSP肾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Tim-1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不同临床类型、不同临床疾病期血清中Tim-1水平,探讨Tim-1与HSP发生的关系.方法 不同临床类型HSP患儿共35例,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空腹采静脉血2ml,EUSA法测定其血清中Tim-1水平;20例无过敏性疾病史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血清中Tim-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HSP腹型和肾型急性期血清中Tim-1水平显著高于HSP单纯型(P<0.01),而HSP腹型和肾型急性期血清中Ti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im-1与HSP发生及临床类型有关,检测HSP患儿血清中Tim-1水平有助于判断HSP患儿的严重程度及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和尿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探讨粘附分子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3月至2006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40例HSP患儿,正常对照为同期的33例外科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检测其外周血及尿液中粘附分子sI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1)HSP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肾炎组与非肾炎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0.080)。(2)HSP组尿液中sICAM-1、sVCAM-1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9,0.164)。HSP患儿肾炎组尿液中sICAM-1、sVCAM-1水平分别高于非肾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炎组中病理分级较重患儿其尿中两种粘附分子水平均较高。结论HSP患儿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升高,尿sI-CAM-1、sVCAM-1水平可能与HSP患儿肾脏病变程度有关。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参与了HSP发病的病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因子1(KIM-1)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HSP患儿,其中25例非HSP肾炎患儿(HSP组)、23例HSP肾炎患儿(HSPN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尿KIM-1水平;并检测尿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N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较HSP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组与对照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39,P=0.590)。结论尿KIM-1与HSPN的发生有关,KIM-1表达的上调可能是HSP肾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P-选择素与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性疾病,可以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多器官系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众多学者对该病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与突破,有研究发现,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HSP发病相关。文章就HSP与P-选择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降解单糖的水平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HSP的1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儿童132例为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2组血清降解单糖的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降解单糖的诊断效果。结果HSP患儿血清降解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半乳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4种降解单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13、0.832、0.932(P<0.05),对HSP具有诊断价值。结论HSP患儿血清中降解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半乳糖的含量高,其水平对HSP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94-898]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并与患儿病情分型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情愈重,这种升高愈明显,各型过敏性紫癜血浆内皮素与对照组相比,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在过敏性紫癜各型患儿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变化,对各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分析血清HMGB1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HMGB1与HSP发病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HSP患儿83例,其中45例无肾脏受累(A组)、38例合并肾脏损害(B组),恢复期...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患儿IgG亚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强  董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1):1078-107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20例急性期HSP患儿、15例恢复期HSP患儿及15例正常儿童血清VEGF水平。结果急性期HSP患儿血清VEGF水平(533.85±127.63)ng/L,明显高于恢复期(160.47±37.39)ng/L及正常对照组(68.93±19.16)ng/L,差异具有显著性(F=158.86P<0.01),3组间作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HSP患儿急性期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VEGF可能参与HSP的发病过程,可能在HS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小球疾病发病及病理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氧化应激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及病理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国内外关注较少.该文就机体氧化应激的产生、过敏性紫癜发病及病理损伤过程中活性氧的来源、氧化系统及抗氧化系统改变,以及氧化应激与IgA1异常糖基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特点及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揭示遗传因素与本病发病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与IgA1异常糖基化密切相关的C1GALT1基因及IL基因、血管舒缩和内皮功能调节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EFV基因等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相关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1例HSP患儿为HSP组,28例HSPN患儿为HSPN组,另选取3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标本的IGF-1及IGFBP-3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SPN组24 h尿蛋白定量;各组儿童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补体C3、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和尿液分析。结果:HSP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SPN组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均高于HSP组和对照组(均P<0.05);在12例进行肾穿刺活检的HSPN患儿中,随着HSPN病理分级的加重,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有增高趋势;有蛋白尿的HSPN患儿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均高于无蛋白尿的HSPN患儿(均P<0.05);HSP和HSPN患儿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补体C3、IgG和IgA水平以及IgA/C3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HSP急性发作期IGF-1和IGFBP-3水平升高,可能与蛋白尿的程度及肾脏损害程度有关,提示IGF-1和IGFBP-3水平可能是肾脏受累的指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gA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胃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临床有持续或反复腹痛的腹型HSP患儿胃黏膜组织的病例为腹型HSP组,取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胃炎患儿胃黏膜组织的病例为非HSP胃炎组;取胃肿瘤患儿切除部分胃的远离肿瘤部分、并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胃黏膜组织的病例为正常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非生物素二步法检测IgA、IgA1和HGF蛋白在各组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腹型HSP组20例,非HSP胃炎10例,正常对照组4例。