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肺复苏成败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81例心脏骤停,分为两组,成功组36例,失败组45例,观察其心脏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结果:心脏聚停发生在院内,病因是非心源性,骤停时间不超过4分钟,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及尽早应用电除颤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骤停时间不超过10分钟较大于10分钟病例有显著性意义,应用机械通气较无机械通气组病例成功率亦较高,结果提示,心跳骤停开始复苏时间是成功的关键,尽早电除颤,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及机械通气也是复苏成功重要措施,此外,心脏骤停病因不同,发生地点不同亦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后的抢救成功率,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行CPR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对比各组患者年龄、CPR开始时间、病因、施救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心脏骤停发生时间。结果:①青壮年患者、6min内开始行CPR、接受过专业培训、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复苏转归率较高。②不同病因对复苏转归率有影响。结论:年龄、CPR开始时间、病因、施救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心脏骤停发生时间是影响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因素分析山东肥城矿务局卫生处(271008)王端福心肺脑复苏(CPCR)是最主要的急救技术之一,可换效许多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但CPCR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74例CPCR患者资料,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成败原因,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6年12月~2011年11月有完整资料记录的396例心搏骤停(CA)患者(晚期肿瘤,慢性疾病终末期除外)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PR开始时间,地点、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65例5 min内开始CPR,抢救成功86例,成功率为52.1%;85例5~10 min开始CPR,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为34.1%;其余140例10 min后开始CPR,抢救成功0例,说明5 min内CPR成功率明显高于5 min后。院内CPR 140例,抢救成功80例,成功率为57.1%;院前CPR 256例,抢救成功35例,成功率为13.7%,说明院内CPR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CPR成功率;2 min内电陆除颤CPR成功率(54.2%)明显高于2 min后电陆除CPR成功率(34.0%);有气管插管CPR成功率(34.1%)明显高于无气管插管CPR成功率(13.0%);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CPR成功率为39.1%,明显高于未接呼吸机(包括气管插管和未气管插管的患者)CPR成功率(10.7%);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尽早正确有效的CPR、电击除颤及熟练气管插管是CPR成功的关键,要提高CPR成功率必须加强专业急救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密切配合,普及全民急救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纯心肺复苏(CPR)成功(对照组)和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持续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对CPCR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较短(P〈0.01)。结论基础疾病和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与心肺脑复苏成功有关。  相似文献   

6.
心跳骤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第一步即是心肺复苏,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的人称为“植物人”,实际已无生存价值。因此,目前把心肺复苏一词改为心肺胞复苏,其目的就在于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肺脑复苏的步骤,现在多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心脏按压);D(药物治疗);E(心电图检查);F(除颤);G(各种仪器监测);H(脑的保护);I(复苏室强化治疗)。但国外有权威人士指出,这种抢救程序并非完全合理,认为复苏的重点应开始就放在脑的复苏上。大量的临床实…  相似文献   

7.
心跳骤停(CA)后,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CPCR)的成功率,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心肺复苏(CPR)开始的时间是 CPCR 成功的关键。为此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人群中的 CPR 初级技术的普及和急救中心网络的建立。文献报道标准化 CPR 术总的成功率仅达10%左右,综合性医院抢救成功率约为14%~25%。又有报道,CA 后4min 内施行 CPR 术,8~10min 内得到全面抢救者,CPR 成功率可达40%以上,12min 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者 CPR 成功率几乎为零。本组8例,为院内目击心跳骤停者,CPR 成功率已高达75%,但CPCR 成功率仅为12.5%,痊愈出院者仅为1例。其中改进的措施是:①增加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以100次/min 为好,深度为3~5cm 为宜。早期可撞击式地按压;②早期电击除颤,即使在心脏按压无效的情况下也可电击起搏;③超标准肾上腺素1~2mg/次,3~5min 可重复给药,直至循环功能恢复。紧急时可气管内给药;④早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有助于提高 CPR 中的药物应用效应;⑤循环恢复后及时脑部降温、控制高血压、给予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保护脑肾功能;⑥根据血气分析,给予适量5%NaHCO_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原则上“宁酸、勿碱”。根据我们的经验,在 CPCR 过程中,应废除心内“三联针”,放弃“正肾”,慎用“异丙肾”。呼吸兴奋剂应在自主呼吸恢复后1h 再用。  相似文献   

8.
金细众 《河北医学》1999,5(12):67-68
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医学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尤其脑的功能和生命力决定人的生命质量与寿命,因此,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应是保持全身器官和脑功能的平衡和稳定。现结合本科近年来心肺脑复苏成功的18例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例病人均符合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室颤动15例;心室静止3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为39.7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炎2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银…  相似文献   