①腹型HSP组胃黏膜组织IgA、IgA1蛋白主要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的表面黏液细胞内和固有层管状腺间的间质细胞、炎症细胞内;其免疫分数显著高于非HSP胃炎组和正常对照组 ,IgA蛋白:(0.61±0.02) vs (0.55±0.04)和(0.14±0.03),IgA1蛋白:(0.58±0.05) vs (0.38±0.03)和(0.13±0.05) ;腹型HSP组IgA1/IgA免疫分数比值(0.94±0.02)亦显著高于非HSP胃炎组(0.69±0.06);②腹型HSP组胃黏膜组织中HGF蛋白主要表达于胃黏膜固有层的管状腺细胞内,其免疫分数显著高于非HSP胃炎组和正常对照组 ,(0.16±0.03) vs (0.39±0.08) 和(0.5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腹型HSP组胃黏膜组织中IgA1与HGF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92, P<0.01)。结论 对于无典型皮疹的腹型HSP患儿,IgA1及HGF可能作为病理学指标对HSP诊断及鉴别提供新的依据。(0.14±0.03、0.13±0.05),且IgA1/IgA免疫分数比值(0.94±0.02)亦高于非HSP胃炎组(0.6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腹型HSP患儿胃粘膜组织中HGF蛋白主要表达于胃粘膜固有层的管状腺细胞内,其免疫分数(0.50±0.01) 明显高于非HSP胃炎组(0.39±0.08)及正常对照组 (0.1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分析显示HSP组患儿胃粘膜组织中IgA1与HGF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92, P<0.01)。结论 (1)在腹型HSP患儿胃粘膜组织中可以观察到IgA、IgA1、HGF蛋白大量沉积,且IgA1与HGF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腹型HSP患儿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以异常糖基化的IgA1沉积为主的病理损伤,且HGF可能起到拮抗IgA1的作用;(2)对于无典型皮疹的腹型HSP患儿,IgA1及HGF可能作为病理学指标对HSP诊断及鉴别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107例,38.4%),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69例,24.7%),孤立性蛋白尿型(40例,14.3%),孤立性血尿型(29例,10.4%),急性肾炎型(21例,9.3%),急进性肾炎型(8例,2.9%),慢性肾炎型(5例,1.8%)。根据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标准,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多,分别为133例(47.7%)和109例(39.1%),血尿和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以Ⅱ级(61例,57.0%)和Ⅲ级(35例,32.7%)多见,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41例,59.4%)。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M沉积型多见(108例,38.7%),IgA+IgM+IgG沉积型次之(86例,30.8%)。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X^2=35.989,P〈0.05),免疫病理分型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常见,但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的程度不完全一致,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应根据临床类型和病理分级制定治疗计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病例对照研究,经PCR和RFLP方法检测AGT基因型.结果 AGT基因型构成比在患病组与对照组、HSP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2、17.08,P均<0.01),但在HSP和HSP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41).AGT-TT基因型在患病组和HSPN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用标记物对过敏性紫癜以及紫瘢性肾炎易感性的追踪提示,AGT M235T摹因型与中国儿童HSP、HSPN之间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观察组6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时期血清sICAM-1含量,其中合并紫癜性肾炎41例,未合并紫癜性肾炎22例,分别与健康儿童对照组24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早期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恢复期下降(t=4.335,5.448,P均<0.01);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和恢复期血清sICAM-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血清sICAM-1含量较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AM-1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炎症性变化机制参与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sICAM-1含量变化与损害程度有关,急性期血清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1.sICAM-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观察组6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时期血清sICAM-1含量,其中合并紫癜性肾炎41例,未合并紫癜性肾炎22例,分别与健康儿童对照组24例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早期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恢复期下降(t=4.335,5.448,P均〈0.01);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和恢复期血清sICAM一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血清。ICAM-1含量较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AM-1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炎症性变化机制参与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ICAM-1含量变化与损害程度有关,急性期血清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检测及其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91例HSP患儿为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3-01—2004-12住院确诊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HS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尿EGF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质量浓度,同时采用全自动特殊蛋白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质量浓度。结果(1)HSP患儿尿EGF质量浓度[(78.59±18.0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30±13.92)ng/mL],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13.64,P<0.01)。HSP各临床分型间比较发现紫癜肾型尿EGF质量浓度[(98.31±17.68)ng/mL]分别高于其它临床型:皮肤型[(78.76±12.66)ng/mL]、腹型[(77.16±11.77)ng/mL]、关节型[(76.49±17.45)ng/mL]、混合型[(77.71±13.49)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其余各临床分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2)HSP患儿尿MA质量浓度为(43.21±10.2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41±2.86)m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91,P<0.01)。(3)HSP患儿尿RBP质量浓度为(46.8±20.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4.8)ng/mL],差异有显著性(t′=11.98,P<0.01)。(4)91例急性期受检患儿中尿常规异常者14例(15.38%),尿MA升高者37例(61.67%),尿RBP升高者45例(75%),尿MA和(或)RBP升高者51例(85%),尿EGF升高者84例(92.3%),尿EGF阳性率与文献报道肾活检的相仿。结论HSP患儿尿EGF、RBP、MA质量浓度均明显增高,EGF在HSP伴有肾损害者早期升高尤为明显,考虑EGF增高可能与HSP病理改变程度有关,因此,EGF增高可作为HSP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