9.
10.
11.
心肺脑复苏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勇  胡家胜 《安徽医学》2000,21(6):67-68
现代心肺复苏术 (CPR)有三大要素 :即体外除颤、口对口呼吸、胸外按压。复苏的成功不仅是指心搏、呼吸的恢复 ,而应达到恢复智能。故应为心肺脑复苏 (CPCR)。一、作用机制进行心肺复苏以来 ,起初认为CPR时形成的前向血流是由挤压心脏而使血流前进 ,即心泵学说。近年来研究又提出了胸泵学说 ,认为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是胸腔内外的压力差 ,其最好的证明是冠脉造影过程中发生室颤时医生让病人持续咳嗽 ,咳嗽时胸腔内升高的压力把血从心脏挤出 ,在深吸气准备下一次咳嗽时 ,胸内负压把静脉血吸入胸腔进入心脏 ,再次咳嗽时便可排出 ,如此…  相似文献   

12.
王奇 《医学文选》1995,16(2):159-16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肺脑复苏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复苏技术的改进,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和新观点,本文就心肺脑复苏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与放松时间的比例,过去认为每一按压,放松周期分别占1/3和2/3,能获最大血流动力学效应。近年实践证明,当心脏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时,心脏射血最多。按压次数过去为60~80次/分,但近来美国Dallos会议作了改进。认为增到80~100次/分时,可使血压短期上升8~9.3kPa,且可能使心脏复  相似文献   

13.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 ,其处理原则均大体相同 ,尽快建立有效通气与有效循环 ,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与氧供是首要任务 .根据心脏骤停发生的地点不同、病因不同、抢救环境与设备的不同 ,抢救的程序和方案可依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医院外或无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现场抢救可按国际通用的 A(开放呼吸道 )、B(人工呼吸 )、C(建立人工循环 )方案进行 ,医院外急救以尽可能恢复心跳和呼吸为主要目的 ,必要时呼叫急救医护人员 (电话 12 0 )到场协助抢救 ,切莫急于转送医院而贻误抢救时机 ;如在医院内抢救 ,特别是在设备完备的情况下 ,应按目前…  相似文献   

14.
首届全国心肺脑复苏研讨会于1990年4月23~28日在河南洛阳举行,共有250篇论文在会上宣读。现将会议有关心肺脑复苏(CPCR)方面专题报告、论文及讨论综述如下。关于CPCR的国内外动态自196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首次CPR标准方案以来在美国已有4500万人接受CPR训练,广泛组织起急诊医疗体系,对需要  相似文献   

15.
急救医学发展到80年代已完善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CPR)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其间涉及多个环节,亦即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建立。EMSS它由院前抢救、医院急症室和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要取得CPR成功,关键在于加强现场抢救,重视电击除颤在心脏复律中的作用及呼吸控制对脑复苏的重要作用,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用药途径不断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心肺复苏(CPR)现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如众所周知的ABC,即A:保持气道通畅(airway)、B:口对口人工通气(breathing)及C:闭胸心脏按压保持循环(circulation)。不过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 新的观点认为CPR的顺序不应该是ABC,而应是首先立即恢复冠脉及脑血流,然后再进行人工通气,因为闭胸心脏按压时也能产生一定潮气量。由于大潮气量容易引起胃充气及胃内容误吸,所以现在认为人工通气时潮气量应从目前广泛接受的800-1200ml减低到500ml。 传统的闭胸心脏按压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便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如腹部间断加压法(IAC-CPR)、胸外按压-主动减压(ACD-CPR)及环胸挤压法(vest-CPR)。 肾上腺素是CPR中改善心输出量及血压的首选用药,目前仍主张先静注1mg,3-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当标准剂量无效时可适当加大剂量。 脑复苏及脑保护是复苏的难题。脑缺氧/缺血分为全脑性及局灶性。缺氧/缺血本身能造成神经元的直接损害,其中很多损害是再灌注引起的,其机理比较复杂,处理难度也很大,效果不满意。目前用轻度低温及利尿药达到降低氧耗、脱水、降低升高的颅内压效果较肯定。而针对不同发病机理的药物治疗,如应用巴比妥类药、钙通道阻滞药、氧自由基清除剂、铁螯合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兴奋性氨基酸抑制药等,有些  相似文献   

17.
心肺脑复苏一直是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心肺脑复苏经过历时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厂很大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①生存链增至5环。即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CPR;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②心肺复苏程序由“A—B—C”更改为“C—A—B”,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③心脏电除颤技术的应用。④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⑤脑复苏。亚低温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18.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立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辉 《中外医疗》2014,33(1):169-170
目的探讨分析ICU综合治疗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2年9—12月收治的14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密切监测、循环支持、呼吸支持、保护肝肾功能、亚低温及营养支持及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措施,统计分析这些措施跟治疗护理的关系。结果14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护理,均明显好转。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采取ICU综合治疗,密切监护患者临床症状,维持内环境的正常稳定可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2月 ,我院共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5 1例 ,其中心肺脑复苏成功 16例 ,心肺复苏成功 18例。本文结合临床抢救资料 ,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呼吸心跳骤停猝死患者 5 1例 ,分为 A、B两组。A组为心肺复苏成功者 18例 (35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